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本书以贾宝玉好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写的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这一篇巨作从府中的大人物到杂役小丫鬟都进行了心智的描写,在人物的神色言语神态上都有着值得我们去细细研究和品位的价值,在我们去研究红楼梦这本书的时候,去揣摩曹雪芹写这本书的意图,难免会让人想到现在的社会和过去的社会,在书中体现的旧社会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大师常常是习惯于暧昧、含糊、狡猾,不正经说话的。他们才不会明确地说出,他们要告诉你什么,而是要你细细品味,耐心领会,以自己的性灵与经验与之对照,然而,直到较后,也很难说,你就是他们的知己,他们没那么容易被谬托知己。
所以会有那句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红楼梦》的阅读,尤其容易打上个人烙印,所以我这里说的,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认知。
我的感觉是,八十回红楼,作者讲述的缘由和目的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开卷第一回,他似乎想写一部罪己之书:“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想想不奇怪,那时候,曹家如书中的贾家,已经历尽劫波,挚爱者颠沛流离,有些可能都已经死去,身为男儿,他不可能不生出“幸存者内疚”来,悔恨自己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灾难来临时,无法对亲人施以援手。
这应该是曹公写这部小说的初衷之一,他说闺阁中历历有人,也是侧重于这些女子的能力,也许较初,他想写的,是一部三言二拍类的劝喻之书,作为一个刚上路的人,这也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路子。
但是,随着他笔力的深入,往日栩栩如生地呈现,他发现那一切竟然如此,并没有太多需要悔过之处,就像宝玉和黛玉的那番对话。黛玉对他说,你都改了吧。宝玉说,就是这些人死了也甘心。到这里,作者冲刺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劝喻之书的小格局,走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也像我们的现实人生。在某些时刻,你也许会羡慕他人,会希望时间倒流,让你有机会改过,然而,当过去一帧帧在你眼前重放,你发现那每一个时刻都“非如此不可”。《红楼梦》告诉我们的,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生活如此迷人,怎样都可以,这一点,在古典小说里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