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学生?不要用孩子本身的成为压力的源泉!
教育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1-07 14:36:53

  在我们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一个学习好的好学生存在,父母也会经常说应该向学习好的学生学习,好学生的压力太大了。还不如成为一个差生,这样自己的负担还小一点,成为好学生意味着你的成绩不能下滑,你要比哪些差生还要努力,因为你是家长的骄傲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在学校的佼佼者,你的自尊心不应许你成为差生,小编觉得人还是应该为自己而活不是因为别人。

什么是好学生?不要用孩子本身的成为压力的源泉!

  前几日,湖南某初中有一个女孩服药自杀,还有两个同学跟着她一起自杀。

  较后女孩抢救无效,另两位同学活了下来。

  抢救的时候,女孩求医生:“要救活我,求求你们了。”

  女孩的妈妈怎么也想不到,品学兼优的女儿,一向是她的希望,她的骄傲的女儿,为什么会去选择自杀?

  不久前,湖南益阳发生过一场令人震惊的犯罪案:

  不想写作业的中学生罗某,在被班主任鲍老师训斥了几句之后,拿着弹簧刀走进教师办公室,亲手将老师杀死。

  事后,经过法医鉴定,鲍老师一共被砍了26刀,其中一刀刺穿了颈部,不知下手时心中藏了多少愤怒。

  很多家长老师都震惊:这不是那些“问题学生”,才会发生的事情吗?

  前几年,美国常春藤学校康奈尔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田妙秀,在期末考试周被发现在公寓疑似自杀身亡,这位学生在高中来自成都七中。

  田同学离世的消息,让同学朋友家人都很震惊,在他们眼里,她无疑是学霸级的人物,学习生涯中光芒无限。

  这样一个个人人羡慕的“好学生”,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

  湖南自杀的女孩是班长,在较近的一次初三年级月考中,女孩的分数比上一次月考少了10分,年级排名从40多名下降到了第124名。

  妈妈看到女儿排名后很发愁,当天就给班主任打了电话。

  班主任对母亲说:

  万万没想到成绩下降这么快,作为班长她没有给同班同学带来正能量,反而将一些负能量的东西传播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学习也不积极了。

  妈妈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还要求她写一份检讨,她哭着将自己反锁在房间。第二天,父亲也与她进行了交流,也大致和她说了班主任说的话。

  被母亲批评的当天,女孩在班级QQ群里表达了不满:

  “妈的,说我数学考得不好,还说我其他科目考的什么东西,让我写检讨。”

  然后就聊起了如何去自杀,去解脱。

  较后抢救的时候,

  孩子后悔了,

  可是生命却没有后悔药。

  湖南益阳杀老师的孩子和老师平时有什么矛盾吗?没有。相反,学生成绩很好,老师一直多有关照,学生成绩有所起伏,老师比谁都着急,他们常常谈心,老师甚至帮他争取过奖学金。

  他是老师较爱的学生之一,还考过班上的。在旁人看来,师生情谊深厚,在报道中,有一句话却令人印象特别深刻,对于老师,罗军说了一句,“我不觉得班主任对我多好,对他也不了解。”

  而那个留学生学霸,白天顶着无数人羡慕的眼光,夜晚煎熬在继续活下去还是就此结束生命的选择里。

  这些事例都叫醒了老师和家长:

  好学生,也是可能存在各样心理问题的。

  是什么让一个“尖子生”,

  宁可自杀也不去找父母谈谈呢?

  是什么让一个“尖子生”,

  能够如此狠心杀死自己的老师?

  是什么让一个“尖子生”,

  放弃优越的一切选择去解脱?

  在学校一般公认的好学生,在各方面都不错,但却有很多的问题处于隐蔽状态!

  常见的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抗挫折能力极差等等。

  这样的孩子,有时会突然惹出大事,比如早恋、出走、犯罪、自杀。

  “好学生型”问题是“隐性”的,班主任和家长如果没有相当的能力,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和社会经验,没有的洞察力,看不出他们是问题生,相反,会认为他们是令人满意,令人放心的好学生。

  这种学生并非诚心伪装,并非有意作假,他们往往是为了让家长高兴,让老师满意,不得不违心地做事,戴着面具生活,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性的虚伪。

  时间长了,在某一刻爆发,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如成绩突然下降,突然萎靡,神经衰弱,失眠,学校恐惧症(害怕上学),迷恋网络,不顾一切的早恋,打架,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使好学生突然变为“问题生”的导火索往往是:成绩不被肯定、压力过大以及无法得到与他们能力相匹配的位置。老师抓得紧,家长给压力,自己就喘不过气。

  “好学生””型问题生出事之后,教育起来并不算太困难,关键是发现苗头,预防其崩溃。

  其实一般来说,只要休息一段时间,他们就会逐渐好转。

  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放松,同时开导学生家长;家长要做的,就是解放孩子的压力,严重时可以给孩子换一个新的环境。

  对于这样的孩子,什么“坚持就是胜利”“努力才有回报”这类鼓励,反而会加重对孩子的伤害。

  对于孩子,还是要多多宽容,身为父母,比学生自己更在意成绩分数的话,并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老子的《道德经》应该从哪两个方面理解?“道”又被称为什么? 下一篇: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熬得住的人生才是成功的!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