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到幼儿园的过渡期,家长需要做哪些工作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原创推荐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1-21 16:52:06

  幼小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过渡期,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和小学大不相同,所以很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无法适应小学封闭严苛的环境,进而产生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不稳定等很多的负面现象。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用心底里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小学到幼儿园的过渡期,家长需要做哪些工作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儿童到了6岁左右,就要进入小学就读,这对儿童发展来说是一件大事,之前被称为学龄前,之后被称为学龄期。

  入读小学后,相比于幼儿园,孩子的生活与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状态,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幼小衔接,下面几条可能对父母有所裨益。

  一、父母首先要评估自己的孩子,是否为入读小学做好了准备,以及该做怎样都准备;同时父母还应该大概知道入读小学对学龄儿童有怎样的要求。换言之,父母首先要有所了解,否则就可能抓不住重点,或者瞎操心。

  评估包括孩子的身体发展,如有些孩子快到学龄感觉发育相对滞后,那么父母事实上应该在此前至少一年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否则孩子很可能出现感觉统合问题影响较初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能感。

  除了身体发育,对孩子的评估至少还还包括认知智力发展、社会性以及情绪发展、行为习惯养成等几个方面。

  总之一个原则,评估的目的是要发现、了解和悦纳自己等孩子,支持他进入小学后的方方面面。不是每个孩子都达到了学龄孩子的平均水平,一半的孩子高于平均水平,一半的孩子低于平均水平;一些孩子认知发展很好,但社会性发展不足,另一些孩子则可能社会性发展良好,认知发展滞后,诸如此类。父母得首先发现和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然后才谈得上给孩子提供切实得帮助和支持。

  二、父母要了解孩子入读的学校,以及教师。包括但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儿童的要求,教师特异性的特质,如脾气、气质等等。有需要的情况下,与教师沟通,告诉教师自家儿童的特点,建立积极的家校沟通渠道。

  注意,学校和教师对入读的学龄儿童的要求未必适合每一个儿童,更可能是为了方便管理的角度,作为家长既要理解体谅,又要有所保留,并不盲从。从教育发展的角度,一名学龄儿童的班主任,他的班不应过25名儿童,较好控制在20名以内,否则无论教师多么、负责,都不可能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儿童。所以,对孩子因势利导的责任在程度上就落在家长肩上,不能奢望教师,特别是那些相对来说偏离平均水平具有特异性的儿童。

  三、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预期,儿童进入小学,必然有一个适应过程,父母得有耐心。同时,父母还应该了解如果儿童反映出适应不良,或者被教师告诉了,未必是孩子的问题,父母要给孩子提供适应支持,而不是仅仅配合教师单向度规训孩子。

  父母还应该抓住学龄期孩子发展的重点,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6~9岁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较重要是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而不仅仅是取得怎样的成绩,切忌买椟还珠,本末倒置。孩子的成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感觉统合发育,注意力障碍,阅读障碍,等等,这些都是特异性的发育问题,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引导和对待,就很容易损害这部分孩子的学习适应,甚至从学龄初期就开始厌学。

  四、至少提前半年与孩子一起讨论和准备入读小学的相关事项,有可能让孩子与已经入读小学的伙伴玩耍、交流。

  特别强调一点,父母不必在课业内容上让孩子过多提前接触。如果儿童在入读前就已经熟悉了小一、小二的课业内容,那么就很可能从一开始让儿童产生错觉,低估学习的难度,增加良好学习行为养成的难度。父母当然可以让孩子提前接触知识,但较好是和孩子一起探索课业之外各种知识,重点是培养孩子求知的热忱和兴趣。

  不建议父母将孩子塞到市场上以课业内容辅导为主的幼小辅导班,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课业成绩,而是积极的适应和发展,包含认知智力、社会性、情绪、行为养成、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学习习惯等等方面。过于倚重课业成绩,高概率会抑制和损害孩子未来发展。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家长该不该强迫孩子学习特长?学习特长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下一篇:家长该不该给孩子买手机?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