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较近大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中,以盛的的三位姑娘为主展开叙述,在各大豪门之间的爱情故事,有为利益联姻结婚的,当然也有主人公一样的为爱情在一起的,那么这一部古装剧是以什么为背景来写的?在这一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关于这一部剧的背景,以及在这一部剧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一看。
宋朝可以世袭的王公爵位
藩属国王可以世袭,比如南平王(交趾郡王,现在越南)、安南国王(现在越南)、大理国王等。
奉祀宋太祖神庙的宗室,仅有安定郡王,以及濮、秀、荣、沂四个嗣王,可以兄终弟及世袭。
宋朝公爵世袭的,只有一个,那就孔子后人。始封文宣公,后封衍圣公。这是天下份,千年不倒翁。
宋朝的爵位设置
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根据《宋史·职官志》整理,共分十二等,黑体的是实际设置的爵位。
一等,王,正一品,皇子、皇帝兄弟封国,谓之亲王。
二等,嗣王,从一品,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以及先皇帝奉祀者,和现皇帝生父奉祀者,后不封,即废止。(就是郡王)
三等,郡王,从一品,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
四等,国公,从一品,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
五等,郡公,正二品,馀宗室近亲并封郡公。
六等,开国公,正二品。(就是郡公)
七等,开国郡公,正二品,后不封,即废止。(就是郡公)
八等,开国县公,从二品,后不封,即废止。
九等,开国侯,从三品。
十等,开国伯,正四品。
十一等,开国子,正五品。
十二等,开国男,从五品。
元朝人修史不严谨,谬误和争议很多。
经现代学者的研究考证,发现嗣王类似郡王,只是有承继奉祀的职责,地位相对亲王要低很多。而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应该是同一爵位,都是限于一郡。《宋史》中的开国公,一般都是某某郡开国公,其实就是开国郡公。而国公则明显不同,都会直接以封国名相称,如魏国公赵普、兖国公欧阳修。
宋朝的实际爵位应该为九等,即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只有两位被贬黜的宗室用过,包括太祖、太宗的弟弟赵廷美)、侯(郡、县侯,等第相同,食邑数不同)、(县)伯、(县)子、(县)男。
郡、县一般无大小之分,但是王、公国有大小之分,共分三等。秦、齐、魏、楚、鲁豫等为大国,地位较高;而郑、卫、蔡、许、邢等国次之;还有卢、沛、丰、肃等为小国,地位较低。
《知否》中家族排名
《知否》是虚构的宋朝历史,所以,我们不能拿正史来对照人物。
如果单从家族爵位比较,齐衡家的爵位是齐国公,而且是大国一等国公。而顾廷烨家是宁远侯。侯相比国公爵位要低,自然是齐衡家的爵位更厉害。
爵位较厉害的当然是争夺皇位的兖王和邕王等各亲王。
其次就是齐国公齐家;盛家祖母的闺友孔嬷嬷曾教导过英国公府嫡女,英国公府应该比齐国公府受宠。
然后就是宁远侯顾家;齐衡母亲家襄阳侯府;盛老太太娘家勇毅侯府。
再就是墨兰嫁的永昌伯爵府;华兰嫁的忠勤伯爵府。
宋朝的爵位前面说过了,不能世袭。另外除了爵位,还有官位,实际地位的高低,还要看官位高低。所以,爵位不能代表较终地位。
《知否》中位高权重的一位人物
《知否》中其实有一位除皇帝和宗室之外,地位较高的人物,他就是余老太师。他的地位很有可能比亲王都高。
太师乃是官职中等级较高的职位,位居正一品,一般都是赠给去世,并有巨大功勋的大臣、宗室。
活着的时候能够加封三师、三公的,一般都是宰相、亲王,但一般也就是加封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就不会再加了,很少有活着的时候加封到太师的。
《宋史》有“若宰臣官至仆射致仕者,以在位久近,或已任司空、司徒,则拜太尉、太傅等官。若太师则为异数,自赵普以开国元勋,文彦博以累朝耆德,方特拜焉。”
意思就是已经官居宰职(左、右仆射),并且长期任司空、司徒,就可以加太尉、太傅职。
而太师,活着的时候加封的,只有两个特例,一个是开国元勋宰相赵普,一个是仁、英、神、哲四朝元老、宰相文彦博。
像什么宋朝名相吕夷简、王旦,虽然做了二十多年宰相,也没能加到太师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