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赏析法!!教你不同题材的诗歌该如何进行赏析。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1-19 14:27:42

  诗歌的赏析法!!教你不同题材的诗歌该如何进行赏析。

  诗歌的题材之多,就像现代文的体裁一样,比如现代文的体裁有记叙文,有散文、议论文、科技文等等。诗歌根据作者的背景和描写的意境也分为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在考试中会经常碰见不同题材的诗,那么每一种题材的诗都有怎样的特点,针对每一种不同的诗该如何进行赏析。有没有特别的方法等。今天小编整理了不同诗歌的赏析法,记住这些就再也不怕诗歌鉴赏题目了。

诗歌的题材都有哪些?不同题材的诗歌该如何进行赏析?

  诗歌的题材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景)抒怀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明确这几类常考题材的大致情感,准确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能确保答题方向正确。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理解诗歌。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读诗探骊】

  1.抓标志:送、归蜀,意象有社燕、下马、征衣、水,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读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恬淡闲适。暗示回到家中。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望、远壑;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景、事] (写景)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随即归来了。(叙事)作者想象所送之人何遁山人回家时的情景。

诗歌的题材都有哪些?不同题材的诗歌该如何进行赏析?

  典例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理解诗歌。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读诗探骊】

  1.抓标志: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意象有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

  2.读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②[景、事] (写景)写眼前灯火迷离,起床后看到山月西斜的景象,令人无限惆怅。(叙事)诗人因“流离”“别家”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为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p#分页标题#e#

诗歌的题材都有哪些?不同题材的诗歌该如何进行赏析?

  典例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理解诗歌。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读诗探骊】

  1.抓标志:山居,意象有柴扉、落晖、松树、荜门、绿竹、红莲、渡头。

  2.看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②[景、事] (写景)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叙事)诗歌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虽是生活惬意,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

诗歌的题材都有哪些?不同题材的诗歌该如何进行赏析?

  典例四: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理解诗歌。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读诗探骊】

  1.抓标志:塞下,意象有北风、白草、胡马、戍楼、铁衣、战马、烟尘,表明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

  2.读注释:“骎骎”的解释表明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卢龙塞”为边塞特有的地名。暗示所写内容与边塞战争有关。学科¥网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铁衣霜露重”“烟尘飞至今”。②[景、事] (写景)白草为北风所凋,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叙事)写月夜戍楼中的老将,在恶劣的边塞环境中戍守边关国土,思念家乡,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诗歌的题材都有哪些?不同题材的诗歌该如何进行赏析?

  典例五: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理解诗歌。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 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②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读诗探骊】

  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

  2.读注释:①交代写作背景,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介绍作者情况,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②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p#分页标题#e#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②[景、事] (写景)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空城之中,遍种禾黍,野雉乱飞。寒风萧瑟,落叶飘零,宫井已被泥土、枯枝和败叶填塞殆满;陵园被火,棺椁以及宝衣皆焚烧净尽。(叙事)在赴任路上看到江山易主的南国山川,古都破败的景象。

诗歌的题材都有哪些?不同题材的诗歌该如何进行赏析?

  典例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理解诗歌。

  山园小梅其一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①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②。

  【注】

  ①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通“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

  狎:玩赏,亲近。

  ②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金樽: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读诗探骊】

  1.抓标志: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

  2.读注释: ①突出作者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②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学科&网

  3.读诗句:第一首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颔联是较为世人称道的,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逸。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第三联用“霜禽”“粉蝶”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诗歌的题材都有哪些?不同题材的诗歌该如何进行赏析?

  典例七: 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西汉翟公做廷尉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此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读诗探骊】

  1.抓标志:即事。

  2.读注释:①介绍作者,曾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后被免职,暗示作者在仕途上的不如意;②“张罗地”,暗示世间的冷暖。学科*网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网春、自掩门、车尘不到张罗地、落花狼藉近黄昏。②[景、事] (写景)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落花狼藉一片,天色已近黄昏。(叙事)叙写自己门庭的冷落,无人来访,暮色沉沉中,他才去关门。

  对点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p#分页标题#e#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6分)

  【答案】

  1. DE

  2.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解析】

  2.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查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咏  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子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子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被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E.末句“吐龙吟”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像龙飞冲天一样,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这首咏竹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石灰吟》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6分)#p#分页标题#e#

  【答案】

  1.CE

  2.这首咏竹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

  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

  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了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效力的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

  (或: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

  灰经过“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虽粉骨碎身仍保持清白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的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解析】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①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西晋张翰被执政的齐王司马冏任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忽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②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为囚徒的代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一二两句总写长安全景。登高远望,眼前凄清的云雾慢慢飘荡,长安城的楼阁都似在脚下浮动。

  B. 本诗练字灵活而不着痕迹。如一二两句中“流”、“动”二字暗藏秋风起在内,景象迷蒙而壮阔。

  C. 五六两句写夜色褪尽,眼前景色已历历可辨。用比喻的手法,传达了诗人的惆怅和伤感之情。

  D. 尾联用典,表达了虽然家乡的鲈鱼正美,但我心怀大志,不愿学张翰为鲈鱼莼菜之思而回乡。

  E. 诗人以雁、菊入诗,再加以拂晓凄清朦胧的气氛,营造了一派深远而和谐、峻峭而又清新的诗风。

  2.颔联为本诗名句,杜牧更是对此赞赏有加,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答案】

  1.CD

  2.(1)动静结合。雁南飞是动景,人倚楼是静景,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2)视听结合。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二者相互衬托,使景物描写更加灵动。(3)借景抒情。诗人面对星辰寥落、大雁南飞的景象,耳闻笛声悠远,不禁生发出思乡之愁。

  【解析】

  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较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是说: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p#分页标题#e#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2019高考英语作文模板!题材的作文都能让你出彩! 下一篇:2019广东佛山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