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七大反应类型更是考试重点,掌握它们对理解有机物质的转化规律至关重要,清楚的知道这些反应的特点与应用,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一步,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学习一下。
一、七大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1.概念: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有:烷烃(卤代)、苯环(卤代、硝化)、醇羟基(——OH)(与卤化氢、成醚、酯化)、卤原子(——X)(水解)、羧基(——COOH)(酯化)、酯基(——COO——)(水解)、肽键(——CONH——)(水解)等。
加成反应
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双键、三键、苯环、羰基(醛、酮)等。
2.加成反应有两个特点:
①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的键上,不饱和键中不稳定的共价键断,然后不饱和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
②加成反应后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同于取代反应,还会有卤化氢生成)。
消去反应
1.概念:有机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HX等),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如:实验室制乙烯。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醇(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乙烯的反应条件为浓硫酸170℃)、卤代烃(强碱水溶液加热)。
3.反应机理:消去官能团和邻碳氢。
4.有多种邻碳氢时产物有多种,要符合氢少去氢的原则为主要产物。
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是指小分子互相作用生成高分子的反应。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和缩聚反应。
1.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单体加成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是通过单体的自聚或共聚完成的。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甲醛。
聚反应的实质是:加成反应。
加聚反应的反应机理是:碳碳双键断裂后,小分子彼此拉起手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2.缩聚反应:指小分子互相作用生成高分子的同时要脱去小分子。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官能团是:羧基和羟基(生成聚酯),羧基和氨基(生成肽键),苯酚和甲醛(生成酚醛树脂)。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就是有机物分子“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能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和官能团:烯(碳碳双键)、炔(碳碳三键)、醇、酚、苯的同系物、含醛基的物质等。
烯(碳碳双键)、炔(碳碳三键)、苯的同系物的氧化反应都主要指的是它们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所氧化。
醇发生催化氧化机理:去羟基氢和连碳氢。常见转化为:—CH2OH转化为—CHO,—CHOH转化为C=O, —COH不能被氧化
醛基被催化氧化机理:断裂醛基中的碳氢键加入氧原子变成羧基。
2.还原反应就是有机物分子“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双键、三键、苯环、羰基(醛、酮)与H2的加成反应。
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反应机理为:酸脱羟基醇脱氢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酯。
水解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卤代烃(强碱水溶液加热)、酯(强碱溶液加热或稀硫酸加热)、油脂、二糖、多糖(糖类水解条件是稀硫酸加热)、蛋白质(酸、碱或酶)等。
二、伊顿教育高中化学高考冲刺班
伊顿教育高中化学高考冲刺班是小班上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关注,老师都是带过多年高考化学的有经验的老师,对高考出题规律研究得很透,能准确抓住常考考点和容易错的地方,课程内容紧扣高考大纲,系统梳理化学知识体系,重点强化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核心模块。课堂上老师讲练结合,通过典型例题解析教解题技巧,帮学生快速掌握高考化学的答题方法和得分要点,课程安排科学合理,既能强化知识储备,又能有效提高解题速度,适合有一定基础、需要冲刺提分的学生,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欢迎拨打电话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