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其实从出生的时候,孩子都是一样的,打起了后天孩子是怎样陆陆续续拉开差距的呢?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虽然个体原因重要,但是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给的教育是重要的。小编今天经要从以下几点为大家整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是怎样拉开差距的,希望能够对家长们有所启示,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
当然和个体的努力奋斗离不开。但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往往是性格,而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所以说,让一个孩子产生差距的原因,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往往是由童年的原生家庭决定。当然和个体的努力奋斗离不开。但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往往是性格,而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所以说,让一个孩子产生差距的原因,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往往是由童年的原生家庭决定。
以下是拉开差距的具体原因:
1、教育方式让孩子找不到自身价值
我们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在过去一直提倡“顺从”,听话的孩子有肉吃,乖宝宝不挨打。
这在一时的养育中的确能省心省力,父母舒服,有时候还能拿出去炫耀一番。
但是从长久来看,养成这种性格的孩子,长大后不就让你省心。
我们太多的中国式家庭就是这样的:
要求孩子循规蹈矩,按父母希望的方式成长,变成一个规规矩矩、合乎期待的人。完全把孩子当作木偶一样,操纵着他们的人生。
一边期待孩子自信,一边对孩子大打到出手,恨铁不成钢,骂孩子没出息,一点自信都没有。越是这样,越会让孩子自卑。
其实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不断地评估自己,自我评价,找自己的存在价值。而这种价值评估较初源自童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我认知依赖父母和老师。
所以在童年阶段,父母对孩子的评价重要,一个能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他的成长会充满能量,实值。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出生农村,那时候我有一位喜欢我的班主任老师,有一次因为我上课讲小话被打手心了。课后她叫我到办公室,告诉我:“不管你的家庭条件怎么样,老师都相信你今后会有出息的。虽然老师在课堂上说你的话多,打了你手板心。但是老师知道你口才好,今后会有作用的,但是你需要知道去自己约束自己,善于运用自己的优点,而不能把它变成缺点。”
所以我一直很自信自己的这个能力,读中学时参加班级的辩论赛,读高中的时候开始参加县里的辩论赛,那些名次我都早已忘了,我记得的是自己获得的那种信心。而这个老师是我一辈子都感激的。
一个孩子也在意父母对于生活的看法,比如性格保守的父母看问题,一般是唯唯诺诺的,不敢打破规则,一切随主流。从来不敢去逾越半步,否则会感觉不安全。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他小时候本来很想去学画,挺有天赋的他,就是因为家里人觉得画画没出息,所以他继续埋头读书考大学。
后来毕业了,他想去外边闯荡,但是父母催他早一点结婚。他顺从了,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草草地离婚了。
后来他想去企业上班,但是父母安排了国企。他又顺从了,但是干了几年后自己走了,因为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今他还是一无,唯有一颗被父母的爱伤透了的心。
如果人生没有在自己的手上转,而一味地顺从,那注定很多的精彩你是看不到的。因为你只能在父母能想象的世界里过着那种能一眼望到底的生活。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当年考完高考,分数不理想,上不了好大学。家里人开始讨论,赞成我去打工挣钱的多。还有人算了一笔账说,你读书要花掉4年时间,还要用掉好几万学费,但是你打工能挣4年钱,也不要花钱。好好干几年就能建房子了。
多么善良的建议,多么务实的人生公式。但是就缺少了一种勇气和眼界。
因为你不懂我,所以我不怪你。但是我的人生,我自己想抓住。
打工、盖房子、娶妻生子,如同一个命运的网一样朝我撒来。但我注定不是一个听话顺从的人。
我多方努力,于情于理地给大人们讲,终于还是去上了学。
如今,我不能说成就多大,但至少我找到了自我,过着我自己的人生。如果要说感谢,我真的感谢自己那颗不顺从的心,感谢给了我建议但是不强迫"就范”的家庭。
2、没有给予给予无条件地爱
要想孩子长大后起来,就需要在小的时候给孩子爱与自由。
因为那些真正站在了人生巅峰的人,背后都有强大的精神财富铺垫:就是爱与自由。
傅园慧出身的家庭,就是一个这样的家庭。
傅园慧说“我们一家人都是这么开心的,都是这样的性格”。
当她拿到世锦赛50米仰泳银牌时,傅爸爸说:“我们很为女儿骄傲,决赛拿不拿奖牌无所谓,我们不和她说目标,重要的是享受比赛过程,开心就好。但有一条原则,需要对得起自己,至少在10年后回忆这段历程,要不留遗憾。”
我去翻看了傅爸傅妈的微博,几乎全是为自己女儿加油打气的内容。爸爸较新的一条微博评价自己的女儿“纯真”,妈妈还为女儿做表情包。
爸爸看到女儿训练累到抽筋,表现得全是心疼,而妈妈是希望女儿照顾好自己。
傅爸和傅妈心里很清楚,作为家长,不能给女儿再增添压力。虽然每次大赛基本上每天都要和女儿通电话,但基本不涉及成绩、目标一类话题,更多的是聊聊天气、饮食、休息,以及听女儿讲整天里遇到的开心事。
就是这种全然的、无条件的接纳的爱让傅园慧有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充满自信地,所以说,爸妈给的信念特别重要。
3、并没有让孩子充满自由的成长
我自己就是一个充满自由成长的人。从小学到读大学,我自己缴纳学费,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自己去找课外书读,自己交一帮子自己喜欢的朋友,开始去认识世间的善与恶。
我特别感谢家里没有人对我的人生进行安排。
从小我受到的束缚比较少,相对来说接触的挫折也会比较多,如果我不想就这样轻易地放弃自己的话,就需要去学习一些对我有用的,可以让我成长的东西,然后选择一种正确的方式去成长。
如今我有了孩子。我比人都要明白一个孩子对自由渴望。
我期待自己的孩子,宁愿他活的真实自由。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提倡孩子不要做路边鼓掌人,说是为了让孩子在更高的地方看更好地风景,让很多的父母点赞。
其实,大多是父母自己拥有的英雄梦未消,不甘心成为平凡人。希望孩子能够站的更高,更远。
这是很多父母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实话,我也有。我也偶尔做梦,希望孩子将来能出国深造,出人头地。但是我却能常常将自己拍醒,告诉自己:
他的人生,不是我能做主的。
其实很多的孩子在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时候,也是希望做自己的。
能够拥有自己的无二的人生就好。
我较近在想,就算我们真的愿意接受孩子的普通,但是孩子真正竭尽全力的时候,他们展现给我们的,往往出乎意料。
他们会生发出一种内省力!也就是这种力量能够让孩子不会真的全部庸庸碌碌。
人生很长,先让自己在做父母的路上努力修行。
人生苦短,孩子的成长稍纵即逝。
父母要有一个这样的心态:不要去想着控制孩子。而是应该做一个给予自由和爱的守望者。给予支持,给予接纳。
一个真正快乐平和的父母会营造快乐的家,
而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出来的孩子,
真的不会差到哪去。
养育一个忠实于自己内心,乐观而快乐的孩子,才是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