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暗指什么?《出塞二首·其一》原文赏析!
原创推荐 来源:网络 编辑:李娜 2019-12-09 15:46:09

  “秦时明月汉时关”暗指什么?这句诗出自王昌龄经典诗作《出塞二首·其一》中,从诗句中已经了解到是一首边塞诗,守在疆边的战士们对的忠心和意志,诗人们的忧国忧民和对战士们的敬佩情感,以作诗去表达和流露,广西秦学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诗的原文以及分析鉴赏,以辩证的手法和借古讽今的方式去告诉人们什么呢?接下来一起学习一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暗指什么?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盛唐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美誉的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的千古名句。全诗内容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的意思是说: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塞外边关,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诗人开句就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将边塞的空旷、沧凉与秦、汉、明月、边关四个历史景物紧密联系起来。这一出句就是高潮和引人入胜,这一出句就让人浮想联翩。这一出句有蕴含着什么意思呢?

  《出塞》的开句蕴含着"变与不变"这一朴素的辩证法。

  从时空概念上,作者所处盛唐来到边塞,目力所能看到的相对不变的:一是头顶上的一轮明月还是千年之前秦汉时期的明月;二是脚下的边关依然还是千年之前秦汉那时的边关;三是千年以来边关的战事现如今仍在继续。

  而相对变化的,虽然诗人没有点出,但是却蕴含在诗文中,让我们自己去想去体会,这也是此诗的高明之所在。诗里蕴含变化的是人和朝代。在秦汉与唐之间,历史早已经历了东汉、三国、二晋、南北朝和隋的朝代更替,帝王将相异主。诗里也蕴含着边关战火依旧,但戍边守边将士早已经物是人非,有血染沙场没有回来的,有换防接替的,有的一辈子守卫边疆至死不渝的。

  《出塞》的开句蕴含着借古讽今。

  诗人虽然生活在盛唐,但中原的繁荣昌盛、都城的莺歌燕舞与边疆的战火纷飞、不得安宁形成强烈反差,当诗人看到这种境况时,特别是来到边塞后,心中自然产生忧思。这种忧国忧民之情也只有寄托冷月,由此更希望当政者能重用能人,使边关像秦汉时那样稳固,让军事上像秦汉时那样强大,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不受他人欺负,也只有如此才能使百姓安宁。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也确实是诗人所向往的,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也确实是一个永固的基石和增加,就像这秦汉的明月和边关那样永恒。

  《出塞》的开句蕴含着对边关将士的呕歌和赞美。

  这些戍边固边的一代代将士,在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不停地战事,不断地前赴后继,这种马革裹尸,充满着残酷、血腥、悲壮和凄美,就像诗人笔下的边关冷月和大漠孤烟,千古以来永远照亮着边关的土地,千百年来激励着后人;边关的安宁那是多少将士的热血和驱体筑成的坚固的秦汉堡垒,

  总而言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诗人向上精神的体现,是诗人强烈的自信展现,更是诗人内心渴望和平的表现。

  这样的神来之笔,是诗人真正深入边关、感悟边关才能写出的千古名句,也是诗人立足当时越时空才能道出的不朽之吟,更是诗人深入将士内心又越人心才能谱出的凄美赞歌。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洪秀全为什么会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下一篇:春秋战国时期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平民百姓的命运靠什么改变?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