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的《秋夜》中哪两句是名句?为什么说是名句而不是病句???
教育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樱桃 2018-11-29 11:51:27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就话是鲁迅先生说的话,只是我们在看这句话是第一感觉是不是以为是病句,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解析一下,为什么说这句话是名句不是病句,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特意去看了两遍鲁迅先生的《秋夜》,读过之后小编也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跟着我一起看看吧。

鲁迅写的<<秋夜>>中那两句是名句???为什么说是名句而不是病句???

  不得不说,中国历史越是在低迷黑暗的时候,同时期的文人就越是爱用或者说不得不用隐喻来表达内心的思想,也许是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太多了,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来如此多的充满隐喻的文章。

  对于带有明显隐喻的文章,如果要读懂这篇文章就需要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那个时代中所处的境地,鲁迅先生的这篇也不例外。(所以我始终觉得这类文章不适合出现在阅读理解的考试当中,因为单单从文章内容学生很难推断出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24年9月的北京。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相互勾结实行统治的情况下,中国北方的民主革命处于低潮。同时,“五四”退潮后新文化战线发生了分裂,思想界起了巨大分化,原来“同一战阵中的伙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而且北京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又掀起一股提倡国粹、整理国故,妄图将青年重新拉回故纸堆的复古思潮。面对这些社会的变故和强大的统治势力,作者鲁迅不免孤寂、彷徨,时而感到一种“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苦闷,但他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一方面急切地找寻生力军,一方面孤军奋战,坚忍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篇散文诗,正是作者在这种思想情感所作。

  在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之后读者再去读它应该能有所感悟。

  当然,我主要还是来说说鲁迅先生说的这句话。如果看过原文就知道,这一句话是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中国人写文章,开篇的第一句话往往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即便是你给朋友写信,想必这封信开头的第一句你也会斟酌良久才会下笔。鲁迅先生的第一句话在我看来就是交代了革命果实被人窃取而又遭受大肆镇压的民主革命人士的隐喻画像。民主革命人士,他们既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正如这两颗枣树,代表的是一个共同的意义,但各自又是独立的生命,就像英文单词family,它既代表着一个家庭,也代表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如果结合了创作背景,以及这句话作为文章开头的作用,那么无疑不能把这句话当作病句来看。

  真正应该作为“病”来看的,是那些纠结在这句话是否有病的口舌之上。说实话,这句话的确包含着重要的意味,但其所能包含的意味也就那么多,不然鲁迅先生何必耗费那么多笔墨再写后面的内容,直接一句话搞定不就完了么?因此在我看来这句话也称不上名句,毕竟传达的东西还是比较有限,缺少那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而某些人为了吐槽也好,为了较真也罢,为了其他目的也好,非要将这句话在名句与病句这间做一个极端的选择,在我看来无疑只是为了博人眼球,哗众取宠罢了。如果你有这个工夫在一句话上大战三百回合,何不多读几篇文章,我想你能收获到到东西讨论这些问题来得有用的多。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古诗词元稹的《行宫》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作者介绍以及内容赏析!! 下一篇:三国中的四小人是谁???为什么说韩信,周瑜,庞涓,罗成是四小人???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