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要提出“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里?
教育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2-20 14:10:11

  在学习孔子的时候,我们会学习孔子所提出来的思想,“仁”的思想,还有他主张的有教无类,以及儒家思想,在孔子的一生中对弟子的教育一样是用“仁”的思想,而他的思想是对我们有影响的,在现在教师还是会说要学习孔子这种“仁”的思想,尽管孔子去世很久,但是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她的论语还是重点,他说过的话还是在时刻对我们提着警戒。

孔子为什么要提出“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里?

  钱穆在解释《论语·里仁》第四章的时候说,仁乃一种心境,人心所同有,人心所同欲。桃杏之核亦称仁,桃杏皆从此核生长;人心同桃杏之核,亦可称仁,一切人事可久可大者,皆从此心生长。如果失去此心,将如同失去生命的根核,就像失去了他可长居久安之家。

  此言极是。

  在孟子看来,仁是上天赋予人的较尊贵的爵位,是人较安定的住所。没有谁来阻止你行仁,而你偏偏不仁,这就是愚蠢了。不仁、不智、无礼、无义,这种人,只配当别人的仆役。而这种人对待问题的态度,也必然地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赖在别人身上,总归是自私自利之小人,成不了气候。一个仁者对待问题的态度,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怨恨赢了自己的人,而是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4·2)

  约,这里是简约、简单、穷困、困窘的意思。 不可以,是不能够、做不到的意思。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孔子的意思,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能够做到安于仁道。聪明人知道仁是对他是有益的,他也会行仁道。

  久约则为非,长久必骄溢。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其后果可想而知;没有仁德的人也不可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骄奢淫逸,其后果也可想而知。只有仁者,无论在环境下、条件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正如 《中庸》所言:“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仁者固穷,但穷且益坚,终不坠青云之志。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国断了粮食,弟子们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15·2)

  仁乃天地间之正气、大气。《中庸》曰:“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

  仁者宅心忠厚,如同泰山一样厚重、敦朴。仁者爱人,所以仁者心怀天下。心怀天下之人,汇天下人之心而聚其一心,故无敌。虽然儒家倡导智,但智者之仁,其本意却是“利仁”,心知仁之为利,思欲有之。但总算行仁之人,亦可称道了。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怎样去增强自己的英语听力,口语和翻译?三种技巧方法帮助你!! 下一篇:慈禧太后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她有什么样的身世?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