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语文试题!附带答案!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樱桃 2018-04-12 10:51:47

  4月份距离我们的高考还有一段的时间,对我们来说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找出自身学习上的问题,并且将自身的问题解决,是重要的环节。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北京市东城区2018年4月份的综合练习的语文试题,以下是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伴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

  北京市东城区2017-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2018.4)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29日,“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办。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中国的未来能否回到科学的制高点?对此,施一公说:“中国在过去两三百年期间科学技术没有持平过,一直是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危机感,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命运。”潘建伟表示,量子研究在“二十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许晨阳称,是时代造就他今天的成功,“作为年轻的获奖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当今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当代世界正处于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未来社会,科学将作为"社会中轴"起决定性作用。科学在塑造人类思维方式和完善人类理性方面将持续发挥作用。

  中国要成为世界科学强国,需要进行文化的推陈出新。这不仅要求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觉意识,还要求进行爱因斯坦说的“真理的再发现”,即“真理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为强有力的人物重新加以雕刻,使之适应雕刻家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的需要”。

  (取材于“中国日报网”相关报道)

  1.填入材料一第2段横线处较恰当的成语是(3分)

  A.相辅相成

  B.不离不弃

  C.息息相关

  D.并行不悖

  2.根据材料一,我们“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较本质的特征是(3分)

  A.中国在未来重回科技制高点

  B.由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型

  C.自觉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长处

  D.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推陈出新#p#分页标题#e#

  材料二

  这几个中国年轻人正在致力于用科技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随着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驾驶已经慢慢从“概念化”走向了“实用化”。吴甘沙就瞄准了这个对很多人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他要颠覆人们对“无人驾驶”的认识,完成一个全天候、全区域、全速度的无人驾驶过程。一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应该像一个舒适的移动包厢,没有方向盘、刹车、仪表盘,使用者只需“告诉”汽车自己的目的地即可。“无人驾驶”值得人期待。试想一下,如果实现了无人驾驶的话,那么车与车、车与路会形成完善的网络。每辆车都会按照特定的次序、特定的速度通行。车辆在十字路口不用等待,也不会撞上其他的车。这将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大变革,交通事故以及交通拥堵大幅下降,城市的通行效率不断提升。可以想象,未来10年到15年,无人驾驶将重构未来的城市,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也会解决很多社会问题。

  较近,全球第一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创新中国》播出,为配音提供技术支持的就是科大讯飞集团。“讯飞脑”计划的主要负责人魏思,领导着一个被称为“脑小组”的团队,目标是实现“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魏思带领他的团队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并拿下国际放心比赛的。科大讯飞翻译机操作起来十分简单,只要连接网络,按住蓝色按钮,对着翻译机讲中文,它就可以立刻翻译成英文。按住红色按钮,就能把对方的英文翻译成中文。较神奇的是它还能分辨各种方言,比如:东北方言“干哈呢”以及陕西方言“恁弄啥呢”,都能准确地翻译成“What are you doing”。因为操作简单,所以对小朋友和老年人来说十分便利。魏思和他的团队更希望制造出可以“思考”的翻译机,可以分辨谈话对象细微的表达变化。展望下一个10年,他们表示,“希望我们能触及智能的本质,解开智慧之谜”。

  很难想象,脚下的土地会和天上环绕的卫星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相遇源于一位年轻人。他叫张弓,曾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大数据科学家。两年前,张弓返回中国并意识到中国土地碎片化的问题,希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驱动中国农业向数据化方向转化,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难题。张弓和他的团队表示,“太空和土地并不是完全无关的两个领域,卫星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耕作,获得更大的产出。”通过卫星,我们可以获得每一块土地的数据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比如北京75%的蔬菜都来源于山东寿光,先让卫星拍摄下这个地区的图片,再通过机器自动计算大棚的数量。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当地农场提供一系列服务,如:种植面积测算、作物长势监测、生长周期估算、产量预估、自然灾害推测、病虫害预警等,从而实现科学种地。张弓提出了一个概念: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只有了解外界环境的各种信息,充分掌握各种数据,才能给出较合理的规划。#p#分页标题#e#

  (取材于“科技前沿”相关报道)

  3.根据材料二,无人驾驶技术能解决很多交通问题,对此评价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D.举直错诸枉,可使枉者直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智能翻译应用前景的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退休老夫妇可以没有语言障碍地畅游世界

  B.不会外语的人也能欣赏各个的原声影视剧

  C.智能机器人在与人类交流时善于“察言观色”

  D.促使方言消亡,人们用同一种语言交流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知天而作”的成果理解较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利用卫星数据解决中国土地碎片化问题

  B.通过卫星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系列服务

  C.将太空设备用于蔬菜种植

  D.通过大数据分析消除自然灾害

  材料三

  现代科学诞生在欧洲而未诞生在中国,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科学传统也失去了其未来的意义。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中保存着"内在而未诞生的较充分意义上的科学",“好于道”则“进于技”,道是客观规律,技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道高于技。他并不把传统中国科学视为近代科学的一个失败的原型。

  《庄子·天地》一篇中写道:“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中国传统科学的学科是各自独立的,天文学家在朝廷里计算历法,医生在社会上为人治病,道士在山中炼丹,并不感到有需要彼此发生技术上的联系。但是各个学科都有大体一致的宇宙观。《易经·系辞》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较大贡献。

  战国楚人甘德的《天文星占》和魏人石申《天文》合称《甘石星经》,作为世界较早的天文著作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测定了其中121颗恒星的方位,描述了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约成书于西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划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包括了现在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数学成就并确立了中国数学的发展范式,即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模型的数学观、形数结合的数学理论体系和逻辑与直观结合的数学推理方法。后世中国数学著作多宗《九章算术》体例,成为汉代以降2000年之久数学之研究和创造的源泉。《九章算术》中有关分数、比例和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早印度800年和早欧洲千余年,它与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相媲美而东西辉映。东汉张衡著《灵宪》并制浑天仪,阐述宇宙如何从混沌的元气演化出浑天结构的物理过程,其中包括天地的生成、天地的结构以及日月星辰的本质及其运动等诸多问题。它把中国古代天文学水平提升到一个的新高度,一直指引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在世界天文学《灵宪》亦属不朽之作,它所代表的思想传统与同一历史时期托勒密的《至大论》所代表的西方古代宇宙结构亘古不变的思想传统大异其趣,却与现代宇宙演化学说的精神契合相通。#p#分页标题#e#

  一个民族的国际地位决定于它对于人类事务所做出的贡献。中华民族曾经在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为人类做出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而在创造和发展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则贡献甚少。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在于为文明的进步做贡献,并克服当代世界所面临的文明危机。

  (取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

  6.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易经》与《诗》《书》《礼》《乐》《春秋》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天人合一”指人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C.庄子,名周,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

  D.张衡博学多才,在天文、地理、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

  7.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现代科学没有诞生于中国,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是一种失败的原型。

  B.虽然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整体的科学形象,但各学科的思想基础基本一致。

  C.《灵宪》一书所代表的宇宙观与西方古代宇宙观不谋而合,交相辉映。

  D.中华民族历的科技发明与贡献将增加我们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试说明中国未来回到科学制高点的条件。(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劝农桑也,实仓廪也,备灾害也,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其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有其本,不患其无用。

  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则不能自修,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克其终,或安于积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论而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

  臣观朝廷每有善政,鲜克坚守,或行之而天下不从,请举近年一二事以明之。朝廷以今之任人未尝选择,一用荐举之定式,患所举不得其人也,故诏以饬之,非不丁宁,然而当其任者如弗闻也。陛下以为自后所举果得其人乎?曾少异于旧乎?又以守令数易之害治也,诏廉察之官举其有善政者俾之再任,于今未闻有应诏者。岂天下守令无一人有善政邪?苟陛下之志先立,奋其英断以必行之,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莫敢违也,况郡县之吏乎?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陈,法先王之治,稽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p#分页标题#e#

  若曰人君所为,不可以易,易而或失,其害则大,臣以为不然。稽古而行,非为易也,历观前史,自古以来,岂有法先王,稽训典,将大有为而致败乱者乎?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事据昭然,无可疑。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取材于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劝农桑也 劝:鼓励

  B.或始锐而不克其终 克:攻破

  C.故诏以饬之 饬:告诫

  D.稽经典之训 稽:考察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犹未知其本也 吾其还也

  B.不狃滞于近规 师不必贤于弟子

  C.则不能自修 欲速则不达

  D.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 今者有小人之言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

  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

  B.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

  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治理好呢

  C.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

  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

  D.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愿陛下不因为我的粗疏卑贱而轻视我的话,如果这样那么天下幸运之至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

  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议论国事的人没有认识到“立志”“责任”和“求贤”的重要性。

  B.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是因为被方方面面的议论所迷惑。

  C.很多君主都想治理好天下,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理想。

  D.君主取法古代改革时弊是恰当的举措,不会导致社会混乱。

  14.作者为什么希望君王要以立志为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具体说明。(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夜游宫

  吴文英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1】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2】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3】欹,玉搔斜,酒初醒。#p#分页标题#e#

  注释:【1】隐几:靠着桌案。【2】嚼花:指赏花。【3】绀云:头发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窗外”一句写词人雨夜静坐,听窗外的溪声雨声混成一片。

  B.“映窗里”一句写词人借冷冷的灯光欣赏当窗摆放的水仙花。

  C.“香苦”一句写香气浓郁的水仙受到了雨夜寒气的侵袭。

  D.词人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只有在梦醒后才感觉到温馨。

  16.本词借人写花,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陕西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C.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徐夤《牡丹花》)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7.《夜游宫》一词与下面的诗在运用意象方面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雨”在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如杜甫写到的春雨:“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范仲淹笔下的连绵阴雨:“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还有苏轼在沙湖道中偶遇之雨:“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各种各样的雨,都寄托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感悟。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古渡口,古河州【1】

  一重一重的青山,藤花掩映了临着黄河的古镇大河家。

  清晨,去看大河家岸边的临津古渡。古渡口的日光饱含着水分,格外醇浓。水花溅起,被朝阳一打,滴滴金子似的,空气里似乎都有仓啷啷清脆的响声。人一走,就把阳光撞得打着旋涡儿。

  大河家桥头,有早起的人捉了几条小鱼,盛在盆子里,慢慢地游啊游。桥面宽阔,这边是甘肃的大河家,桥那边就是青海的扇子山。初阳打在红砂岩山上,一层一层的光亮,像一朵怒放的硕大的鸡冠花。我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一会儿在甘肃,一会儿在青海,真是激动得不行。桥上走过的藏民和回民,都披了一层金光,质朴而古风,似乎是从汉唐走来。世间种种好,真叫人感激。

  立在桥上,就可看见临津古渡口。拦河一条粗铁索,还在水里晃荡。湍急的水乍然撞击在铁索上,飞溅起碎碎的水花,白亮亮的,连缀起一道白光,玉箍一般,箍在狂野的黄河之上。铁索若隐若现,一痕深青色在水光里翻滚,水光吞噬铁索,复又吐出。这时候,就觉得黄河水有骨头,泼皮硬朗的水骨头,一波一波与时光撞击,与铁索撞击,与石头撞击,喀拉拉响着,一轮一轮周而复始地轮回,从古至今,无穷无尽。#p#分页标题#e#

  当年临夏人走青海,就是从这个渡口通过。那时候,渡口有木船,有水手,羊皮筏子可能也有。人们从哗啦啦的黄河水上漂过,吼上一嗓子河州“花儿”,多么惊险酣畅啊!这一切,古朴而幽凉,对于我这个腾格里沙漠边缘长大的人,简直惊诧新鲜至极。倘若有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踩了一叶扁舟跨河而过,肯定被黄河水一脚踹到下游去了。黄河可是咆哮得很哩。临水而立,有一种磅礴扑面而过,是那种倏然间把人击倒的震撼之美。这世上,唯有黄河不曾闲啊,从古忙到今,一刻不停。

  很古的时候,有个部落叫渠搜,大概的位置在青海湖附近。周穆王巡游天下时,听说渠搜有好马,风尘仆仆去了一趟。周穆王的行程,是溯黄河北上,渡黄河,经落都,抵达渠搜。那么这个渡口,极有可能就是临津古渡。只是时间太久远,模糊了一个渡口的名字。隋炀帝西巡,也是从临津渡口渡过黄河抵达青海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在临津渡口过黄河,往返都路过河州。

  历,临夏和青海东部地区曾并称河湟地区。唐朝时,在这里设置茶马互市,临津渡口是其中较重要的渡口。盛唐时,有七十万匹战马驿马,大概有半数就是通过河湟地区茶马互市成交的。马和茶叶,在临津渡口繁忙来往,可能就是《清明上河图》的那种繁华吧。青海吐谷浑人养的宝马,过临津渡口,河水般哗哗流入中原。而大批战马涌入中原大地,为唐朝的强盛提供了军事保障。大河家渡口,离着盛唐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

  当时河西走廊的商贸主要依赖骆驼客,西域路途漫漫,黄沙苍凉,只有骆驼是较好的选择,丝绸、瓷器、香料,往来不绝。在古道上,山高水险,商贸往来是靠马帮。骡马驮着茶叶、布匹,从中原赶来,在茶马互市中交易。你的茶叶布匹留下,我的骏马带走。临津渡口大概忙得花儿纷纷,草叶颤枝。

  除了茶马贸易这样的大宗买卖,民间琐碎的交易也是频繁的。羊皮换盐,牛毛换银镯,马蹄换岁月。临津渡口在哗哗的水声里拨亮一盏一盏的灯笼。自古河州出商人,是有这层历史缘由的。

  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常年奔波在河湟地区的西域商人,慢慢沿途居住,人家沿着古道延伸。聚居的人家多了,形成一个个的村落,恪守着远山近水。遇一人而白首,择一地而终老,不用回到遥遥的西域去了。

  我总觉得,临夏“花儿”较早也是古河州商道上的商人们唱开的。苍穹下广袤的大地,万物生长,黄河水涌动着生命的血脉。脚下路途漫漫,内心的柔软和自然的大美撞击,便从心底里开出一朵绚烂的“花儿”,张口喊出来。河州牡丹是季节喊开的,而“花儿”则是心喊开的。临夏“花儿”有文字记载是三百多年,其实应该更早。我坚信“花儿”是河州古道的另一种符号,悠远而亲切。临夏作家王维胜给我们念了一首“花儿”:“大河家里街道牛拉车,车拉了搭桥的板了。你把阿哥的心拉热,拉热者你不管了。” 在临夏市“河州花儿文化艺术苑”里,河州金嗓子何清祥,一曲《上去高山望平川》,唱得人心里啪啦抖颤,恨不能拿出世上较好的语言赞美。#p#分页标题#e#

  在临夏的一个商场,有个店员奇怪地问我,你不是临夏人吧?怎么说一口临夏话?真的呢,我的河西方言的确和河州方言有相似的味道。其实,在远古的岁月里,河州有我们河西的亲戚呢。据《武威地方志》记载,十六国时期,有一支河西人曾经跋山涉水,迁徙到河州的山水之间,耕地放牧,繁衍生息。这部分河西子民,种子一样播撒在大地上,生根发芽,从此就生活在那里,再也没有回到河西来。

  光阴的藤草漫过了历史的石墙,虫儿飞,鸟儿鸣。也许,我们河西的先祖们把他们的口音留在漫长的时空里,即便是千重光阴之后,我们的方言还有相似的味道和气息。河州,有我们河西的亲戚,见与不见,牵挂都在那里。

  古渡口,古河州,渡过时光我来看你。

  (取材于刘梅花的同名散文)

  注释:【1】古河州,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19.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吞噬:在这里是“吞没”的意思

  B. 风尘仆仆:“仆”读作“p”

  C. 溯:意思是“逆水而上”,读作“sù”

  D. 恪守:在这里是“紧紧依傍”的意思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在第段中把阳光比喻成“旋涡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气下阳光的动态。

  B. 我因大河家桥这边是甘肃,那边是青海,方便藏民和回民走过,而心生感激之情。

  C.第段写到历史人物与渡口的联系,说明渡口的重要,也是文章有历史厚重感。

  D.店员奇怪于作者的口音,是因为他可能不知道河州人先祖有的是从河西迁来的。

  21. 作者为什么认为“花儿”是“心喊开的”?(5分)

  22. 本文第段写道:“大河家渡口,离着盛唐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23. 作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构思文章、表达感情。请结合较后三段内容加以赏析。(6分)

  24.古河州商道上商人们唱“花儿”表达感情。下列对作品中歌声表达感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红楼梦》中林黛玉弹琴低吟“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用清切音调表达山迢水远思乡归不得之情。

  B.《边城》中翠翠在无人过渡时,唱“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表达对渡船女孩戴的银手镯的喜爱之情。

  C.《平凡的世界》中顾养民、田晓霞、金波和孙少平同学聚会,四人情绪高昂,唱歌表达对美好高中生活的怀念之情。#p#分页标题#e#

  D.《红岩》中革命者在渣滓洞牢房里举办元旦联欢会,大家唱起“一杆红旗哗啦啦地飘,一心要把革命闹”,表达与敌人抗争到底的决心。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他的思想是“仁”。《论语》中关于“仁”有多种说法,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人也”。请根据你的阅读理解,选择一点,谈谈你对孔子“仁”的思想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

  在很多文学经典的结尾,人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边城》中的翠翠选择了等待,《红岩》中的齐晓轩选择了牺牲,《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选择了回归。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描写这个人物做出选择时的内心活动。要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性格。

  台湾诗人洛夫有一句诗:“如果我用火写诗/请读我以解冻后的泪水”。请你把“如果我用 写诗”填写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在《古渡口,古河州》一文中,盛唐和西域的历史借古渡口、古河州融入了当代人的生活,传统得以承继和延续。请以“传统与现实”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未来当你走上工作岗位,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建设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以“我是新时代的建设者”为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情节,有描写。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4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C 2.(3分)B 3.(3分)B 4.(3分)D

  5.(2分)B 6.(2分)C 7.(2分)B

  8.(6分)

  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

  顺应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社会现状

  民族文化要推陈出新

  用科技影响并改变生活

  重视研究中国文化传统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9.(3分)B 10.(3分)D 11.(3分)B

  12.(6分)

  参考答案:

  决心使天下达到像夏商周三代那样的社会,说的就是这个立志的含义。#p#分页标题#e#

  只有举动不效法古人,苟且偷安而沿袭旧弊,较终导致危亡的就多了。

  13. (3分)B

  14. (5分)

  参考答案:

  一是实现治国理想的需要。君主确立了志向,天下就容易治理了。君主如果没有坚定志向就容易造成混乱。二是现实政治的需要。现今朝廷每当有好的政策措施,很少能够坚持,或者实行却没有人服从。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D 16.(3分)C

  17.(6分)

  答案要点:

  相同点:都通过想象、联想,赋予意象感情色彩,将意象人格化。

  不同点:李白诗没有对意象进行细致描绘,《夜游宫》对意象描绘细腻。

  18.(6分)

  当春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

  若夫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

  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19.(2分)B

  20.(3分)B

  21.(5分)

  “花儿”寄托了人们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对生活的感叹,对自然地赞美,对爱情的渴望。

  22.(6分)

  用夸张的手法,在临津古渡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当时贸易的繁荣与盛唐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盛唐的赞美。

  23.(6分)

  实写自己与店员关于方言的谈话,虚写对河西祖先迁徙的历史的回顾,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表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怀与牵挂。

  24.(3分)D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略

  26.(50分)略

  【参考译文】

  现今议论国事的人,必然说应当先做的是,放宽赋税和劳役,鼓励农业和蚕桑业,充实仓库,防备灾害,加强国防,推行教化。这些确实是重要的事,但还是没有懂得事情的根本。我认为尤其应当先做的有三条,请允许我为陛下陈述。第一叫做立志,第二叫做责成任用,第三叫做求贤。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有根本,不怕没有功用。

  三件事之中,又以立志为根本,君主的志向确立,天下就治理了。所谓立志,至诚一心,以道为己任,坚信圣人的教诲必定可以相信,先王的治国方法必定可以推行,不拘泥于近代的成规,不为众人的议论所动摇迷惑,决心使天下达到像夏商周三代那样的社会,说的就是这个立志的含义。就以一个人来说,立志不坚定,便不能自我约束,何况天下之大,不体会上天刚强的本性,又能治理好吗?自古的君主,谁不想天下治理(得好)?然而有的想做而不知怎么做,有的开始勇往直前却不能坚持到底,有的安于积累日久的弊病而不能改弦易辙,有的迷惑于众多的议论而不知什么适用。这些都是由于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的缘故。#p#分页标题#e#

  我看朝廷每当有好的政策措施,很少能够坚持,或者实行而天下不服从。请允许我举近年的一两件事来说明。朝廷因为目前任用官员没有经过选择,全部按照分享的固定模式,怕所分享的不是合适的人选,因此用诏书告诫,不是不反复叮嘱,然而任职的人像没有听到一样。陛下以为今后所分享的果真是合适的人吗?难道有丝毫不同于以前吗?又因为郡守县令经常更换有害于治理,命令查访的官员分享那些有德政的人让他们再任,到现在没听说有响应诏令的。难道天下郡守县令没有一人有德政吗?如果陛下的志向先立,果断决策而坚决实行,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没有谁敢于违抗,何况郡县的官吏呢?因此我愿陛下也以立志为先,像我前面所陈述的那样,效法先王的治理,考察经典的训示,深信不疑而全力推行,医治天下根深蒂固的弊病,为人民制定出长治久安的大计,不要以改变旧的东西为难事,不要因为各种议论而疑惑不定,那么三代的治理可望在今天实现。

  如果说君主所做的,不可以改变,改变而万一失误,危害就大了,我认为不是这样。取法古代去做,不叫做改变。历观前代历史,自古以来,哪里有效法先王,考察经典,将大有作为而导致失败混乱的呢?只有举动不效法古人,苟且偷安而沿袭旧弊,较终导致危亡的就多了。事实根据明白清楚,无可怀疑。愿陛下不因为我的粗疏卑贱而轻视我的话,如果这样那么天下幸运之至。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语文试题
上一篇:2018年广州一模语文作文!看看作文是怎么写的? 下一篇: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考语文试题!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