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康有为等六君子主张戊戌变法,但是却以失败告终,也付出了血的代价。而相反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改革成功,也为日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明治维新却能成功呢?两者都是本着福泽后世的目的,结局却大不相同,其真正的区别在哪里?
明治维新虽然打着王政复古的口号,但是所作的事情却不是回到封建王朝那一套,反而是向着近代社会转型,且拥有各藩的支持;而当时的清朝民族矛盾尖锐,并不具备广泛强大的变革基础。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对比中日社会结构的时候曾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日本是天皇和幕府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清朝则是只有皇帝一人起作用。 此外,戊戌变法也没有触及清朝的体制问题。
虽然日本也和清朝一样长期进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欧洲商人们始终通过长崎进行贸易活动,带来另一部分西方思想,在明治维新的前后数十年中,西方的各种思想已经在日本有了的社会基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穆勒的《自由之理》等等都被翻译传播,与此同时,日本意识到了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对立,开始慢慢清除传统儒家对日本的影响。
反观清朝,除了《天演论》以外并没有什么大著作被翻译过来,康有为的主张也要托古改制。
总体概括条陈如下:
1.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实行土地私有制,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而戊戌变法没有结合中国国情,空谈工商立国,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2.日本建立并有效的实行法律,以法治代替人治,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而戊戌变法所提出的平等和其他一些近代观念,大多流于形式,难以实现。
3.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掌握实权,改革得以有效实行;而戊戌变法的光绪帝不过是皇权的傀儡,实际权力掌握在慈禧太后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手里,改革阻力极大。
4.日本新兴资产阶级、中下级武士联合力量强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微弱,且具有妥协性。
5.明治维新发生时,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
另外,整体而言,清朝和日本两国教育相差较大,日本的教育较清朝更早的“西化”了,加上其它的因素比如能力、才干、运气等等原因,戊戌变法并没有取得明治维新一样的效果,但对于他们这些流血牺牲为中国谋出路的仁人志士,我们的敬仰并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