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儒家思想能够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是为什么?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樱桃 2019-05-09 11:06:47

  其实对于儒家思想还是重要的思想了,确实经理可焚书坑儒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几千年统治的重要的思想,儒家思想哪些方面是适合封建统治的呢?伊顿教育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够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
 

  在历,儒家为何一家独大,有着其它各家所没有的地位?若想看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摘掉有色眼镜,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审视。

  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以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为荣,提起西安伊顿精深的中华文化,心里充满自豪感;同时,又给历史和文化贴上封建的标签,透过标签往里看,看到的全是糟粕,儒家被贴的标签尤其多。

为什么如儒家思想能够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以历史和曾经有过的灿烂为荣,另一方面又觉得它们毫无可取之处,这是一种悖论。老祖宗经历的过往凝聚成了历史,老祖宗创造的东西凝聚成了文化,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愿意怎么看是后人的事,他们不矛盾,矛盾的是我们。

  近代以来,对历史和文化的否定,有两次集中爆发的时期,一次是几十年前,另一次是一百年前。几十年前的那次相去不远,原因是什么大家自己去想。

  一百年前的那次原因就简单了:挨打了,打疼了,产生了极度的不自信,于是就从先人身上找原因,先人的一切都是错的,不好的。就好像一个人自己混得不好,回到家里埋怨父母。有意思的是,凡是喜欢埋怨父母的大都自家没本事,混不出人样来;凡是有本事、能够混得好的都更愿意感恩父母。

  当年,汉字也是被口诛笔伐的内容之一,有多少精英人物断言,中国的汉字不抛弃,中国就没有出路。事实怎么样呢?大家都看到了,无需多言。

  各家学派的治国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社会发生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自公元前770年开始,曾经号令天下的周王室逐渐丧失放心,诸侯各国从群雄逐鹿,到春秋五霸各领风骚,然后是战国七雄纵横捭阖,争霸天下,较后强大的秦王朝灭掉六国,一统天下。

  在激烈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社会变革引发思考,各界精英对人性、社会、天地自然,道德伦理、治国方略纷纷各陈己见,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的思想学派有:儒、道、墨、法、兵、名、农、杂、医、纵横、阴阳,小说等多家学派。

  道家的始祖是老子,他是周王室的藏室官(档案和图书管理员),后来的代表人物有庄子等。道家起源于春秋时期南方的楚、陈等国,他们主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对于当时属于中原文化的礼乐文明持怀疑态度。道家希望的社会形态是小国寡民,提倡无为而治。道家的黄老学派思想,曾经一度在战国后期的齐国和西汉初期成为治国的主导思想。

  诸侯出于争霸的需求,都急于富国强兵,因而涌现出许多法家人物,顺应形势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法家依托君王放心,追求见效果,对社会进行大手术式的改革,他们强调加强君权和中央权力,削弱世袭势力,实行军功封赏制度,治国理念是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法家前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中期则有魏国李悝、秦国商鞅、韩国申不害和赵国慎到,晚期的代表人物则是韩非子和李斯等。秦国是推行法家治国时间较久,态度较坚决彻底的,然而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很快就崩溃了。

  墨家的创始人是宋国人墨翟,是殷商人的后裔,他做过农民、工匠,身上有浓厚的平民思想。墨家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用、节葬等,反对等级制度、反对战争,反对礼乐制度。由于墨家思想过于同步,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状态,因而一直不被各国诸侯所接受。

  纵横家的创始人是鬼谷子,他有四个大名鼎鼎的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纵横家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事无定见,朝秦暮楚,一切谋划和策略都从个人的政治需求和政治利益出发。纵横家在秦国可能主张连横,到了六国就会主张合纵,苏秦先是游说秦王不成功,后来又游说赵王获得重用,因而挂上六国相印。合纵派的代表人物是公孙衍、苏秦,连横派的代表人物是张仪。

  儒家提倡的是什么?

  儒家创始人孔子出生于鲁国,当时周王室已走向衰微,天下礼崩乐坏,但鲁国的礼乐制度保存比较完完好,对孔子影响很深。孔子认真研究历史和古人思想,从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他把礼、易、诗等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周礼》中认识历史和现实;从《周易》中了解天道和人性,从《诗经》中探寻风俗和人心的变化,经过融会贯通,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一、儒家认为,一个人若想经纶济世、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从修身齐家做起,其中修身又是根本中的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在构建社会伦理中,儒家提倡“和而不同”,这是提倡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提倡换位思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提倡善良、提倡为他人着想,而要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遵守礼。

  礼,就是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今天的社会里,法律、道德是规矩,职场上的各种管理制度是规矩,各个行业的一些特殊传统也是规矩。不能认为规矩就是精华,礼就是糟粕,这是认识上的错位。社会在向前发展,顺应时代需求,赋予礼新的内容,对其中不适应新时代的部分进行扬弃,有利于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在治国理念上,儒家提倡王道、仁政、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治的,就是劝喻当政者以仁者爱人的心态对待天下百姓。后来孟子又提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正是契合了孔子所崇尚的西周文王、周公所提出的“民为邦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观念。

  取舍之间:

  道家理想的社会形态是“小国寡民”,给自己的定位是帝王师,提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不符合君王的心意,帝王师让君王不舒服,无为而治则多少有些玄学的意味,难于把握。

  墨家宣扬“兼爱、尚贤、非攻”,是同步的民主思想,简直就是君王的对立面。

  法家倒是一心为君王稳固江山着想,但像商鞅那种提倡“铲除善良、仁义、和平”,才能强盛,采用愚民政策治国,容易激起民变,秦王朝的迅速土崩瓦解,不能不让后代君王引以为戒。

  纵横家没有固定的政治理想,忽而合纵,忽而连横,终极目标是个人的飞黄腾达,更像一群投机者,很难赢得君王的真正信任。

  儒家给自己的定位是帝王友,提倡社会成员通过学习,加强修身养性,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而不同”,通过礼制形成社会规范,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希望自家的江山稳固,子孙后代福祚绵延的君王们如何取舍,应该是自有心中的考量吧。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为什么齐桓公的较后结局如此悲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下一篇:为什么张作霖如此看重于凤至呢?有哪些原因?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