怎样摆脱从众心理?我们该怎么做?
综合问答 来源:网络 编辑:樱桃 2018-09-30 14:22:09

   答: 要摆脱从众心理,首先要了解从众心理背后的需要:抵抗孤独感的需要,防止被孤立的需要,融入群体的参与感等等。反言之,要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在孤独中自处,就可以避免从众。但我以为从众心理有的好处,不用完全避免。

  从众的定义

  简单来说,从众就是让自己跟大多数人一致。当然,这当中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但不管怎样,这都是你自己自愿做出的决定。

  为什么说从众无法拒绝

  在人类社会生活,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

  发现没,我们活着的基础就是社会化,而社会化本身就是从众,就是让我们打上群里的、民族的印记。

  从众可以让我们较快的掌握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法律法规……你发现没?法律法规等不就是给了我们一个基本的共同的底线么?

  共性是个性的前提和基础

  接下来我们再谈“摆脱从众心理”的初衷——让自己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的确,过于从众,就淹没了自我,所以,我们讨论是不是如何摆脱从众,而是如何在共性的基础上凸显个性,这才是我们讨论的关键。

  讨论与生活关联会更有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几种情境:

  情境明确,信息丰富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做出的决定基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基本不会云云亦云,因为我们做出的决定都是基于自身。比如拆迁时,你基于政策和家人意见作出决定,这是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的决定,可能跟别人一样——都是拆迁嘛,但这种从众感并不强烈,因为我们的认知参与程度高。

  情境不明,信息缺乏

  在情况不明的场景,信息来源又缺乏,这时候往往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因为你无法做出准备的判断,就会更多地参考他人的行动、群体的动向,因为这样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但是,这种从众有利有弊。如果大家都跑偏了,就会大面积受害。就比如说早些年的公众安全事件,你在火车站突然看到人群大面积迎面撤退,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从大家的行动中判断肯定不是好事,这时候的较安全的做法,也就是随人流撤退。

  近些年,我们发生过一些不理智的从众行为,非典时期的板蓝根和醋,日本核泄漏时期的买盐潮(如上图)……

  这当然与全民知识水平与科学素养有关,很多老百姓不知道,有人鼓动、带风向,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为求心安,做出不理智的事也情有可原,知识普及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任重道远……

  也有人是被裹挟的,比如我家,商店盐有限,大家跟风,你不储存点没的吃啊,虽然我跟家里经常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也抵不过“潮流”啊……

  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需要反从众的。

  要下班了,扯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在共性的基础上谈个性。摆脱从众是不可能的,凡事要有自己的思考,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在那些未知情境中,做出合适合理的决定。

  我们需要从众,也要注意不要被淹没在从众的潮流中。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一年级孩子写字潦草怎么办?怎样教他们写字? 下一篇:感觉到身体和心理都很累怎么办呢?该怎样改变?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