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要说的这本书,这个人是我们在历史课本上可以见到的,以及在考教师和三支一扶的时候,公共基础上也会列出来考试的内容,这本书就是魏源写的《海国图志》。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救国的方针“师夷长技以制夷”,那么为什么在哪里都会考的内容在当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呢?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呢?小编在下边就详细的介绍了出来,大家可以仔细的阅读。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近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和魏源自己所撰写的一些论文进行扩编而成,到咸丰二年时,被扩为一百卷。我们以前在历史教科书上每当提到《海国图志》时,都会提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确,《海国图志》详细叙述了世界地理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还提出了一整套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中心的救国方略。
《海国图志》前半部分是介绍西方的情况,后半部分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后半部分也较为今天的人们所看重,尤其是第八十四卷到第九十五卷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魏源汇编的,作者有有西洋人、地方官、中央官员、地方监生等,主要是讲西方的轮船和火炮,包括战船、火轮船铸炮模型、炸弹、火炮测量、炮台、枪支(火铳)、水雷等,几乎全部都是西洋军事器物方面的“长技”。魏源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不过通览《海国图志》,所载的长技多为战舰和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极少。
比如,火炮。满人入关之前就在学习朝鲜人和明军的火器,满人入主中原后,还学习了中亚和俄罗斯人火器,比较出名的开花炮、西瓜炮就是向俄罗斯学习的。再说战船,如果了解清朝水师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水师战船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夷人或者海盗学习的过程,考察鸦片战争之前清朝水师转船演变的祁磊博士曾指出,水师战船演变的内在逻辑:“历次建造水师战船均是以敌方战船为仿造对象,其目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弥补与敌人之间的武器差距,改变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也就是说,鸦片战争之前,清王朝人家一直都在师夷长技,“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不新鲜,(只不过恰好这个时候这个“夷”是西方先进的工业国英国而不是朝廷体系下的番邦小国)所以,《海国图志》这本书在魏源编好后得不到当时人的重视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