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象求珠” 在日常中几乎见不到,既读不顺字音,也难凭字面猜透含义,它源自古代神话,今天咱们就来拆解这个冷门成语,先弄清每个字的准确读音,再挖它深层的喻义指向。

一、“罔象求珠”怎么读?
“罔象求珠”的正确读音是wǎng xiàng qiú zhū,“罔”字读第三声,意为“无”或“不”,常出现在“置若罔闻”等词中,此处易误读为第二声,“象”字读第四声,此处并非指动物大象,而是指一种名为“罔象”的虚拟精怪或水怪,与单字“象”的常见含义不同,需加区分,“求”字读第二声,是寻求、追求的意思,此字读音较为常见,“珠”字读第一声,指珍珠、宝珠,象征着珍贵的目标。
二、到底有什么含义?
“罔象求珠”源于《庄子》中的一个著名寓言,故事中说,黄帝在巡游于赤水之北时,不慎遗失了一颗玄珠(象征“道”或终极真理),他先后派最能明察秋毫的“知”(代表智慧)、手脚敏捷的“离朱”(代表感官)和能言善辩的“吃诟”(代表言辩)去寻找,结果都失败了,最后,一个名为“罔象”的虚拟人物却找到了它,“罔象”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着“虚无之象”或“无心之境”。这个成语的核心寓意在于:那些世间最根本、最珍贵的真理与智慧(“珠”),是无法通过寻常的聪明才智、感官机敏或语言辩论所能求得的,刻意地、有目的地去追寻,反而会与之失之交臂,它倡导的是一种“无心而合道”的境界——只有放下刻意的营谋与机心,保持内心的虚静与无为,进入一种忘我、无执的状态,真理才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并被领悟,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寻找失物的故事,更是对人生所有追求的深刻隐喻。
三、伊顿教育高考冲刺班
伊顿教育高考冲刺班就像小班教学那样,老师会经常关注孩子的进步情况和心理兴趣,然后给孩子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基础弱一点的同学,老师就帮孩子把常考的得分点打牢,不浪费时间在难题上,学得好的同学,就帮你攻克最后几道难题,冲击高分,学校经常进行全真模拟考试,考完还会仔细分析试卷,帮孩子找出问题在哪儿,然后赶紧补上漏洞,这样一步一步把成绩提上去,而且老师还会经常跟孩子聊天,帮他们缓解压力,最后不光成绩上去了,整个人也成长了不少,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欢迎拨打电话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