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命题方向是怎样的?听听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怎么说?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2-10 15:56:34

  纵观2018年的高考,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的改变的地方,2018年的高考转变较大的还是语文的考试,较难语文年就是2018年的高考,而面对这么大的变化,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高考变化中,我们又能窥见哪些新变化呢?本次小编特别整理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相关发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9年的高考命题方向和基调都是什么?

2019年高考命题方向是怎样的?听听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怎么说?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赵静宇关于2019年高考命题方向的讲话

  1.高考语文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的实践

  ——以2018年高考语文卷为例

  教育部考试中心 赵静宇

  一、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根据林崇德教授的研究,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智力与能力的“迁移”水平;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性;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1]。2018年高考语文卷根据不同模块试题的特点,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思维能力进行了较为的测量。

  1.对思维深刻性的测量。

  这类试题的抽象程度较高,要求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对文本有全局的把握,能够系统理解,完成逻辑推理。仅仅停留在直观表面的学生很难得分。

  三套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选文和试题设计上延续了2017年的风格。三个文本分别选自学术论文《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分别围绕诸子之学内在品格的历史承继性和思想创造性、大数据时代数据主体的“被遗忘权”、城市文明的弹性问题三个话题展开论证。三个文本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有较强的论述性和思辨性。试题考查目标。以I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为例:第1题考查对原文重要信息进行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完全文后对四个关键概念——“诸子之学”“接着讲”“照着讲”“新子学”——有基本的了解和判断;第2题考查了对原文论证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跳出文本言说内容,从稍宏观的角度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第3题考查了根据原文进行推理的能力,要求学生利用文本已有的信息,由前提推出结论,由已知推出未知。

  写作试题增强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以III卷写作试题为例,试题材料呈现了来自三个不同时代的口号标语,从字面意义来看,三者之间存在着时间、意义等方面的逻辑关联,等待学生发现,在字面意义之下,又隐藏着诸如价值观念变迁、历史任务变化等深刻内涵,需要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只有把握了种种逻辑关系并能清晰呈现这种逻辑关系的作文才是上等之作。表面的、片面的写作不应得到。

  2.对思维灵活性的测量。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判断或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作答此类试题,学生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又能够在考试时间内迅速调用、组织和使用这些知识。与以往相比,2018年卷多道试题以或显或隐的方式指涉高中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p#分页标题#e#

  I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题A选项的作答,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对比论证手法。教材《师说》一文第二段即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学生在学习时对此应有所掌握,通过与之比照,学生在不必知道“对比论证手法”确切定义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古代诗歌阅读选自李贺的诗歌《野歌》,第14题C选项针对诗歌尾联“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设问,为“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学生要回答此题,首先要通过阅读明白《野歌》以烟雾形容春柳,再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也是以烟雾形容春柳,再进而调动更多知识,判断出其他诗人词人也常以烟雾形容春柳,比如辛弃疾有“烟柳断肠处”,然后可以得出结论该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II卷文学类文本选自老舍的小说《有声电影》,在有限的篇幅内对二姐、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四个妇女形象进行了精细刻画和善意讽刺。三道试题分别对小说丰富的内容和内涵、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幽默的语言风格等进行了考查。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对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老舍的写作风格有初步认识和了解,并熟悉小说阅读鉴赏的关键概念才能迅速进入小说《有声电影》营造的特定情境并进行审美鉴赏。

  上述试题在考查思维灵活性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注重知识的积累,但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将知识内化于心,注重应用。

  3.对思维独创性的测量。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够独辟蹊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高考是在特定时间内、特定地点完成的,对于独创性的考查有着多种限制,但依然创设情境,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表现其独创性的一面。

  I卷的写作试题给形象思维能力发达的学生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并想象把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学生要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2018年出生、2035年成年的一代人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试题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或打开思路、尽情想象。

  III卷古代诗歌选取唐代诗人王建的《精卫词》,第15题通过恰当的提问方式,打破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传统设问模式,营造宽松、民主的作答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个性化见解。诗歌较后一句“愿我身死子还生”可能是作者的口吻,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取精卫的生命,表达对精卫的同情和崇敬之情,也可能是精卫坚忍不拔、前仆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任选其一,只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即可得分。

  4.对思维批判性的测量。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跳出文本本身,对文本进行反思的试题,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不盲从、不迷信放心,对他人观点不被动接受,而是理性质疑和选择,主动分析各类论断中包含的立场、假设。

  以I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例,这是一道复合文本的试题,三则材料均为围绕“墨子号”卫星的发射进行的新闻报道,但来源各不相同。其中,《人民日报》是我国媒体,报道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自然》是科学研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对科学研究至关重要的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读卖新闻》是日本影响力较大的新闻媒体,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针对材料的这种特点和新闻文体的特征,第9题的设问打破传统聚焦文本具体内容的命题方式,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敏锐发觉三则报道内容的差异并主动思考背后的原因。#p#分页标题#e#

  5.对思维敏捷性的考查。

  不同于其他试题,对思维敏捷性的考查贯穿于试卷的始终。高考语文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四类试题,这本身就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敏捷、反应速度较快。2017年考纲修订后,试卷的文字量总体而言呈增长趋势的。以I卷而言,2018年的试卷文字比2017年的增加了千余字。这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我国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加速转型期,预计2020年,整体上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2]。信息将成为较重要的战略资源,且获取成本降低。信息处理能力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018年高考语文卷试题双管齐下,从文本选取剪裁、试题设问指向两个方面作出调整,考查学生面对不同的信息类型、灵活选取恰当信息处理策略、有效处理信息的能力。

  1.信息呈现方式力求多样。

  阅读文本的选取尊重原文风貌,包括文章大意、结构安排和语言风格等,在此前提下,根据考试的需要剪裁改编。文本的类型不同,信息的形式、密度和意义也不同。

  论述类文本要求言简意赅,论述性强,为文字文本,要求掇菁撷华,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和试卷有限的篇幅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换句话说,提供的信息几乎均和试题作答直接相关,没有一句无用之话。以II卷论述文为例,12个选项四百余字,均来自于不足千字的文本,可以说字字珠玑了。

  实用类文本包含文字文本与图表文本,是非连贯的,甚至是碎片化的。文本的信息量大,包括与试题作答没有直接关系的信息。当然,目前限于整卷文字量的控制,冗余信息比例较少,对学生试题作答形不成实际干扰。

  2.信息处理策略要求灵活。

  文本中信息呈现方式不同,学生在作答时需要要灵活选择阅读方法和信息处理策略。面对论述类文本中筛选和初步加工过的信息,要做的是对文本的精读和对文本信息的深加工。以II卷第3题C项为例,要求学生判断“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的正误。学生要判断这样简单的一个句子,首先要概括文章内容,看是否分析了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然后再分析文章是否涉及我们的认同问题;较后再深一层,判断是否前者与后者之间是论证与被论证的关系;较后还要辨别,论证是否是全新的。这些都要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精读细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文本内容经过层层加工,才能变成有用的信息。

  而面对实用类文本,要做的首先是阅读,根据试题内容定位信息、筛选信息,然后再进一步整合加工。信息中的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深入把握,部分内容只需泛泛了解;在不连贯的信息之间,学生还要利用自己稳定的认知结构,在它们之间建立关联。

  以II卷第7题为例(见下图),试题的四个选项均来自材料二的图片。面对这样的图片,不带目的的阅读是低效的,即使将信息背诵下来,也不解决问题,事倍功半。的方式,是带着特定的目的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事半功倍。

  针对不同的阅读策略,设计了命题指向各异的试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主要针对的信息是文本的概念、关键句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等等;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更加关注文本的主要内容、内容间的关系、内容的质量和立场,等等。#p#分页标题#e#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学生都会面对浩瀚驳杂的各类信息海洋。通过精心设计,见试题考查学生面对各类信息选取恰当策略,筛选、辨析、提取、整合、应用信息的能力。只有善于使用信息,才能在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探索研究;只有善于寻找信息,才能在信息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对信息处理能力的深入考查,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探究意识的要求。

  三、对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

  除了对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之外,卷也注重对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发展的学生,不仅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具备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方式呈现美,以层层设问考查发现美、欣赏美、梳理美的能力。

  以I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文本节选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受命星际航行、寻找人类可移居星球的宇航员先行者在寻找无果返回地球,途中得知地球大灾难已经发生,预料地球及其文明已荡然无存;但抵达地球后,先行者却意外发现人类依然存在,只是进入了“微纪元”。科幻小说的阅读要求学生既调动想象力,理解故事情节的走向和结局,对故事主角的遭遇感同身受,又能理性地高于故事叙述,理解作者在故事中寄寓的情感与意义。在完成这些试题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联想、想象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获得审美愉悦,在理性认识之外,分析贯穿作品的内在逻辑。试题的设置有合理的梯度。第5题要求学生简要分析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考查了学生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第6题则要求学生将对作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结合作品分析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发现美、欣赏美,只需要感性的体验即可,但梳理美、将对美的梳理清晰地组织成答案,就需要理性的分析综合和表达了,这就是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了。审美鉴赏能力是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

  高考语文卷在内容改革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步伐。从2017年修改考试大纲、变革试卷结构和题型,到2018年继续深化对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内容改革逐渐由表及里,进入深水区。一些学科考查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出现。比如说,带有瑕疵的文本能否进入高考试卷。

  高考制度自成立以来,典范性就被默认为是文本选择的原则之一。2018年高考语文卷对能力的测量也都是通过具有典范性特征的文本实现的: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代诗文阅读,无论是阅读题还是表达题,选择的文本都力臻。典范性原则存在的根源在于,学生进入高校后,能否从诸多文本中筛选出好的的文本,从好的文本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形成新的信息,决定了到学生学习、特别是自学的效果。而高考文本选择的典范性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高中教学中注重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但典范性文本决定了阅读的姿态是阐释的,而非质疑和批判的。高考功能除了引导教学之外,还有服务选拔[3]。如果从高考选拔功能和测量能力的要求来思考,在信息时代、在批判性思维能力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某些带有瑕疵的文本应该进入高考选择视野。

  这样的问题并非个例。无论是试卷结构、模块比例、能力设置,高考语文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既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撑,也需要在语文学界、在教学界形成共识。#p#分页标题#e#

  【本文系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7年度课题“高考批判性思维考查研究”(课题编号:GJK201701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24.

  [2]信息中心“信息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工业社会加速向信息社会转型——《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N].光明日报,2015-07-08.

  [3]姜钢.论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8(6).

  2.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述评

  张 开 孟文德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命制(北京卷两道题任选)。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德树人、文化自信的培养目标得到凸显,思维品质、表达能力的考查目标得以实现。综观201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凸显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章的传统,高考虽然只是虚拟为文,但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诉求的目标与古代传统一脉相承。因此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没有刻意回避时代主题,没有刻意回避时事热点,原因有二:一方面,高考作文命题的命制,可以引导考生关注时代与社会,使之与时代主旋律共振,积极进取,培养社会正能量,这符合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目标,高考的育人导向功能也因此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时代主题、时事热点与每个考生息息相关,面对宏大的时代主题,每个考生都可能有事要叙,有感要发,有情要抒,这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一)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高考作文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卷作文“改革开放三部曲”以三条标语口号浓缩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方式的变迁。分开来看,三条标语口号分别奏响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合而观之,三条标语口号则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三部曲,可以引导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卷作文基于对“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望历史,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北京卷作文“绿水青山图”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用记叙文描绘自己期待的生态文明图景,贴近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主题。

  (二)增强“四个自信”,放飞青春梦想

  2018年的作文试题命制充分调动文化积淀,融会新思想,将“四个自信”贯串其中,并着力于画龙,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引导考生在体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在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分页标题#e#

  二、提升思维品质,贴近考生

  增强语文素养,需要做到情感真挚、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因此日常的语文活动过程中,需要兼顾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训练。2018年作文试题在关注考生思想高度的同时,也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考生写作热情,强调考生思维品质的塑造与提升,以语文情境、任务指令为载体,突出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进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是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2018年是他们步入成年、接力“追梦”的开始,高考则是他们开启这段人生新征程的“成人礼”。I卷作文“世纪宝宝中国梦”即瞄准考生的特点,选取与考生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材料,直接向考生发声,点明他们的独特身份,直接揭示他们与、与时代的深刻关联,鼓舞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北京卷作文“新时代新青年”也抓住这一特定的时间节点,引发考生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认识自己的成长与祖国发展的关系,思考个人发展与发展的关系,写作内容贴近考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

  上海卷作文题“被需要”取材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心理,切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与当前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比较容易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卷作文即关注日常生活“语言”,引导考生重视语言、关注生活、思考文化,感悟生活哲理,拓展思维空间,激发考生写作兴趣,施展写作才华。

  (二)聚焦语文本质,提升思维品质

  2018年高考作文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进行了的测量。卷作文“幸存者偏差”作为一道经典的材料作文题,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强化素养导向。考生可以聚焦“幸存者偏差”现象展开论述,也可以通过聚焦思维方式来立论,如地、综合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被隐藏的事实真相等。考生也可讨论其他观点,如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细节决定成败等。写作既是通过立意来展现思想与态度,也是通过内容、结构、语言来体现表达能力。写作时需展开联想,需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找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或是找到类似现象,运用材料中蕴含的事实、观点、方法进行辨析,解决实际问题。试题错开了时代主题和传统文化等热门话题,突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强调学生对于自我思维的深度批判及其同生活现实的密切联系,体现了发展思维品质与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更高要求。

  另外,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又有的思维梯度,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和思辨,达到叙述或论证的深度与高度。上海卷作文“被需要”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卷作文“语言”内涵深刻,涵盖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着力于感悟生活哲理,提升思维能力,聚焦语文本质,可以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充分施展写作才华。#p#分页标题#e#

  三、科学设计试题,实现考试目标

  2018年作文试题贴近时代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及广大考生的预期相吻合,如“改革开放”“新青年”“中国梦”“传统文化”等,都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而怎样使试题收到“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的效果,则是2018年高考作文的出彩之处,这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与组合,以及指令的设置方面。

  (一)精心选材,呼应时代精神

  新时期的重大事件很多,时代主题也很宽泛,而2018年作文试题则通过精心选材,来呼应时代精神。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时代中国梦等宏大主题,高考作文没有回避,而是在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方面精雕细琢,出奇制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例如,标语口号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思想倾向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而卷“改革开放三部曲”就巧妙地利用标语口号这一形式和特点。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气象万千,而命题取材举重若轻,撷取三条标语口号,并借重标语口号言简意赅、象征时代的特点,折射出改革开放的曲折艰辛和壮丽辉煌。从材料内容上看,三条标语口号,犹如三个历史坐标,奏响着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而串联在一起,则好比为四十年改革开放书写了高潮迭起的发展三部曲。作为传统的新材料作文,试题中每一条标语口号都有警句本身固有的思想力量,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与“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二句之间,又有着明显的思维张力;尤其第三句“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中,“长征”二字夺人眼目、激动人心。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长征”就好比无声的动员令,会激励他们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这些,都给考生提供了辩证分析的丰富话题,也给他们提供了记叙、抒情的巨大空间。又如卷“世纪宝宝中国梦”,材料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2008年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2008”同时成了一种象征,积淀为考生童年时代的集体记忆;“天宫一号”是中国高科技跨越式发展的代表,而“太空授课”又直接呼应考生的学习经验;公路“村村通”和“扶贫”,以及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更是深刻改变着中国,也重构了广大城乡居民尤其是考生这一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面对这些材料和主题,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考生都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二)巧妙组合,凝聚思想

  除了精心的材料选择之外,2018年作文材料内容组合形式也是独具匠心,将思想凝聚在一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卷作文,从呈现的形式看,每条标语口号后都强调了地点、时间,再加上换行与纵向对齐的排布,显著凸显了关键信息:“深圳”“雄安”,一个是改革开放破冰期的试验田、较前沿,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大事、千年大计;“1981”“2005”“2017”,三个年份一条线的纵向排列,喻示着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方式有别,但改革精神一脉相承。这足以启发并鼓励考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理性思辨、感性叙说、畅所欲言,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又如卷作文,以“大事记”年表式的形式呈现材料,而且材料是同一对象在一个时间链条下的发生的一些事件的有序排列,呈现了中国发展的关键节点和大方向,以“2018”为界,包括已经经历的过往和往后展望的未来。之后的引导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则对材料进行收缩,使命题指向落在启发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鼓舞考生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等等。#p#分页标题#e#

  (三)精设指令,实现考查目标

  作文命题要贯彻时代主题,体现“四个自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意志的体现,但对于高考作文命题来说,极容易陷入被猜押、被套作的尴尬境地,而对相关材料进行程度的技术处理仅仅是破解困局的一个方面,而命题指令的设置与安排则是另一条破解途径。2018年的作文命题除在材料的选用和呈现的方式上反复斟酌外,在写作指令和要求的命制方面也下足功夫,力求使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在表现宏大主题无落差的同时,做到贴近考生,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落实试题的考查目标。

  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历经几年探索已渐趋成熟。“任务驱动型”作文关键目标在于虚拟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思维,达成写作的较佳效果。清晰而有新意的任务指令,一方面是试题命制的精彩收口,使开口无限的作文材料在此得以收束,从而为防止套作宿构,增强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提供有力的抓手;另一方面也是考生更好立意谋篇的出口,那些能够打动考生、推动创意的指令,能激发有潜能的考生,使之脱颖而出。如卷“世纪宝宝中国梦”有一个明确的指令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意味着:其一,每个考生的“联想和思考”,需要是从“你”自己出发,带着自己的体温,具有强烈个性特点的。“据此”而写的文章,其思想内容得关乎“大我”;但另一方面,又需要找到各自的立意落脚点、作文切入点,完成从“你们”一代到“你”个人的转换。其二,考生需要对文章的读者有“想象”、有认识,写作中应该有清晰的读者意识,有实质上的对象感。想象一下: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时刻,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这是否会让你心潮澎湃,思如泉涌。而写作指令中“时光瓶”,可以给考生带来亲切感和感,更能以其具象性催生灵感,与“想象”发生碰撞,使考生迸发出难以估量的想象热情和想象力、创造力。

  总体而言,2018高考作文落实“立德树人”,凸显时代主题,提升思维品质,助推素质教育,贴近考生实际,激发写作兴趣,也更有利于人才选拔与教学引导,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卷三个作文题,内容上,既有体现时代精神的“改革开放三部曲”,也有贴近考生生活的“世纪宝宝中国梦”,也有反映思维品质的“幸存者偏差”;形式上,既有经典的材料作文,也有经典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便意味着命题者在利用三套试卷的整体优势,统筹兼顾作文的内容与形式,为未来的作文命题作长远谋划。也就是说将来的语文教学、写作教学,不能将精力浪费在猜题、培训,以及范文背诵等方面,而应该鼓励学生踏踏实实地积累知识、认认真真地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文学素养、思辨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这应该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广东2019高考体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体检时间是什么时候? 下一篇:天津大学减肥课,减肥成功2学分!变美还能休学分!赞赞赞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