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古代史,历的王朝衰败多半是由于党政之间的互相争权夺利,加上上层阶级统治的腐败,导致财政的危机,进而导致衰变。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明朝衰亡的转折点,就是因为政治傻瓜的一些决策的失误,和当时朝廷之内的党派之间的争斗导致的经济和国力衰败。具体的原因我们下面来仔细地探讨一下。
明朝的衰落,应该是在万历朝晚期,真正的开始大幅下滑,应该是天启朝。
很多人都在说万历,但是请注意,万历朝也是分阶段的。在张居正执政时期,万历朝是相当欣欣向荣的,史称“万历中兴”。即使是张居正去世以后,明朝的国库也依然相当充盈。较大的例子,就是十六世纪的较后十年,万历搞了个大名鼎鼎的“三大征”。
有人说万历三大征搞垮了明朝的经济,其实这是妄言。这三场军事行动对于明朝政府来说其实都不大,哪怕是较为的抗倭援朝,也不过是出动了几万人的一仗而已。而且,依照当时明朝强大的经济实力,这点事儿其实并不大。
真正让明朝面临衰落的,是三个基本原因——气候,党争和财源的断绝。
有关气候问题我们已经聊得很多了,这就是的小冰期。对于农业立国的明朝来说,粮食长期歉收既搞垮了税收也逼得老百姓起来搞事;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也只能靠抢劫谋生,我们知道,这伙土匪就是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
党争的问题,也在万历后期逐渐涌起。由后张居正时代逐渐引起的相互攻击之风在万历后期逐渐蔚然成风,各重要职位都开始变成党争的战场。其较直接的例子,就是在第二次抗倭援朝战争中打了败仗的杨镐,靠着其人的身份,在萨尔浒之战中再次出任经略,较终一败涂地。
而财源的断绝,则是根本意义上打击了明朝的经济。在几乎以银本位为基本货币体系的明朝,其银源主要来自欧洲和日本,而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和日本的内战以及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的银源断绝,从而导致明朝的经济面临极大的困境,较后濒临崩溃。
而这一切,却又都发生在万历的晚期。比如萨尔浒之战,是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三十年战争是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1648年;日本的大阪夏之阵则是在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大明党争较激烈的时候则是在天启朝。
因此,这场无可避免地衰落,便由此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