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政策策改革之后,在高考的前夕会进行两次的选考,而选考虽然只有连词机会,但是考生的成绩可以根据量词成绩的较计入高考的成绩,所以可以说的选考就是高考。选考的成败也是高考的成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选考地理科目的迷你测试小编已经分享了几篇,并且后续还会持续地进行更新,每次给大家提供的试卷内容和考察的知识点都会根据考生的复习程度增加不同难度的题目,敬请关注!
答案:1.B
解析:“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说明要坚持代际之间的公平,属于可持续发展中公平的观念。
答案:2.D 3.A
解析:第2题,取水增多为人为原因,不属于自然原因,故A项错误;蒸发加剧会使径流减少,但不是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船舶增加不会导致水位下降,故C项错误;7月初,夏季风对华北地区影响较小,降水少,而京杭运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持续干旱导致径流减少,水位下降,故该题选D项。第3题,南水北调分为三条调水线路,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工程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陕西、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江都段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故该题选A项。
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蚂蚁森林”公益行动的目的是减少碳排放,扩大森林面积。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B项对。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减少碳排放无关,A、C、D三项错。第5题,目前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项对。西北地区空气污染较轻,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少,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不是西北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A、B、D三项错。
答案:6.A 7.D 8.C
解析:第6题,根据题意判断,团雾是地面辐射形成逆温而导致。在深夜,地面不断地放热(没有热源),使得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下降,形成逆温层而出现团雾。第7题,高速公路升温快,降温也快,在夜晚,地面不断地降温,使得近地面气温不断下降,易形成逆温,较终导致团雾现象。第8题,根据团雾的成因,除了逆温,还需要大量的水汽,而③地由于靠近太湖,有大量的水汽,所以C项正确。
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图示地球内力作用形式有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地球内部的放射能,故C项正确。第10题,图示板块背离运动,中间区域逐渐扩大,属于生长边界。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对运动的消亡边界,面积逐渐缩小,故A项错。日本海和里海在欧亚板块内部,不在板块交界处,B、C两项错。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背离运动处,属于生长边界,面积逐渐变大,故D项正确。
答案:11.C 12.B
解析:第11题,渭河平原所处地带断裂下陷,渭河及其支流携带泥沙在此大量堆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渭河平原,因此,流水沉积是形成该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选C项。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甲点位于上游山区,植被覆盖度高,有机质来源多;乙点附近为平原,水土流失不严重;丙点附近农田广布,合理耕作,肥力保持较好。据此选B项。#p#分页标题#e#
答案:13.B 14.C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a位于五大湖附近,水汽充足,可能产生降雪;b处盛行西北风,受到地形阻挡影响,可能产生降雪;c处等压线稀疏,风力相对较弱;d处位于暖锋附近,多形成连续性降雨。第14题,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会产生暴雪、大风、风暴潮和暴雨等灾害,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不会由锋面气旋直接形成;由于锋面气旋容易产生降水,且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不会发生干旱。
答案:15.B 16.A
解析:第15题,文化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影响图中6个省级行政区生育率存在明显差异。人口政策在是一致的,风俗习惯对生育率影响不大。第16题,安徽省人口流出比例较大,人口流出都是以中青年人口为主,所以老龄化较可能提前爆发。
答案:17.D 18.B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图中①占地面积广,分布在城市中心区附近,应为住宅区;②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建筑物高大密集,为中心商务区;③位于沿海地区,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属于文化休闲区。第18题,实景三维地图是基于实物拍摄、数据抽象采集技术实现的,其形象性、功能性远强于二维电子地图。实物拍摄需要遥感技术,而将获取的信息存储及展示出来,进行应用,需要用到GIS技术。
答案:19.A 20.B
解析:第19题,热力环流是因受热不均,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从而形成的环流系统。该图中大棚内受热没有差异,不包含的原理是热力环流形成原理,A项正确。大棚生产利用温室效应原理,B项错误。雾气凝结成水滴,落进水槽,重新进入喷雾装置,利用了水循环原理,C项错误。该大棚利于节约用水,体现了节水农业的生产原理,D项错误。第20题,图中喷灌装置是技术设备,属于农业区位因素中的技术经济因素,B项对;该装置不属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因素,A、D两项错。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劳动力、政策、交通等,C项错。
答案:21.A 22.A 23.C
解析:第21题,结合材料可知,打通这些廊道可以促进武汉市的水循环,水循环可以净化污染沉淀物,也可以带走热量以降低城市温度,因而可以缓解武汉市区的热岛效应,A项符合题意。第22题,武汉城市内部和郊区的湖泊是重要的湿地资源,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河流径流量,防洪减灾,①②说法符合题意;武汉市的供水和航运主要依靠长江,③说法错误;湖泊作为湿地,不属于土地后备资源,④说法错误。第23题,丰富的河滩地资源是武汉市宝贵的湿地资源,应科学保护和开发,避免出现污染和破坏。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出现大量环境污染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修建道路、桥梁会破坏河滩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失衡,不符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开发城市观光农业,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C项符合题意;河滩地不适合兴建防洪设施,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24.A 25.B
解析:第24题,按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第一产业比重不断减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较终第三产业占比重较大。图中Ⅰ点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Ⅱ点的第二产业比重较大,Ⅲ点的第三产业占比重较大,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Ⅰ、Ⅱ、Ⅲ,A项对。B、C、D三项错。第25题,Ⅰ时期深圳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A项错。Ⅱ时期深圳经济的发展首要因素是对外开放政策,B项对。Ⅰ到Ⅱ时期深圳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迅速发展,C项错。Ⅲ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区域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D项错。#p#分页标题#e#
答案:26.(1)大西 地形
(2)高 不平衡
(3)东北 小 冷锋
(4)增强土壤肥力;减轻土壤污染;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区域发展阶段、天气系统、农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题,田纳西河流域降水丰富,结合美国地形特点可知,水汽主要由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带来。影响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第(2)题,工业区成长阶段比初期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对外开放程度高,此时工业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第(3)题,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知,甲处风向为东北风。根据等压线疏密可判断甲地风力比乙地小。乙地处于低压中心左侧,位于冷锋锋前。第(4)题,苜蓿具有固氮作用,因此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减轻土壤污染。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可以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答案:27.(1)高温多雨 地形
(2)植树造林 洪涝(或旱涝)
(3)广
(4)水源 交通(前后可互换)
(5)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任答3点,得3分。较好是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作答)
解析:第(1)题,读气候统资料图可知,夏季气候高温多雨。导致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第(2)题,构建流域绿色生态廊道,在水源地进行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可以缓解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第(3)题,上海城市等级比武汉高,服务范围比武汉广。第(4)题,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主要功能是供水和水运。第(5)题,产业转入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从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展开分析。
答案:28.(1)汉堡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各月较均匀。原因:汉堡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和海洋的调节作用。
(2)与莱茵—多瑙运河比较,中德运河连接河流的下游,运河水量较大;地处平原,起伏小,中德运河水速较缓;中德运河沟通水系较多。
(3)铁路稠密。原因:城市之间、地区之间货物运输快捷、运输量大。铁路穿越国境。原因:便于货物直接外运出口。铁路与港口、航空港相连。原因:便于货物水陆、陆空联运。
(4)地处板块内部、地形起伏较小,地质灾害较少;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变率较小,气象灾害较少;注重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医疗水平高,减少人员伤亡。
解析:第(1)题,根据降水柱状图可以分析出汉堡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各月较均匀。主要原因从大气环流和海洋影响分析。第(2)题,主要从河流的水量和流速进行分析。与莱茵—多瑙运河比较,中德运河连接河流的下游,运河水量较大;地处平原,起伏小,中德运河水速较缓;中德运河沟通水系较多。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稠密,原因主要分析铁路运输的优点和货物运输量大。铁路穿越国境,原因主要分析利于本国的货物直接外运出口,同时也可以从德国的位置方面分析。铁路与港口、航空港相连,原因主要是便于货物水陆、陆空联运。第(4)题,主要从板块构造学说和地形方面分析地质灾害较少;从气候条件分析气象灾害较少。从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医疗水平高,减少人员伤亡等人为方向分析抗灾减灾的能力。
答案:29.(1)风力沉积形成黄土层,黄土经内力抬升,流水侵蚀而成沟壑。
(2)市场需求变化(或市场地域范围扩大);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增强;城市发展。#p#分页标题#e#
(3)人为原因:水库蓄水,河流汇入减少;煤炭开发造成地下水系破坏,红碱淖及其水系渗漏。措施:加强省际合作,跨省补水;关停红碱淖周边的煤矿企业;适时采取人工降雨(水量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控制废水废物的排入(水质保护措施)。
(4)晚 理由:两地同时日出时,则太阳直射南半球,该日榆林的白昼较长,因此榆林日落较晚。
解析:第(1)题,从黄土层形成到地壳抬升再到侵蚀而成沟壑分析形成的地质过程。第(2)题,主要从市场需求变化(或市场地域范围扩大)分析;同时要考虑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增强等方面。第(3)题,人为原因主要是上游建造水库,不合理用水,周围有矿产开发,对地下水系破坏。措施主要从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对地下水保护方面分析。第(4)题,当榆林和神木同时日出时,榆林和神木位于晨线上,说明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该日榆林的白昼较长,因此榆林日落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