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已经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国外是看不起中国的,那时候的中国也是刚刚的起步,不管是科技还是其他方面都是不成熟的,那么这个时候中国造出的第一颗原子弹无疑是对国外的重重打击,无疑是震惊的,小编还是佩服中国的,再这样短短的时间迅速发展了起来,所以这一个原子弹的诞生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下边就和小编一起看看。
这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都是重重一笔: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
从此之后中国成为了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这不仅立时改变了当时世界战略格局,而且其深远影响直达今天。
试想,如果当年中国没有这次核试验,进入不了核大国行列,今天的中国安危又何以保障,又何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大国,没有核力量,反而在核大国的核威胁下,如何自信独立发展?
正因为影响是如此深远而巨大,当年西方大国的反应无不震惊,特别是在他们眼里,刚刚建立的人民共和国,一穷二白,温饱尚未解决,科技刚刚起步,百废待兴,加之苏联老大哥撤出的援助,中国要在短时间内试验出原子弹,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总而言之,除了中国决策此事的老一辈革命家们,这世界上,还真没有几个人能相信这会是事实,而且是这么快就成的事实。
所以,基于这一点,不仅西方,可以说整个世界都震惊了。
美国
“震惊”,是外国共同的反应,而又以西方主要的反应较为激烈。反应较强烈的应该是美国,因为在当时来说他们是对立面,而且十年前跟中国大打了一仗,还曾要拿原子弹威胁过中国。
可以说原子弹一直是他们对中国进行核讹诈的法宝,随时都可以祭出来威胁恫吓中国。
但他们的反应却又远没有想象的激烈: 美国总统约翰逊的御用发言人发表了一篇演讲:“这整天是整个自由世界较黑暗和较悲哀的整天”,同时又强调了一下“美国决心保卫自己和盟友的强大力量和决心”。
显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悽惶落败心情:强大的中国前进的巨人脚步,谁也阻挡不住,人类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美国国防部长则酸酸地表态:“中国就算研究出了原子弹也没什么军事意义,因为中国没有射程足够远的导弹,有了原子弹也打不出去。”
他的意思就是,中国制造的原子弹只能在中国境内爆炸,打不出国门,等于没有。但是原子弹都能造出来,导弹岂不是更容易造出来?其实,他这话是为自己,也是为他那些反华盟友们壮胆,典型的自欺欺人。
美国《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几天之内连发几十篇报道,大肆贬低中国的核试验成果,甚至怀疑其真实性。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曾制订对中国核武器制造基地进行常规军事打击,以推迟中国核试验的计划,终因无能为力而作罢。
不过1966年2月12日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邦迪则在公开讲话中提到与中国进行尝试性接触,这是这颗原子弹意外达到的政治战略目的,让奉行对中国实行不接触反华政策的美国政坛,出现不同的声音,其后随着中国核武器试验不断升级,更多美国政要提议与中国建交,较终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英国
作为美国历来的小跟班英国,对美国一向亦步亦趋,随声附和,坚定站在同一阵线,所以英国政府马上发出声明,对中国不顾“世界的意愿”表示遗憾,表现出极大的恐慌,提出全世界都应当禁止核武器研究,当然,这实际上是针对核武器研究刚刚起步的中国,而对老牌核大国美国则较有利。
法国
而法国的表现较为出乎人们意料,法国主要媒体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而法国总理蓬皮杜则认为:“这个日子终于来了。现在是人们讨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刻了。” 他认为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正式在国际舞台确立大国地位,并且对亚非人民的反帝斗争起到极大鼓舞作用。应该说,法国的反应是客观的,也是积极的。
苏联
而与中国关系已经破裂,并且撤走核方面帮助的苏联,以为对中国的核能力较为知根知底,公开声言中国二十年内不可能造出原子弹。
中国原子弹爆炸是对他们的较大打脸,实在不好再说什么,进退两难,只在报纸小篇幅报道一下,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显然,是震惊,是失望,是担忧。
日本
日本政府官员承认:“中国进入核‘俱乐部’就使北京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现在将难于继续把中国排除出国际大家庭。”
其他
而大多数弱小,都对中国发来贺电,认为中国核试验成功,打破了大国核垄断,为弱小争了气,撑了腰,也是他们的胜利。
可以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刻起,中国的大国地位确实发生了划时代的大变化,国际地位极大增强,为中国真正实现强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令世界对中国刮国相看。 让我们重温一代伟人的雄才大略之声: “我们也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原子弹就是那么个大点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