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作文为学霸笔记!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樱桃 2019-05-07 15:44:17

  转眼间我们又到了高三阶段,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阶段,确实二模的作用也是非同小可,确实因为时间点更加临近高考了,因此对于高考生们的影响还是大的。小编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三二模的相关试题,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

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作文为学霸笔记!

  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较近被贴上了“毁三观”的标签:《红楼梦》写的是“富N代的爱恨情仇”,《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慕虚荣的白富美”,《追忆似水年华》被认为是“体弱多病的高富帅写了本无病呻吟的碎碎念”……经过时代检验的经典作品怎么在一些读者眼中变成了“毁三观”的作品呢?

  标签可能是彰显特质,也可能是偏见障目。标签会使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作品是作家无声的申辩。包法利夫人自杀是时代的悲剧,福楼拜深刻揭露了造成这一恶果的各种因素,这种对个人、社会的批判不是“爱慕虚荣”的标签所能囊括的。马克思的女儿在英文版《包法利夫人》导言中指出:福楼拜的这部作品的实质是道德的,健康的;我们见到了邪恶,但没有被它所感染。

  人需要审视自身的存在状况,而文学正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文学的世界里不是简单呈现好人与坏人的对立,那里只有人的棱镜,作家没有站在道德的彼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难道高大全就好?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展现人的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文学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揭示出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普遍性,披露生活本质的一棱一面,都是意义生成的基石。文学作品对人性的剖析、对救赎的探索,对读者有着重要的警醒、借鉴意义。文学作品在时间的链条上点亮智慧,让读者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和生命的可能性,在心灵的对话中,用艺术形象去涵养、发展、健全人格,让世界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模糊,让读者心理成长。从《俄狄浦斯王》到《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较终产生心灵的净化,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是时代的纪念碑,《红楼梦》中的时代风云、《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世态人情,都是作品得以成为世界经典文学的过硬理由。文学既再现生活,也造就生活;既照亮远方,也照亮深渊。文学中建基于大地的世界,经由读者得以呈现。当作者与读者的心境在碰撞中生成意境,作品对读者敞开了,读者因简化而遮蔽的行为是对作品的不尊重。读者的评判应该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质疑,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只顾贴“毁三观”的标签,却没有细想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百态,确实有失偏颇。

  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悖谬、失落、迷茫……现实主义展现着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所呈现的正是从揭示社会谬误案例到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心路历程。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正如作家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牲品,如实地告诉人们他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选自2018年10月26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作品的动力,读者难免会给所读作品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B. 文学作品为了真实呈现人的生存状态,会描述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甚至人的逾矩、背德、困境。

  C. 好的文学作品会巧妙地表现善恶对立,不回避对道德底线的触碰,能够用艺术形象涵养、发展、健全读者的人格。

  D. 肤浅、片面、标签式解读,缺乏理性质疑,这些问题存在于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中,影响读者理解作品价值。

  2. 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层面,阐述了作品对读者的影响以及读者对作品准确解读应该具有的态度。

  B. 文章围绕文学的文献价值这一,结合经典作品论述脱离文献价值来评判文学作品是失之偏颇的。

  C. 文章引用马克思女儿和加缪的观点,意在强调准确把握作品的本质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

  D. 文章由文学作品标签化现象切入,先揭其危害后析其原因。较之原因的分析,对危害的揭示更直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尽管有揭露和批判,但并不影响读者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反思。

  B. 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现实主义文学更应该真实的展时代风云,绘社会百态,写人生悲喜。

  C. 如果忽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样,以道德审判者自居,作家就难以创造立体、丰满而真实的文学形象。

  D. 一部文学经典,无论怎样表现社会荒唐人性丑恶,其本质必定是美的善的,都体现文学的应有价值。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较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强加因果,原文“标签会使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B项,曲解原文,原文“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展现人的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D项,无中生有,“作者对此进行了尖锐批评”原文无据。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混淆主次,“文章围绕文献价值这一”表述不妥,应该是“文章以文学作品的价值为展开论述”。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张冠李戴,“但这并不影响读者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反思”错,据原文“从《俄狄浦斯王》到《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较终产生心灵的净化”可知,“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反思”的是文学作品。故选A。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较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40年前,提起红枣,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2018年,河北省好的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增强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网文)

  材料二:

  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自明代以来就是江南“粮仓”。如今,“北盛仓”农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水稻播种就像用印刷机“印刷”;病虫害防治,防治公司用无人机“飞虎队”统防统治;水田里不光种水稻,还养鱼、养鳖、养青蛙……北盛镇党委书记李斌说,现在,种的粮食更好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2月23日网文)

  材料三: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到2050年可能过70%。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观察世界其他的发展历程,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了乡村衰退问题,一般要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乡矛盾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摘编自《求是》2018年第6期)

  材料四:

  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中,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的赔付率为95%。截至2013年,美国农业保险项目涵盖的农作物品种已过100种,参与各种农业保险的农业用地面积占全部农业用地面积的比率为89%。在保费方面,联邦政府对投保的农场主给予相当于保费50%-80%的补贴,使农场主只需支付很少的保费就能参加农业保险。

  现阶段,全德近40万农民中,90%都是德国农民协会的注册会员。全德范围内,德国18个联邦州有过300个德国农民协会的分支机构。协会新闻发言人米歇埃尔·洛泽说,德国农民协会主要负责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农民当法律顾问、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开拓市场的服务等。该协会重视农业产业的整体利益和农民的政治、社会权益,适时将会员的具体意见反映至立法及行政机关,在政府与农业企业和农户间扮演着协调、沟通的角色。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产品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B.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今江南“粮仓”浏阳市北盛镇农业发展更快,粮食更好,农民更富了。

  C. 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50年我国城乡矛盾将逐步得到解决。

  D. 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的赔付率高,保费补贴丰厚,保险项目涵盖的农作物品种多,参与保险的农业用地面积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增长都离不开科技对农业的支撑。

  B. 要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乡村衰退问题无法回避也不容忽视。

  C.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保持了同步协调发展。

  D. 现阶段,德国绝大部分农民都是德国农民协会的注册会员,协会在保障农民权益、提供技术服务、协调各种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清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答案】4. C 5. C

  6. ①发展农业特色产业;②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或“农业现代化”);③推广生态立体种养模式;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⑤推行扶农惠农的农业保险制度;⑥成立类似于“农民协会”的组织服务农民。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中,C项,把“或然”说成“必然”,“到2050年我国城乡矛盾将逐步得到解决”不正确,根据材料三,只能说“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无中生有(或曲解原文)。根据材料三,“工业化与城镇化保持了同步协调发展”,原文中无此信息(或并无此意)。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本题中,结合“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等句,可看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推广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从“该协会重视农业产业的整体利益和农民的政治、社会权益,适时将会员的具体意见反映至立法及行政机关,在政府与农业企业和农户间扮演着协调、沟通的角色”等句子可以,总结出“成立类似于‘农民协会’的组织服务农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戏

  岳阳·梅实

  儿时的记忆中,我们梅家大屋那六百多人丁的屋场,房子较好的当推祖堂屋。它从脚至顶,清一色的火砖。这砖头是经人细心挑选后在青石板上磨过的,接缝处也不挂泥灰,而是用的糯米粉拌石膏,墙面平平整整,标标直直,既好看又牢固,即使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也绝不怕阶级敌人“挖墙脚”的。

  祖堂屋对门是戏台。戏台由四根硕大的楠木柱子撑着,台顶系盔顶结构,盖墨绿色琉璃瓦,屋檐四角各配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下边吊着铜铃,风起处,铜铃叮当,传去好远好远。

  连年过节,锣鼓一响,这里就成了北京的王府井、长沙的天心阁,上屋里、下屋里,潘、卢、程、肖、李,男女老少,各色人等,从四面八方涌来,看梅家的戏班唱戏。

  梅家有个呱呱叫的戏班,这是梅姓家族的一大荣耀。那年头,在临湘路南一带,只要你说起是梅家的人,人家就会对你刮目相看,就会夸你梅家的戏如何如何唱得好,唱得妙,那情形,真有点当年湖南人在外说起毛主席的老乡而受人盲目推崇那味道。

  我父亲和叔父都是戏班子里的角色。父亲是坐后台的,司鼓、敲锣、操胡琴、吹唢呐都是他的拿手戏。他平时不苟言笑,甚至看起来有点木讷,一旦坐到台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吹拉弹唱、样样皆精。我叔父其实我不叫他叔父,叫细爷。细爷在戏班里当班主。他唱老生,常在台上摇头、甩一尺多长的“胡子”,抖手,然后一声“呀呀呸!”喊得那屋梁上的扬尘直往下掉,喊得你栾心①直跳。细爷可不像现在有些演员,台上演英雄,台下是狗熊,他在台上台下都是正人君子。他一生只读《三国演义》一部书,也较较崇拜那摇鹅毛扇的孔明诸葛亮,他在戏班子里威信颇高。除了父亲和细爷,还有三名主要演员:花旦兴福、小生巨民、丑角忠和。花旦兴福平时看起来眯眼睛,龅牙齿,那样子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可他若将锦缎一披,凤冠一戴,莲步一扭,水袖一甩,着实婀娜多姿,楚楚动人,常令那些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二吊子们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大。如遇喜庆玩采莲船,他就扮演蚌壳精,同样妖冶动人。小生巨民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且唱做俱佳,逗人喜爱。与花旦兴福恰恰相反,丑角忠和平时白白净净,一经粉墨登场,则奇丑无比,令人捧腹。梅家戏班里除了这几根台柱,剩下就是跑龙套喊“呵啊”的了。

  据老班祖辈们讲,梅家的戏班成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解放四十多年来,经历了两起两落。五十年代,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五谷丰登,百业兴旺,戏班子进入鼎盛时期,每年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唱到桐子开花、麻鞭水响,待新谷入仓,八月中秋一到,一声呵嗬又开了锣,有的要唱到腊月二十四老鼠子嫁女才收场。三年困难时期,人饿得一个个直不起腰,谁还有心思看戏,这戏就衰下来了,接着十年动乱,老戏被当作封资修批判,一律禁演。不得登台唱了,戏班里的人喉咙发痒,就常常偷着拱到我家来,父亲抄起他自制的胡琴,嘎咂嘎咂,他们就开腔:“在家中啊请过了,母亲严亲哪嘛唉……”这时,我娘总是一边骂他们呷多了,健翻了蔸②,一边泡芝麻豆子茶他们喝,然后端把小凳,坐在一旁纳着鞋底,听得津津有味。

  我可是怎么也听不出味儿来。戏班子红火那阵,父亲常常晚上驮起我去看他们的戏,什么《送别》、《寻夫》,什么《朱买臣卖柴》、《杀狗劝夫》,我全看不懂,看着看着就倒在戏台旯旮里睡着了,使我不困且迄今未敢忘却的是那出《大悲塘洗澡》,也不知何因何敌,那演员哀哀切切唱过一阵后,竟上起吊来,然后那舌头伸出老长,那眼瞪得老大,然后有人拿过一把旧油纸喷上“洋油”,点上火,那蓝色的火焰腾地而起,然后听到台下有人惊呼……

  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被禁锢了十几年的老戏终于开禁了。这时,梅家老戏班的戏子们虽然都还健在,可一个个驼了背,掉了门牙,脸上布满了沟沟岔岔。他们不管这些,壮心不已,偏要在垂暮之年露几手看看。戏台上,又响起了铿锵的锣鼓声,人们也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

  可没过多久,这般热潮冷却了。不是上头来了禁演的红头文件,也不是老戏子们唱戏不卖力,更不是看戏的人冒钱冒时间,关键是,人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了,娱乐的名堂多了,要求更高了。老戏子们也曾试图来一番改革,比如,你七老八十岁的,嘴巴不关风,眼皮打不开,谁爱看你那干茄子老相?如今漂亮妹子到处是,便想挑几个年轻男女前来接班,可找谁谁不干。他们说,到渔潭、长安搞副业,稍微吃点亏,用点心计,整天就要赚个十块八块的,唱戏划不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老戏子们只好到家里抱孙孙,到园里布菜去了。

  伯牙弹琴遇知音,不遇知音不弹琴。我父亲的那把破胡琴送给了一位盲人,父亲说,把给他还可讨碗饭吃。

  只有那戏台仍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那四根楠木柱子早被白蚁掏空了,连细伢子玩捉迷藏都不敢上去。

  (选自梅实散文集《往事悠悠》,有删减改)

  【注】①栾心,临湘方言,指心脏。②健翻了蔸,临湘方言,指精力旺盛,玩耍个不停。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开篇描写坚固的祖堂屋、气派的戏台,与结尾孤零零的戏台、被白蚁掏空的楠木柱子形成对比,含蓄委婉地寄寓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B. “我娘总是一边骂他们呷多了,健翻了兜,一边泡芝麻豆子茶他们喝”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母亲泼辣、质朴、善良的性格特征。

  C. “伯牙弹琴遇知音,不遇知音不弹琴”,写出了父亲对老戏无人欣赏的伤感,也写出了作者对老戏这一传统文化在时代潮流中被淹没的痛惜。

  D. 文本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诙谐幽默,但在俏皮戏谑的背后又有一种苦涩感引人深思,可谓“含笑的泪”,深深打动了读者。

  8. “胡琴”与老戏相伴相生,在文本中共出现三次,请分别分析“胡琴”在文中的作用。

  9. 有人评价梅实先生的散文“于乡情乡恋中见人生社会”,请结合文本赏析这—特征。

  【答案】7. D 8. (1)第一处写“胡琴”,写出了父亲的身份,写出了父亲的多才多艺,也表现了他对老戏的热爱;(2)第二处写“胡琴”,表现父亲对老戏的钟爱,对艺术的执着;(3)第三处写“胡琴”,表现了父亲对老戏走向没落的无奈与惋惜,也表现了父亲的质朴。(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亦可作更深层的解读:(1)第一处“胡琴”是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个重要载体,也承载着乡村生活的快乐;(2)第二处“胡琴”除了表现父亲对老戏的钟爱,对艺术的执着,也表现它是艰难岁月中的希望;(3)第三处写“胡琴”,写父辈们与这种传统精神文化生活的告别,意味着这种文化方式的终结。

  9. (1)作者充满感情描写故乡农村的农民和老戏,以小视角展现大世界。(2)老戏的兴衰既是故乡的文化兴衰史,也是新中国社会发展的投影。五十年代,五谷丰登,百业兴旺,老戏进入鼎盛期;三年困难时期,百业凋敝,百姓食不果腹,老戏无人光顾;十年动乱,戏曲当做封资修遭批判;七八十年代,受市场经济冲击,老戏这种传统文化衰亡。(3)老戏折射出农村农民的人生追求和生存状态。父亲多才多艺,平时不苟言笑,戏台上却挥洒自如;叔父品行端正,台上台下都是正人君子;花旦、小生、丑角技艺高;整个戏班子成员暮年壮心,想办法谋出路,但当改革失败,老戏辉煌不再时,也能坦然接受,心平气和继续有滋有味地生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含笑的泪”应为“含泪的笑”。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中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胡琴’与老戏相伴相生,在文本中共出现三次,请分别分析‘胡琴’在文中的作用”,然后明确文中出现的范围,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父亲是坐后台的,司鼓、敲锣、操胡琴、吹唢呐都是他的拿手戏”,这里第一处写“胡琴”,写出了父亲的身份,写出了父亲的多才多艺,也表现了他对老戏的热爱,这是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个重要载体,也承载着乡村生活的快乐;“父亲抄起他自制的胡琴,嘎咂嘎咂,他们就开腔”,第二处写“胡琴”,表现父亲对老戏的钟爱,对艺术的执着,也表现它是艰难岁月中的希望;“我父亲的那把破胡琴送给了一位盲人”,第三处写“胡琴”,表现了父亲对老戏走向没落的无奈与惋惜,也表现了父亲的质朴。也写父辈们与这种传统精神文化生活的告别,意味着这种文化方式的终结。

  【9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要立足文本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内容分析,较后概括总结出要点。本题中,作者充满感情描写故乡农村的农民和老戏,“戏台由四根硕大的楠木柱子撑着,台顶系盔顶结构,盖墨绿色琉璃瓦,屋檐四角各配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下边吊着铜铃,风起处,铜铃叮当,传去好远好远”,以小视角展现大世界;老戏的兴衰既是故乡的文化兴衰史,也是新中国社会发展的投影。“三年困难时期,人饿得一个个直不起腰,谁还有心思看戏,这戏就衰下来了,接着十年动乱,老戏被当作封资修批判,一律禁演”,五十年代,五谷丰登,百业兴旺,老戏进入鼎盛期;三年困难时期,百业凋敝,百姓食不果腹,老戏无人光顾;十年动乱,戏曲当做封资修遭批判;七八十年代,受市场经济冲击,老戏这种传统文化衰亡;老戏折射出农村农民的人生追求和生存状态;从“他平时不苟言笑,甚至看起来有点木讷,一旦坐到台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吹拉弹唱、样样皆精。我叔父其实我不叫他叔父,叫细爷。细爷在戏班里当班主”可看出:父亲多才多艺,平时不苟言笑,戏台上却挥洒自如。叔父品行端正,台上台下都是正人君子;花旦、小生、丑角技艺高;整个戏班子成员暮年壮心,想办法谋出路,但当改革失败,老戏辉煌不再时,从“他们说,到渔潭、长安搞副业,稍微吃点亏,用点心计,整天就要赚个十块八块的,唱戏划不来”可看出:他们能坦然接受,心平气和继续有滋有味地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氏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摘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尸虫流出户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 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 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 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即郎官。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秦设置郎中令,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设置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郎官之制,略同于汉。

  B. 出:指京官外调。另外,还有“迁”表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转、调、徙”也表调动官职;“补”表补充空缺官职;“改”表改任官职。这些词语在古时都是官员调动用词。

  C. 疏:疏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文武百官向帝王或上司进呈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D. 东堂:指东堂决策,该制度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朝皇帝朔望听政于东堂,而门下省官员“评尚书奏事”也在东堂。如此东堂慢慢演变成帝王与其大臣进行政治决策的地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密孝顺、恭敬。祖母有病时,李密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每次总要尝过之后才、止祖母饮食或服用。

  B. 李密好学。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C. 李密清廉谨慎。做温令时,李密憎恨—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写信禀告给司隶,可隶不满,但因为他为官清慎,没 有 弹 劾 他。

  D. 李密仍未真正豁达。应诏写诗,充满埋怨,固然是对朝中无人援引、仕途不顺的情绪流露,也说明他一时失去了谨慎。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②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①《大浩》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中没有能和孔明自己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②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朝廷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后盾,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②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陕西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臣。

  14. 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诗人善于炼字,首联“倚”字,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而“寒”字,既写出了春寒料峭,阴晴不定的特点,而且也为诗人与朋友相聚相别营造了氛围。

  B. 诗人写景善于调动各种感官,使景物富有层次感。颔联中“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恋恋不舍之事;还寄托了与友人相遇后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将景、事、情三者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该句中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蕴含于其中,因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喻指情感不断,像芳草一样延伸。

  15. 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陕西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14. D 15. 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中,D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诗人的想象,是虚写。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与手法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本题中,两首诗歌表现出的都是诗人人生悲惨命运的体现,人生遭遇各种各样的贬谪,如“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以及“一片冰心在玉壶”,与好友短暂相离,又无奈的分别,如“君去若逢相识问”“平明送客楚山孤”,展现出一种依依惜别的人生不舍情怀。王昌龄的诗歌意思是: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们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阴忽晴。蒙蒙细雨不觉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树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一点响声。薄暮时你离开了,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作者通过“一片冰心在玉壶”来展现出自己的高洁志向,即便是遭受贬谪,却仍然不改内心的高洁情操,极其鲜明的展现出不屈从于恶势力,凸显出一种顽强的斗争意识。刘长卿的诗歌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陕西,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全诗充满着一种牢骚,诗歌通过直接抒发自己怨天尤人的情调,展现出自己内心的满腹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内心极为不高兴。据此分析即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较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论外界怎样看我,如笑我、嗔我、责我、辱我,或是赞我、敬我、哄我,我都能淡然处之。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意思相似的句子,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用比兴的手法表达女主人公一腔怨愤的两句式“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作为君子,要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不招惹是非的道理。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淇则有岸 (4). 隰则有泮 (5). 中通外直 (6). 不蔓不枝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誉”“沮”“淇”“隰”“蔓”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古诗词默写年年考试,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 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 ,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以致墨块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 。

  墨,松烟的精灵,(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放心人士 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摘编自《散文选刊》,原标题为《虹关何处落徽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五花八门 耳鬓厮磨 无人问津 言之凿凿

  B. 光怪陆离 形影不离 不了了之 信而有征

  C. 五花八门 形影不离 无人问津 信而有征

  D. 光怪陆离 耳鬓厮磨 不了了之 言之凿凿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较恰当的一项是

  A. 书写也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以致墨块被束之高阁。

  B. 墨块被束之高阁,书写更是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

  C. 书写也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

  D. 书写不仅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柬之高阁。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较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西安伊顿精深。

  B. 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中国文字的西安伊顿精深在氤氲香气里得到传承。

  C. 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中国文字的西安伊顿精深在氤氲香气里得到传承,它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

  D. 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西安伊顿精深。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中,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此处指书写工具花样多,故:五花八门,排除BD。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此处指墨与砚台亲密相处,故:耳鬓厮磨,排除C。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言之凿凿:话说得有根有据,肯定。信而有征:可靠而且有证据。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较恰当的一种。本题中,句子是递进关系,排除A.B.语序不当,应“书写也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D.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要放到“书写”前面或删掉。故选C。

  【19题详解】

  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较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较恰当的一项。本题中,承接上句,主语应是“墨”,B与C的“中国文字”与陈述的对象不一致,排除;A.“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关系。故选D。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较相符、与上下文衔接较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列三种情景中,有五处语言运用不恰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情景一】

  祝贺词:“乏子于归”(女儿出嫁办喜宴),“宜室宜家”(贺人新居落成),“洙泗高风”(贺校庆),“弄瓦之喜”(贺人生儿子),“齿德俱增”(贺寿)。

  【情景二】

  学校百年校庆,学校拟向全体校友发出短函:“敬爱的校友,母校定于2019年3月27日上午举行一百周年庆典,全体师生恳望您届时拨冗出席。”

  【情景三】

  小张在收到梅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莫大的帮助,定当珍藏。”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

  ④ 改为 ;⑤ 改为 。

  【答案】①“宜室宜家”改为乔迁之喜,或将“贺人新居落成”改为“贺人结婚”;②“弄瓦之喜”改为“弄璋之喜”,或将“贺人生儿子”改为“贺人生女儿”;③“敬爱的校友”改为“尊敬的校友”或“亲爱的校友”;④“寄奉”改为“惠赐”;⑤“过目”改为“拜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本题中,“宜室宜家”是贺人结婚之词,“乔迁之喜”是贺人新居落成的词;②“弄瓦之喜”是表示贺人生女儿的词;“弄璋之喜”是贺人生儿子“的词;③“敬爱”是尊敬和热爱的意思,不用于校友,应改为“尊敬的校友”或“亲爱的校友”;④“寄奉”用于自己寄给别人的东西,不用于他人寄给自己的东西,应改为“惠赐”;⑤“过目”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拜读”。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讲究平仄对仗,内容贴切。请依据所给例子,重组对联,使它符合对联的要求,又跟江南名楼情境相适。

  【例子】

  题岳阳楼联:

  诗惭杜叟,文愧范公,我来敢挥毫,空怀千古无双士;

  地坼吴楚,气吞云梦,此去难为景,曾上九州第一楼。

  【材料】

  新描画栋 再挂珠帘 歌重卷 笑又飞 南浦朝云 西山暮雨

  ①题滕王阁联: ; ;

  【材料】

  把酒凭栏 推窗寄慨 心远天地宽 听玉笛梅花 问仙人黄鹤 我辞江汉去 何日归来 此时落否

  ②题黄鹤楼联: ; ;

  【答案】题滕王阁联:再挂珠帘,西山暮雨歌重卷;新描画栋,南浦朝云笑又飞。

  题黄鹤楼联: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慨,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关于对联的相关知识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从对联的特点入手,正确重组材料语句。本题中,要求根据所给材料重组对联,对联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对仗,内容贴切,因此要根据语意和对仗、押韵的格式把散乱的语句重新组织起来,使之形成恰当的上下联。从①的词句看,“南浦朝云”和“西山暮雨”,“新描画栋”和“再挂珠帘”,“歌重卷”和“笑又飞”结构对称,各处上下联中相对应位置,因“雨”才有“挂帘”,有“帘”才有“卷”,可据此确定联内组合,“飞”为平声,确定为下联。从②的词句看,“把酒凭栏”和“推窗寄慨”,“听玉笛梅花”和“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和“此时落否”,“心远天地宽”和“我辞江汉去”结构对称,各处上下联中相对应位置,“我”“去”才有“归”之问,“问”的内容应是“何日”,既“去”则无法“凭栏”,根据语意组合为两联,再根据“否”“来”的平仄确定上下联。

  【】对联形式上的特点:

  1、字数相等。上下联可长可短,但两联的字数需要一字不差。

  2、结构相同。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单句对单句,复句对复句,这样可使形式匀称严整。

  3、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介词对介词,副词对副词,叠词对叠词。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高考过后,都有不少“学霸笔记”在市面上热销。有商家坦言:“前来购买笔记的主要是家长,孩子们自己基本不买,也不怎么认真去看。”有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学生表示,高考成绩揭晓后,马上就有多名商家前来联系,试图购买其笔记。而许多高中教师则说,类似的“学霸笔记”可能只会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语文试题
上一篇:泰安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作文!鸟儿+树枝+翅膀! 下一篇:战国四公子都有谁呢?为什么没有秦国的公子呢?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