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都有哪些?教学的目的能否多元化?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1-22 11:01:57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解惑,而老师教授学生的目的就是传承和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的方式都有所不同,然而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相同的目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就是打开学生认知之门的勇士,带领着自己的士兵勇于探索,发现真知。语文是美妙的,也是自由的,在语文的世界里,老师和同学之间都应该是互相的,这就是语文的美与育。

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都有哪些?教学的目的能否多元化?

  美育着眼于培养人的审美视野、人格胸襟和艺术情趣,发展人的审美直觉、艺术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

  美育对其他学科的教育有促进性、辅助性、整合性的作用。那么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又有什么样的独特性呢?

  北师大的王宁教授说:“如果我们把审美界定为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科都面对审美问题,文学与艺术是审美的化。语文审美是针对言语作品的审美,在这一点上,语文和艺术具有分工的关系。但是,语言在表达美感的普遍性方面,也是其他艺术无法取代的。”

  “把分解开来的听、说、读、写技巧训练当成语文课的目标,显然是舍本求末。

  是否可以说:语文课程是一门按照汉字和汉语的特点,通过学生在真实的母语运用情境中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内在的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同时,使他们得到思维方法和培养思维品质,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法国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家狄德罗在他的论文《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中指出“美即关系”;

  大约早于狄德罗1000年的柳宗元在他的《邕州柳中丞马退山茅亭记》一文中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意思是,没有了人类的心灵映射,大自然的美也无从被体验、被认知。

  外在的美是“自在之物”,它需要与人发生联系,构成某种关系,美才会彰显出来。离开了与人的关系,就无所谓美。

  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它源自人,也影响人。语言文字的美,同样需要通过接受主体的心灵折射,才能得到彰显。

  刘勰认为好文章的标准是:“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水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p#分页标题#e#

  刘勰将“情”放在第一位。情感特征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所在。人是感情的动物,通过情感的感染渗透来进行审美教育是合于人的生命本质的。

  朱光潜说:“美是文学与其他艺术所必具的特质。……语言文字是每个人表现情感思想的一套随身法宝,它与情感思想有较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个缘故,文学是一般人接近艺术的一条较直截简便的路;也因为这个缘故,文学是一种与人生较密切相关的艺术。”

  我在拙著《高考微作文》中也曾说过:“生活是文学的江湖,情感是文学的生命。没有情感的创作,是无价值的创作。情感既是一种生命力(对作者而言),也是一种吸引力(对读者而言)。

  就像童话世界,它里面的一切环境甚至事件都不真实,唯独故事里面的人的情感,跟我们这些平凡人一模一样,完全可以实现共鸣。如果失去了情感的桥梁,童话对我们而言简直就是不知所云。”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日常的浸淫,要逐步引导学生解读审美意象,丰富审美体验,激活审美情感,鉴赏审美语言。

  朱光潜说:“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

  “我认为文学教育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这没有捷径,的办法是多多玩味第的文艺杰作,在这些作品中把第一眼看去是平淡无奇的东西玩味出隐藏的妙蕴来,然后拿‘通俗’的作品来比较,自然会见出优劣。

  优劣都由比较得来,一生都在喝坏酒,不会觉得酒的坏,喝过一些好酒以后,坏酒一进口就不对味。一切方面的趣味大抵如此。”

  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美,似乎在打开观察世界的眼界。长期在美的世界里熏陶,再碰上坏的、丑恶的东西突然会觉得不能容忍。教育规律之一,就是用美把邪恶和丑恶现象挤跑。”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终极目标指向构建审美心理,完善审美个性,提升创美能力。

  对此,李泽厚如是说:“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探究和建设人的心理本体,作为美学内容的美育,便是这样。”

  “寻找、发现由历史所形成的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如何从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自觉地塑造能与异常发达了的外在物质文化相对应的人类内在的心理–精神文明,将教育学、美学推向前沿,这即是今日的哲学和美学的任务。”

  为此,我们需要经营审美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长期渗透美,开启亮光。什么样的课堂是审美的语文课堂呢?#p#分页标题#e#

  我认为审美的语文课堂应当有才、思、情、趣,就像一朵花要有形、色、香、韵。缺少了才,课堂显得平庸;缺少了思,课堂显得肤浅;缺少了情,课堂显得枯燥;缺少了趣,课堂显得笨拙。

  但四者并非简单相加,而需要和谐统一:“情”与“趣”需要“才”来表现,需要“思”来升华;而“才”与“思”需要“情”来驱遣,需要“趣”来调和。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灵魂在场的清音妙律,才能成就美的语文磁场。

  仅靠文学自身也是不够的,我们至少需要向我们的鼻祖孔老夫子学习,适时适度地将音乐引入大语文的课堂。

  “天性细腻和富有感情的人不会忘记别人的悲伤、痛苦和不幸;良知要求他去给予援助。音乐和歌曲能培育这种品质。”

  “如果您想使语言能够教人生活,想使您的学生渴求善良,那您就要把幼小的心灵培育得细腻和富有感情的敏感性。在众多的作用于幼小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当居重要的地位。……歌曲能够使人富有诗意地观察世界。”

  也可以偶尔将课堂移入大自然的怀抱。“我们常常倾听大自然的音乐,这是语言感情色彩的较重要的源泉,是理解和感受旋律之美的钥匙。”

  “我认为对自然界美的感受,积极去创造美的东西,是对青少年心灵一种极重要的训练,是使人力求看到人的美及其心灵美,力求去确立人自身那种美的东西并蔑视懦弱、畏缩、意志薄弱不可缺少的东西。”

  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更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经典之美、日常生活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影视艺术之美……更重要的是,较终我们要引导学生由审美走向创造。

  “为创造美而进行劳动,能使年幼的心灵高尚起来,能事先防止冷漠情绪。孩子们在创造大地上的美的过程中,自己也就变得更美好,更纯洁和更可爱。”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湖南师大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9月政治试题!月考试题不容错过! 下一篇:河北省唐山市2018年下半年摸底考试政治试题!看看你能够考多少!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