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的1个月了,作文可谓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我们需要再作文中分数保持中等,甚至以上。我们知道高考作文拿高分是很难的。但是如果在高考作文中我们的作文成绩可以拿到一个可以超越别人的分数,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优势。下面看看专家们是如何进行作文分析的。可以学习专家的解析思路,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28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这样一句话:“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确实,世事纷纷,每个人在面对选择时,都会有权衡与度量,每一个选择背后都藏着自己的尺子。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到第四单元的课文涉及了众多真实或虚构的历史人物,请选择其中的一位,解读他生命中的“权”与“度”,并体现你对于人生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作文题是一则方向明确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旨在通过考生的写作引导考生在解读他人人生的“权”与“度”中,寻觅属于自己生命的“尺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立意]本题是一道立意开放但要求明确的作文题,需要考生在作文中达成题目里的如下要求:
①议论文体;②所议论历史人物必须来自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到第四单元的课文;
③对历史人物的议论必须围绕历史人物的人生重大选择展开;
④对历史人物的议论要能挖掘他选择背后的多层面的因素;
⑤要能在对历史人物的议论中发掘自我应该选择的、坚持的“尺子”。根据考生具体答题情况,参照高考评分标准,从任务完成度、结构、语育等多层面综合给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语出《荀子·大略》。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能够深刻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够较好地解决事物的疑难。
荀子的这句话深刻阐述了“学”与“行”的重要性,常被引用来谈论治学之道。其实,我们也可以超出做学问的范畴,将其置于新时代更加宏大的背景下加以领会、体味。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休,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荀子的话阐述了“学”与“行”的重要意义。“善学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情的根本缘由,这是一种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以笃定前行。“善行者”是勇于实践的人,拥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策略,能较好地解决疑难问题;“善行”者在实践中面对困难不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开辟出前进的道路。材料进一步指出,“学”与“行”不仅用来阐述治学之道,还可以把“善学”“善行”置身于时代更广阔的背景下加以体会,比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进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尤为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核心技术的攻关,还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将“善学”与“善行”有机结合。通过“善学”汲取中西古今之经验,奠定科研基础,通过“善行”不断克服困难、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最终一定会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也可结合个体的发展思考二者价值,时代青年要在学习中思考,善于用所学所思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人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所思是否正确。学思结合、学用结合,明确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原则,力求在书中学,在书外用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善学善行,方能尽美。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要善于学习,才能认识和探究到事物的真理;要善于行动,才能学以致用,得到实效;善学和善行展现了一种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不断学习的进取态度,“善学”可以让我们走的更快,“善行”可以助我们走的更远。最后结合时代特点论述青年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方能成就自我,建设国家。
参考立意:
1.善学善行,成就伟业。
2.善学善行,知行合一。
3.善学增才干,善行助发展。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谦让三分,即能天宽地阔,消除一切困难,解除一切纠葛。
——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这两句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 -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所给阅读材料为两句名言,明确了写作的主题,即“谦让”。第一句说明谦让在人生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句意思是指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后有成语“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谦让。两则材料均谈到了谦让,但观点却迥然不同。思维空间大,有张力。可以支持其中之一,亦可结合具体情境谈谦让,什么时候要谦让,什么时候不要讲谦让。
[参考立意]
①选择“让”或“不让”,需要勇气。
②谦让是一种胆识,“不让”是一种坚持。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宓子贱治理单父,每天弹琴取乐,很少亲自到公堂去,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接任他)治理单父,每天星星没有落就出去,繁星满天才回家,日夜不得休息,政事总要亲自处理,最后也把单父治理好了。
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治理好单父的缘故。宓子贱回答说:“我的这套办法叫做凭借众人才力,你的那套办法叫做依靠一己之力。靠一己之力办事,当然分外劳苦;靠众人才力办事,所以能轻松安逸。”
这则寓言故事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出自鲍延毅著《孔门寓言集》。这则寓言通过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长于政事者,必善于察贤、任贤;反之,虽事必躬亲,也只会是事倍功半。我们读这则寓言故事可作这样的理解:作为管理者或领导者,个人的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还要相信众人,依靠众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今天,我们从这则经典寓言故事中可以汲取丰富的启示:何为“一己之力”与“众人之力”2“-己之力”与“众人之力”具有怎样的辩证关系?如何辩证看待“一己之力”与“众人之力”各自在成就事业中的作用?干事立业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审辨地看待“事必躬亲”“身先垂范”与“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如何举贤用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集众智、聚众力,发挥团队合作的巨大驱动力?这些都是立意构思的切入点。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写道:“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作家刘同《向着光亮那方》里有这样的话:“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以上两则言论对我们的未来发展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两则言论共有的核心词为"灯",前者强调的是"灯光"对心灵的"指引"作用,后者则突出了“提灯前行”或者说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的意义与价值。换言之,二者之别主要在于:一者是“接受光”,一者是“献出光”。显然,“灯”这个喻体在题目中可指光明、希望、温暖、爱、智慧、帮助等(或是有这些特点的人或事物),它们均可看作人生的指路明灯。具体写作中,记叙文和散文可以走“由实入虚”“由物到人”“由事及理”的路径,如描写平凡的人虽然能力有限,但以一种希望、信仰思想、爱心、信念的支撑,以智慧的引领烛照他人,从而为他人指明拍进方向。议论文可以明确“灯”在实际生活中所指的事物,凸显这个事物的两个特点——能引路,可鼓舞人心。
作文的立意和文章主旨是非常重要的。考生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一定需要审题清楚,千万不要跑题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