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在哪里?为什么会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
教育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2-27 17:28:42

  在看过《甄嬛传》的同学们就熟悉这句话:“着将甄远道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回关”,甄嬛及其家属在听到这句话时,往往如临大难,痛不欲生。当时被流放宁古塔就相当于要命,因为宁古塔偏远,是一个苦寒之地,去宁古塔的人基本上不会活下来,所以当听到父亲被流放宁古塔时,甄嬛的心都死了,但是为什么这样让人不能活的地方还受到这样的重视?

宁古塔在哪里?为什么会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

  众所周知,宁古塔为东北苦寒之地,生存且不易,还要与人为奴,就更是无法想象的痛苦了。但是以中国之大,不乏苦地,西北流沙遍布的不毛之地;西南烟瘴毒虫肆虐的山林之地,等等,可为何独宁古塔之地备受清统治者重视呢?

  答案是,宁古塔此地需要人做披甲人之奴。

  从顺治初年开始,就有沙俄哥萨克人入侵黑地区,顺治九年,驻防宁古塔的梅勒章京海色因贻误战机而败于哥萨克人,还被清廷严惩。

  顺治末年因科场案被发配至宁古塔的吴兆骞在《奉送巴大将军按部海东》一诗道:

  “海东三万里,笳吹日相闻”

  海东三万里,言守边将军统辖范围广阔,并且需要将领率领部下巡守荒凉的边地。而笳吹日相闻之句,是说边疆不时传来警报,沙俄哥萨克骑兵侵扰边地,也就是当地人称为罗刹、老掐、老枪的入侵者。

  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乱,成功收复台湾后,决定清除来自东北的沙俄骚扰,就在这一年发动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但是这一军事外交行动并没有阻止沙俄窥伺中国东北的行动,清廷不得不在东北屯兵以守边。

  东北屯的兵将和大清在其他地方驻守的一样,都是八旗兵丁,而这些八旗兵丁,以当兵为职业,并非亦兵亦农。因此就需要的从事耕种的 “奴”人为之生产需要的生活资料。而清代在长时间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并且宁古塔此地处北陲,其地苦寒,更无法吸引民人来此屯耕。因此就需要清政府采取特殊的措施增加此地“奴”人的供应。

  乾隆初年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具体规定,还有更多其他以“流”为刑的犯罪,都规定以宁古塔为流放地。这样就以法律的形式增加了宁古塔地为兵将服务的“奴”的供应。

  被发往宁古塔的,不止普通犯罪的百姓,更有王公。以清统治者来看,与披甲人为奴并非是一件很屈辱之事,更多是一种惩戒的意义。这就涉及清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包衣(满文booi aha),即家奴之意。清代的八旗制度决定了旗人与包衣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有法律规定不准随意伤害或买卖奴人,并且家奴若有功于主人,是可以另立成为正身旗人的。主仆之间是一种相互忠诚的关系。因此这种“发往披甲为奴”的惩罚,真实情况和一般的理解还是有距离的。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医圣”是谁?为什么他会被后人称为“医圣”? 下一篇:什么是“辛者库”?辛者库是属于谁管?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