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海战术是我们经常会用的一种战术,熟能生巧。其实这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是理论上的问题,如果我们做的都是自己的会做的,或者是在题海战术上,做的题目都是一次次遇见,还是一次次错误那就另当别论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了那么多题依然成绩不好的原因,看看你属于哪个原因!
看懂就行了?
不少同学看辅导资料时,喜欢看资料上的例题,题目能看明白,就觉得会了,一到了考试时就会发现这些题目自己看到过,但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熟练,甚至在考场上做不出来了。
建议
有些题目要像考试做试卷那样规范地做,规范不是想就能养成的,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够规范。
大量的练习不意味着就是题海战术,一道题也可以反复做,直到看到题目就知道思路是什么、踩分点在哪里、规范解法是什么。
一看不会就立即问人?
有些同学,一看到题目觉得不会,就不再思考,就问其他人“这道题怎么做?”我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即使你问别人,也需要把你能想到的思路写出来。
你从哪些角度思考了,把它写出来,给你请教的人看;他至少会告诉你,你卡在哪里了、该怎么思考,这样的效果比你直接说“我不会这道题”好多了。
建议
如果别人只是给了你这道题的答案,你看似明白了,但实际了解的不深,过段时间,可能又不会了。
同样道理,如果你翻答案,是按照答案的解题思路看步骤,如果理解了,也要自己动笔写出步骤,看自己能否在看完答案后独立完成这道题。
做出来就行,不讲究规范性?
有太多同学做题不规范。我看过很多同学的试卷,大题的解题过程简直不忍直视,不规范,如果严格按照踩分点计算分数,很多是不能得的。
有些老师批改作业极不负责任,只要答案对了就给分数,养成了很多同学只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不良习惯。
建议
很多同学说自己经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有三个重要原因不能忽视:
①知识点没有掌握透、似是而非;
②解题不规范,不注重解题的逻辑性,容易忽略步骤从而出错;
③做题太少,计算能力差。
所以,做完题目要看看标准答案怎么写的,自己的思路、解题步骤和标准答案有什么不同。
做题浅尝辄止就行了?
很多同学做题只求快,做完了就结束了,浅尝辄止。真正在考场的时候突然发现简单的东西写不出来了。
建议
做题要思考题目考点是什么?陷阱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题目属于什么类型?有没有变式?能不能总结出解题套路?自己的步骤是否规范?再遇到这类题能否给出思路?
不分重点盲目做题?
很多同学觉得只要多做题、做各种类型的题就能掌握知识点,而且喜欢做一些所谓的难题。殊不知这样浪费时间,收获还小。
建议
要分重点做题,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题目——基础题、中等题还是难题,要清楚自己的情况,不要做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中等生过度追究难题题,反而不智。
对待老师的作业另眼相待?
高中老师会留很多作业,有大量题目要做,但很多同学把老师的作业当作任务,往往不愿意花工夫研究,只为了做完、给老师交差。
须知,只要你做了就要掌握,否则浪费时间做了题目收获还不大,这是要不得的。
老师的作业也是帮你掌握知识点的题目,跟你的题目没什么区别,如果老师的题目你都熟悉了,那就找出一部分规范地写出来,剩下的可以不写,然后节省出时间做自己的题目就可以了。
建议
做题务求规范,让自己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看到题目就能知道考点,知道题目的切入点,较重要的是动手写!
会做作业了吗?去刷题吧,不要懒惰,你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