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桃夭》赏析!“桃之夭夭”描写了女子怎样的形态?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1-22 14:55:31

  《桃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首描述女子出嫁的时候的一种欢欣的场景。一个对于爱情充满期待和向往的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用桃花来比喻女子的纯洁和美丽,在等待着自己的爱人归来,女子是一个宜室宜家的人,而在盼望着自己的爱人的时候依然是,满怀期待,美丽与善良的结合才是一个女子的较有魅力的地方,这样的描写虽然没有很多的辞藻的修饰,但是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想想吧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诗词《桃夭》赏析!“桃之夭夭”描写了女子怎样的形态?

  桃夭

  【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赏析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这首诗中的名句。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不仅要“艳如桃花”,还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与善之结合。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不仅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说在整部《诗经》中都有反映。在意义上说,《诗经》是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头等地位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较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团结。娶亲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较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

  “宜家”是为了“宜国”,“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

  宜,和顺美满的意思,室谓夫妻所居,家为一门之内。如果说对新娘容比桃花是毫不掩饰的赞美的话,这里就是含蓄的将女子的“善”,掩藏在宜家宜室宜人中了。

  “桃夭”是中华民族延续到现在的喜庆与祝福,就是今天,我们也同样祝愿着如桃花般的女子,“之子于归”,能够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宜其室家”。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北京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文科)期末质检成绩排名!看你在什么段位! 下一篇:德国的分裂和统一的历史是在怎样的?德国政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