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旗中在不同时期较厉害的是哪个旗?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2-12 11:02:42

  满清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为了平衡当时已经存在的满洲六旗。这个制度一直伴随着整个清朝的始末,在不同的时期,满清八旗的势力也是不相同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清朝的不同时期,那个旗的势力和实力较大。并且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满清八旗划分的重要依据是什么!参考一下。

满清八旗中在不同时期较厉害的是哪个旗?

  满清八旗即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和镶红旗(当然很多人会说是整,而非正,这里我只能说音是整,字是正)。那么很多人都好奇八旗当中哪旗的实力是较强的呢?这个其实得按照各个时期来解释,每个时期八旗的实力都是不一样的。

  努尔哈赤时期

  在统一女真部落后后,努尔哈赤为了平衡原本所建立的满洲六旗的势力,将原本的六旗重新划分了并建立起了全新的满洲八旗,即将黄白红蓝按照正和镶的区别来划分,每旗都以300兵士为一牛录,5个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固山,并分别有佐领、参领和都统管理。

  而后努尔哈赤亲领正黄旗和镶黄旗,其中正黄旗辖45个牛录,镶黄旗辖20个牛录。皇太极领正白旗,辖25个牛录。杜度领镶白旗,辖15个牛录。代善领正红旗,辖25个牛录。岳托领镶红旗,辖26个牛录。莽古尔泰领正蓝旗,辖21个牛录。阿敏领镶蓝旗,辖33个牛录。可以说在此时实力较强大的非正黄旗莫属。

  但是在努尔哈赤晚年先是将两黄旗的45个牛录分别送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每人15个牛录。其余的20个牛录还是由自己亲领。所以此时实力较强的则是阿敏所辖的镶蓝旗,但是也仅仅只是在兵力上占优势,其地位还是努尔哈赤的两黄旗地位高。

  皇太极时期

  皇太极登基初期,其八旗的实力较之努尔哈赤时期本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在旗色上却有了较大的改变,皇太极登基后为了让自己的汗位更加的名正言顺,其先后将多泽和阿济格领的正黄旗、镶黄旗改色为正白旗和镶白旗,而后皇太极原领的正白旗就变成了正黄旗,而原镶白旗就变成了镶黄旗,且旗主也有杜度变成了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但需注意这个时候的八旗除了旗色和旗主有改变,其辖下的牛录并没有变。

  而众所周知努尔哈赤在死了之后,并将原有自己的统率的亲军全给了自己的儿子原正黄旗旗主多铎,也就是说此时多铎的正黄旗拥有35个牛录,虽后期皇太极将其改色为正白旗,但实力并没有被削弱。而在当时改色后的正黄旗拥有25个牛录,改色后的镶白旗因多尔衮的依附拥有30个牛录,改色后的镶黄旗拥有15个牛录,其余的四旗无改色实力也依旧。可以说此时八旗中实力较强大的就是多铎的正白旗。

  但是到了皇太极后期,皇太极借助自己皇帝的身份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21个牛录吞并,之后分出了8个牛录给了豪格所领的镶黄旗,剩余的13个牛录则与自己所拥有的25个牛录组成了全新的正黄和镶黄旗,并自己统领两旗。而豪格的镶黄旗则重新变色为正蓝旗。但此时的如果按照单旗来比较的话,实力较强的还是多铎的正白旗,但是如果按照旗主个人来比较的话,那么实力较强的无疑是掌握两旗共有38个牛录的皇太极实力较为强大了。

  多尔衮时期

  顺治初期由于多尔衮掌握了满清的朝政大全,所以其领的正白旗实力也水涨船高。多尔衮掌权不久就设计将豪格正蓝旗的23个牛录吞并,然后如同皇太极的做法一样,将其与自己所辖的正白旗混编,组成了全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而多铎的镶白旗则改色为正蓝旗。而此时较强的旗主无疑是掌控两旗共有约63个牛录的多尔衮,但是如果要比较单旗的话,那无疑是多铎改色后的正蓝旗,他大概有58个牛录。

  顺治时期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之初就将多尔衮的正白旗直接收入囊中变成自己亲领的八旗。而从顺治帝开始,历代的帝王皆为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的旗主,其余五旗皆有其余的皇亲贵胄统领。而这之后如果要论实力无疑皇帝的实力较强,如果较初论单旗的实力无疑还是正白旗的实力较为强大。

  但是到顺治中期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后,再加上皇帝对其余五旗的削弱,无疑较强大的八旗就是作为头旗的镶黄旗了,自此历代皆无变化。而到了康乾时期随着八旗对于的控制已经所剩无几,再加上绿营兵的强势崛起,八旗也就没有了什么实力较强较弱之分,因为都是一些混吃等死的人啦。

  简单的说整个满清时期,努尔哈赤时期为正黄旗较强大,皇太极时期为正白旗,多尔哈赤时期则为正蓝旗,后到了顺治初期则正白旗。直到顺治中期到宣统末年实力较强皆为镶黄旗。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宣帝刘病已(刘询)是怎样从阶下囚登上皇位的? 下一篇:黄巢起义过程中做的那些残忍的事情真假如何?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