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术语中的“屋漏痕”和“锥画沙”是什么?如何理解这种笔法?
艺考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2-29 09:30:44

  书法艺术的讲究比较多,而且书法艺术是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一门艺术文化,在书法艺术的交流会中,我们也会经常听到书法大家们谈论书法的精髓和自己的独到见解,经常会提到“屋漏痕”和“锥画沙”这两个词,这两个词是书法中的常用术语,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书法术语中的“屋漏痕”和“锥画沙”是什么?如何理解这种笔法?

  “屋漏痕”这个书法术语跟唐代楷书大师颜真卿(709年——784年)有关。

  “屋漏痕”特指雨水长期顺着墙面留下来,在墙面形成一条不规则的、弯弯曲曲,却又看起来沉着有力、自然朴厚的线条痕迹。这种自然现象后来被颜真卿吸收到书法创作中,塑造成了一种浑厚、圆润、饱满、灵动的书法线条,对书法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际上,是唐代草书大师怀素(737年——799年)点拨颜真卿后,颜真卿才领悟到“屋漏痕”技法的。

  某次,他们两人在陕西相遇,虽然怀素要比颜真卿小20多岁,但怀素在书法上的名望并不比颜真卿低多少,所以,颜真卿对这个小辈相当尊敬。两人就草书的笔法进行了探讨。

  怀素说:只要认真观察,自然界中许多有趣的现象都能丰富书法的创作模式。你看,前辈张旭(675年——750年)的草书写得那么好,并不是他天生就有这种能力,他是通过长期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后,而领悟到的,轻重缓急拿捏得很好。

  我在写草书时,时常考虑怎么才能把草书写得奇崛和惊险,又写得舒展自然。于是,我就不断从我自己经历过的一些自然现象中寻求灵感。比如,夏天云雾缭绕在山峰周围,看起来既灵动又富于层次感。蛇受惊了,会迅速向草丛爬去,它蜿蜒爬行的身姿柔中有刚。一只飞鸟射出山林的那一刻,眨眼不见,只能瞥到一个影子。这些美妙的自然现象何不把它们加以利用,吸收到书法创作中,增强书法的灵动感呢?

  颜真卿恍然大悟,立马说出了他对雨水冲刷墙面,形成那道线条的感悟。怀素听后建议颜真卿可以尝试一下,说不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不久,在颜真卿的摸索下,的“屋漏痕”就诞生了,引领了一个书写风尚。

  用屋漏痕书写时,要注意藏锋,行笔不能一气呵成,笔锋要左顾右盼,时而在左,时而在右,让书法线条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在758年《祭侄文稿》的创作中,颜真卿把“屋漏痕”笔法发挥到了极致。

  “锥画沙”相传为唐代另一位楷书大师褚遂良(596年——659年)所创,同样是一种“藏锋”的书写方式。用笔时,要像锥子画在平整的沙面上,呈现出中正、浑圆、爽利、深刻的特点,看不到起笔和收笔的痕迹。

  总体来说,“屋漏痕”主要取其圆而自然,无起止之跡,有藏锋的感觉。“锥画沙”主要取其圆浑厚重,有遒劲的感觉。当然这里面也有好多条件限制。比如‘’屋漏痕‘’,若是草房,你只能看到流到墙上的水痕,就象我说的圆而自然。若是古代瓦房,瓦下铺的是笆砖,水痕印在笆砖上然后下行就是无规则的自然形象了。“锥画沙”也得看是粗沙还是细沙。我讲得“圆浑厚重”是指用很细的沙。若用粗沙则笔画两边就有毛糙感了。所以古人对‘’屋漏痕‘’、“锥画沙”有不同的解释,实际上出自他们不同的观感。观自然物象而悟笔法,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如果你有很高的悟性,能‘’得自然之妙有‘’,从自然界获取灵感,有时比死板临帖还重要。

  无论是“屋漏痕”还是“锥画沙”,都是古人得自然之妙后,领悟出来的书写经验,这一点,值得今天的书法家学习。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巴洛克画派大师鲁本斯的《父与女》怎样欣赏?他们传递着怎样的艺术和文化? 下一篇: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字体有那些变化?笔法改变了吗?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