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命题新趋势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胆小鬼 2023-05-19 15:42:06

一、2023年高考语文学科的命题趋势

  2023年高考语文学科的命题趋势可能会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文化底蕴

  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语文考试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如古文阅读、诗歌鉴赏等。

  2、加强综合素养考查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一门综合素养学科。因此,语文考试可能会更多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如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

  3、强化阅读能力考查

  阅读能力一直是语文考试的重点,未来考试可能会更加注重阅读理解和阅读应用能力的考查,如新闻阅读、科技阅读、文艺评论等。

  4、强调跨学科能力

  语文考试可能会更多地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能力的考查,如语文与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结合。

  5、探索新的题型

  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考试可能会探索新的题型和考查方式,如多媒体阅读、阅读理解图表分析、断句题、作文题创新等。

  二、从四省适应性考试题管窥2023高考语文考试命题改革导向

  摘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针对部分省份使用新课标参加老高考的情况,命制了适应性测试卷。笔者认为,该测试卷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优化了高考的选拔功能。本文针对该套试卷命题的亮点,从信息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古诗文阅读、语用、作文5大命题板块,或根据命题特点,或根据文本选择,或根据命题溯源,从命题逻辑与文本选择探究高考方向,浅谈对未来百天高考复习的启示。

  关键词:试题研究;适应性考试;命题理念

  为加强教考衔接,实现平稳过渡,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针对2023年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高考考生使用新课标参加老高考的情况,命制了适应性测试卷。纵观全卷,2023老高考新课标适应性语文考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平稳过渡是关键的原则,遵循课程标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教考衔接,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

  尽管是针对新课标老高考的适应性测试,但是该测试由教育部考试院直接命制,权威性自不待言。试题结构、文本选择、设问方式、考察重点等均对今年高考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对其他新课标新高考省份仍有重大启示意义。该试题的意义有如2021年新高考在考试、录取等方面进行首轮“预演”的八省联考。本文结合2023年适应性试题中的“稳定”与“变化”,管窥2023高考语文考试命题改革导向。

  (一)信息阅读:关注探究和开放性评价能力

  信息性文本阅读选材于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全视野中国地理科普著作,以开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解读中国故事;以深情的文字,描绘祖国大好山河,是献礼新中国70周年的的典藏级国民地理书。国民性就决定了其科普性质,本文文质兼美,兼具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用文学的形式讲述科学道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大众表述科学知识。这恰恰显示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继续不强调和突出文类,或许将来会出现更大的融合,不仅是单文本多文体特征的展现,更可能是双文本多文体类型的呈现,语料类别具有不确定性,至少两个种类,也可能有三个、四个种类出现。但语料的难度系数不高,具有一定可读性,不为难学生。

  本次关于信息性阅读的命题,亮点在于第五题的设题。

  题目: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

  ②逻辑性:从根本成因到后续影响,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③严谨性: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

  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方等手法,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

  首先,教师要关注开放性、探究性命题的设置方式、答题思路。该考题继承了2021年八省联考《国文教员》第9题,虽然文本类型、文体特征不同,但命题的顶层设计、底层逻辑相一致。

  题目: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参考答案:

  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

  ②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

  ③体现了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

  答案第1点“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是从文体角度评价的,学生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世说新语》类小说有何特点,就需要联系初中所学内容。初中的课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皆出自《世说新语》,学生对《世说新语》有整体上的把握,不至于迷茫到“不知所云”的状态。接着要解释《国文教员》跟世说新语的关联,以凸显该文何“新”。答案第2点“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是从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来评价的,即通过“一则”理解学者体小说、学术性小说和一般文学创作的不同。答案第3点“体现了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是对作者的评价。不难发现,八省联考的“新世说”与今日的“好的科普文的评价”都是以课内知识为基础,迁移到材料分析,本质上将“创作”与“理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文学创作。

  就本次考试“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一题而言,答案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通俗性”实际上包含了四个维度,科普文的科学性、普及性(通俗性)和学术论文的学术性(严谨性)、议论性(逻辑性)。学生也是需要具备科普文常识,也需要联系学生平日所学,才可解题。科普文是初高中乃至小学的常见文体,学生接触的文章不在少数,包括到了高中,统编教材就有《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宇宙的边疆》等,题目依文体特征进行设问,这也给一线教师以启发:所有文体,教材文本,应教尽教。科普文虽然简单,但也要指导学生以文体为切入口,抓住科普类读物的特征,考虑其科学性、严谨性、通俗性、文学性如何融为一体,通过精准把握,从而将科普文学习落实到位。

  (二)文学阅读:注重对文学本质考察

  革命年代缔造了伟大的红色精神谱系,锻造出反映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与精神风貌的革命文化。试题致力深耕红色文化,彰显榜样力量,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光辉历史、感受党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

  2022年新高考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李广田的散文《到橘子林去》,2023老高考新课标适应性语文考试选择的是茅盾的散文《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文体一致,题材选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文化”为载体,这也体现了未来文学性文本阅读的选材方向。

  现代文阅读考查“稳中有变”,“稳”的是价值导向、考查能力、考查内容、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的是阅读量和对文学本质的考查。变化一是字数多了,阅读量自然就大,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培养学生又快又准又深入地解读文本,并且不能只抓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不可忽视。高考中的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与哲理散文四类。从写作年代来说,大部分是当代作家的作品,时代气息浓郁,时代感强烈,容易让考生产生心理共鸣。理解词句含义、概括文意、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个性化阅读都是散文考查的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学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变化二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必备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文学本质即通过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考查。从命题来看,选择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简答题“文中那位青年前后给了‘他们’哪些不同的印象?请概括分析”“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那位青年的形象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梳理结构的能力,感知艺术特色、鉴赏人物的能力,具备析语句、品细节的能力。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高考语文命题新趋势
上一篇:西安伊顿补习学校讲座,考前心理辅导,考前冲刺! 下一篇:2023年西工大补习学校的招生简介,大家可以介绍一下吗?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