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会分为好几个层面,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学习进度,刚开始大家都会觉得很辛苦,会觉得学习很难,有很多的东西都不会,这样就导致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刚开始学习感到了简单,就有一点骄傲,正是因为这样的骄傲就导致不好好的学习,小编今天给大家要说就是,在学习的道路上,辛苦是自然的,但是坚持下来就会有的成绩。
第一层面为:苦学
从早上五点半起床,就埋头进入学习状态,基本上除了需要的吃饭、午休、洗漱的时间,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了。
吃饭基本上是靠吞的,尝不出什么味道来。
当然去食堂的路上也是一路小跑的,等饭的间隙中也是要拿出小本本记几个单词的。
下了晚自习,到寝室在昏暗的台灯下接着用功,整天不刷够量的题、看够量的书是不可能安心躺下来睡觉的。
睡眠不足,白天打瞌睡是的,只能靠意志强撑;疲倦状态下听课,总有很多疑问,为了弄懂只能晚上接着熬夜......
如此循环往复,勤奋到人神共愤。
然而,考试成绩出来,依然不上不下,前进的脚步维艰,无语问苍天,为什么汗水换不来成功,努力得不到回报。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满足了以上几条,那么你属于第一层面的苦学者。
你们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也许是为了老师和家长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扬。
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回顾整天的时候不觉得后悔,成绩不好的时候安慰自己,“不是因为我不努力,只是脑子太笨”。
第二层面为:好学
有些同学确实喜欢学习,可能是地理、历史等某一小科,兴趣浓厚,不学不快;也可能是读书、画画等某项活动,乐在其中,流连忘返,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做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但也有一个问题,家长会认为对一科的偏爱影响其他学科,造成明显的长短腿,影响高考成绩。
如果这种自觉的学习态度能让各个学科雨露均沾,不偏不倚,那自然是能如顺水行舟。
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也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第三层面为:会学
他课上不认真听讲,是因为已经提前预习,跟着老师听听重点就可以了;
他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因为老师的方法有些不适合他的习惯和方式;
他不会全盘记录老师讲解的新知识,但是睡觉前却会回想白天的内容,而且每一阶段都会做思维导图梳理过往知识点;
他不会花大量时间做练习册刷题,而是反复思考自己错的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别的同学回到家里放飞自我,但是家里的书房正是他发奋努力,学习的“战场”。
看到这,相信你明白了:的轻而易举都是用正确的方法努力。
那么,如何改变苦学的现状?
在这里,陆老师跟大家分享下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勤奋?
1)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该干什么的时间就干什么,不必把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
2)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
有的孩子上了一节课,甚至上了整天的学,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但“没问题”就是真的会了吗?
其实也未必。很多时候,“没问题”恰恰证明孩子没有听懂,没有融入到课堂中。
试想,对于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让你去提问,你能问出来吗?当然不能。
所以,对于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学的孩子,我们需要要引导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
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学习,而不是拼着勤奋的外衣,做假象,磨洋工。
像那句老话说得那样“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
3)勤奋之前请先思考
我的弱科和强科分别是……
我的弱科的薄弱之处出现在……
我的学习习惯哪些好,哪些不好……
我目前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急需解决,哪些我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需要求助于老师……
4)不要拿时间来衡量勤奋
我们父母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孩子整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就是“好好学习”,就是“勤奋”。
长时间学习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学进去了。
长时间学习可能是在毫无意义的刷题。刷题不见得就是好的。
有的学生就是在刷题的过程中,一遍、两遍、三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这是很可怕的。
长时间的学习可能是因为发呆,聊Q,看手机。
所以,孩子们请不要再表演勤奋,家长请关注孩子辨别勤奋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