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污水的排海,目前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和污水的排放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作为高中生我们如何举一反三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这一问题呢。下面可以带着大家思考我们学过的知识在这其中的运用。
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
东京电力公司已公布了向海洋排放的详细步骤。按计划,日本将在17天内排放第一批共7800吨核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
作为学生,我们该如何以学科角度看待这次事件呢?
01
核污染水,到底多可怕?
化学角度
世界上的多有东西,都由一样东西构成,那就是——原子。
原子里有原子核和电子,最简单的氢原子,就是原子核里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围着它转的电子。
当原子核里多了个中子,便是氢的Plus版本氘;如果有两个中子,就再次升级变成氚,二者是氢的同位素。
因为太重,为了稳定下来,氚只好对外放出能量和电子,这个过程就叫衰变,因为释放了电子,所以也称β衰变;而这个衰变出的电子会被射出去,就是β射线。
这种射线会在细胞里横冲直撞搞破坏。而氚的半衰期为12.33年,也就是说如果氚进入人体,在未来近13年的时间里,它会一直在你体内发出这种射线,形成内照射危害。
我们都知道水(H2O)是由氢(H)和氧(O)两种元素组成。而氚是氢的同位素,同位素分离的难度巨大,去除成本极大,所以巨量核废水中的氚是难以去除的。
● 生物角度
在食物链中,有个名词叫做生物富集作用,这是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放射性化学物质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
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最高营养级的肉食动物最易受害。而人类基本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含氚的食物会因为生物富集作用而大量富集到人体。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介绍:
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碳-14的半衰期约5000多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在海洋生物体内,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 地理角度
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已覆水难收,这一动作将对全球产生怎样的影响?
福岛处于日本暖流(向北)和千岛寒流(向南)交汇的地方,大部分污染物不会沿着陆地边缘向南北方向迁移,而是随着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扩散。
这意味着,核废水排放早期,主要对亚洲沿岸产生影响。但在后期,北美沿岸海域的污染物浓度将持续高于大部分东亚沿岸海域。
根据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对福岛核废水扩散过程的模拟:
排放后的第8个月,放射性物质将最早出现在台湾东侧海域,之后污染物将迅速覆盖我国的东南沿岸海域,并逐渐向东海和渤海扩散;
排放后的第3.3年,污染物扩散到加拿大和美国的西侧海域,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都被污染物覆盖;
随后,放射性物质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扩散,同时也通过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转移。
● 语文角度
时评荟萃:
1. 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是重大的核安全问题,具有跨国界影响,绝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
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强行启动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将风险转嫁给全世界,将伤痛延续给人类子孙后代,属无视国际公共利益的极端自私和不负责任之举。
2. 把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在技术上落后于时代,在生态伦理上不正当。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不是一国一时之事,必须三思而后行。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学科知识来解释这场核污染,这就是我们多学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所以学好知识对于我们还是挺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