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在皇帝继位后会有年号。老皇帝去世后有谥号,还有庙号,那么这几个号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思呢?在什么样的情况在会用到不同的号,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关于这几个号的来历和作用是什么,这样大家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就可以了解一些,在这几个号中有皇帝专有的,有的是宗堂专有的,详细的内容还是跟着小编看一看下文。
先总结一下:“庙号”是宗庙祭祀的正式称号;“年号”生前有,死后没有,可以改,可以一个皇帝有多个年号。“谥号”是对一个盖棺定论的评价性称号。
“庙号”是皇帝专有的,普通人没有,这是一个在皇帝死后继位之君给去世的皇帝所上的专有称号,便于宗庙祭祀。古代对于去世的先祖有完善的祭祀制度,设庙作为先祖亡灵精神的寄居地,同时也是后人的祭祀场所。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所设的庙也不同,天子设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设神位而祭。
庙号指的就是宗庙祭祀时所用的称号,这是封建时代对于一个帝王死后较正式的称号。比如清代的乾隆皇帝,庙号“高宗”,所以一般正式称呼就是“高宗皇帝”。或者庙号加谥号的简称,合之称为“高宗纯”皇帝。还有略不太正式的称呼,索性就叫“纯庙”。
庙号起源于商代,但在商代庙号用得谨慎,只有特别有功绩的商王才会有庙号。例如太祖汤、高宗武丁。周无庙号有谥号,秦统一之后庙号、谥号都没有。汉代恢复庙号,但仍然是态度谨慎不滥用庙号。如太祖高皇帝刘邦;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有一些皇帝原来有庙号,后来被取消了,比如宠爱赵飞燕与赵合德的成帝刘骜。
南北朝时庙号泛滥,隋唐的庙号彻底普及。
“年号”是封建时代一个在位的皇帝所用来纪年的称号。建元纪年起于西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也就是俗称的“汉武帝”。从汉武帝开始,每个皇帝登极后都要重拟年号纪年成为制度。从汉武帝到宋元,常常一个皇帝在位时使用过多个年号。国有大事,天降祥瑞等等都会重新改一个年号。到明清时期则基本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谥号”是古代一个人去世后所赋予他的评价性称号。“谥号”的拥有者通常是帝王后妃、王公诸侯、大臣。“谥号”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少则一字,多则数十字。如西周时期“周穆王”这个称呼就是谥号。到清代,世宗雍正的谥号是“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武宗”是帝王庙号中的一个。历的武宗不多,有唐武宗、元武宗、明武宗,都给人印象一般不是很好,尤其明武宗朱厚燳更荒唐。庙号“武宗”和谥号“武”完全不一样,谥号“武”基本算是褒义偏多,表示能开疆拓土,克定祸乱,刚而无欲,强而不屈等等。如刘彻、曹操、宇文邕,谥号都是“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