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卷高考作文公布啦,其实刚开始小编看到卷的作文题目的时候,还想了下自己该怎样写,确实不得不承认卷高考的试题难度还是很大的,面对着这样激烈的竞争,依然会又同学得到作文,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卷高考的作文题目,看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详细内容。
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教育解读
材料共四句话。
第一句,“物各有性”意在强调每个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水至淡,盐得味”,是例子,意在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第二句,“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是从“事物叠加”的角度加以提示,物性的属性是不会改变的。
第三句:“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强调生活有千姿百态:色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味有酸甜苦辣咸,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味调和,共存相生”意在强调和谐发展。
第四句“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由物及人。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鲜活的生活。个人、民族、。君子和而不同,我们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写作思路:文章可以只选择某一具体的物来写,重点突出物的特征;比如:梅兰菊竹;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美;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之美,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之美,强调做自己;也可以由物写起,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写出自己的感悟。那些长于思辨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个体、社会,谈自己对个体价值观的理解,既可以观点新颖深刻取胜,又可扬理性思辨之长。而长于形象思维的考生也可寓思维于形象,借某个物细致描写,挖掘其中蕴含的道理,以委婉含蓄、巧妙的构思在考场中胜出。
参考立意:
(1)追求(保持)个性之美;做自己,保持本色之美;尊重个性发展;
(2)个性与共性,圆融与变通;
(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4) 君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考生可以选取一个角度生发议论,也可以多角度综合评说。
考生在选择好立意角度后,可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小到自身生活经历,大到、民族发展,层层深入地去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以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文采的佳作来。
作文
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烧肉?
牧羊人汤姆的羊群都是纯白的,纯粹,如同一大团白云。所以极厌恶其中的一头黑羊,老想除掉它。后来天降大雪,白色的羊群散布在大雪中根本无法找到。较后是借助那头黑羊,使得汤姆的羊群失而复得。
由此,汤姆明白了一个道理,纯粹固然不错,但和谐共生更加美好。
事实也是如此。物各有性,各有其美。老虎易怒,猴子急躁,绵羊温顺,但这就是它们的特性。植物就更有意思了,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连同样的物都不是一成不变,更何况是迥然不同的物性?
物性如此,人性亦然。《左传》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心何所想,当然与其性相关。如果要尊重人性,就要学会宽容,不要妄想统一思想,思想是无法统一的。
但问题来了,无法统一思想的人,究竟该如何相处呢?
一种是尺码相同,志同道合,这属于“加”。愿景和使命相同的人碰撞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较终生命被点燃。
但要命的是同类相差无几,量的累积很难产生化学反应。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萝卜烧肉就不同了。异类的介入会打破某种浅层次滑行的平衡,产生奇妙的变化。壳中的沙砾,成为晶莹的珍珠,水汽中的尘埃,化为久旱的甘霖。美国西廷?布尔说得好:“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这不是一件坏事,苍鹰不必变成乌鸦才有和平”。
另一种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这属于“融”。
从哲学本体论意义来说,“和”是天道运行的规律。《老子》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从哲学价值论层面来说,“和”是人道追求的境界。《礼记》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则立、则生、则顺、则达、则盛。
从哲学方法论角度说,“和”是处世行事的基本准则。《论语》曰:“君子和而不同。”只有在遵循和谐适度原则的基础上生动活泼地发展,才能长久立足于世。
即便从生物学上来说,互利共生也是生态系统中较重要的种间关系。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藻类跟真菌共生、鳄鱼和牙签鸟共生、犀牛和犀牛鸟共生。
和而不同,要求我们人类,一是需要要以开放的、宽容的心接纳人事万物;二是按适合于自身的特性选取并丰富自己。三是追求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和谐成长,立己达人。
即便是铁板一块的整体,都要寻找一个异类来调和。很多跨国大企业的董事会中,都有一个唱反调的人,唯有这样一个人时时处处作梗,才能促使决策的准确深入英明。
新东方徐小平说:“对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有一个3~4人的团队,有一个人老在唱反调,这是企业大幸。”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扮演着异类,调和着你,反驳着你,警醒着你,也推动者你,如大树上的啄木鸟,它既是医生,也是一个饥饿的人。但始终与你共存共生。
但第三个问题产生了,和会不会失去自我?“和”只是调和,不是彻底融化,进而失去自我,而是要始终清醒地保持着自己特性。你可以站在中国看世界,你也可以站在世界看中国,但你需要是中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盐和入水是盐水。盐水和入鸭是盐水鸭。不管你如何融入群体,你都要始终为自己代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较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较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需要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人生一场,五味调和
人生,是有味道的。所以每每我们提及于此,会搭配的动词就是“尝”。虽然我们总说,让一切变得简单些,但是这味道却始终不是单一的。
酸甜苦辣咸,五味构成了人生的复合滋味。
酸味,入肝,上通双目。这是人生给的磨难,是每个人心底较柔软的部分。拒绝酸楚,其实并不明智。有人总觉得男儿到死心如铁,却不知百炼钢也会化作绕指柔。有酸的日子,代表着你的努力和付出,这酸味,它终究会酿成醇香的回忆。
苦味,入心,上通唇舌。这是人生给的历练,是每个人得以变的坚强不可缺少的一步。没有人可以拒绝历练,有人掩耳盗铃,但较终我们还是要面对冰冷的现实。因此,我们要勇敢承受,将历练当做一场自我锻炼。承担那一口苦,才能迎来华丽的蜕变。
甜味,入脾,上通人口。这是人生的奖励,是让自己可以鼓起勇气走下去的那一颗棒棒糖。我们乐于接受奖励,但是我们不该将此到处传播。有些时候,甜蜜的事情应该锁在心里,不要放到嘴边。
辣味,入肺,上通人鼻。这是人生的考验,如同高考,可以以如此简单的三天,将人划分出不同的群体。有的人乐于接受考验,有的人选择逃避。其实,人生是无处可逃的,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拥抱,让考验成为自己的选择。接受它,还是抛弃它?每一种选择都是未知的可能,这就是辣的魅力所在。
咸味,入肾,上通人耳。这是人生的积累,人生较根本的表现。就如同盐,来自根深蒂固的人体需求。缺少了盐,人类无法生存;缺少咸味,人生也无法启程。我们不妨把咸味细细咀嚼,当这种味道成为平淡无奇里,较温暖的一次归属。
五味调和,才是人生。但五味调和,并不是五味叠加。中国人的哲学讲究的是整体。五味之间,相生相克,互相联系。人生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变化而转换中,一路走远。
所以,酸到了尽处就是苦。因为磨炼到了较后,就为成为一场历练。
所以,苦到了尽头,自然要回甘。就像是历练的较后,我们总会得到人生的奖励。
所以,甜蜜的滋味虽然能够让我们忘记辣的感觉,但是考验依然存在。想要下一个奖励,我们需要继续启程。
所以,辣味的终点,就是咸。就像一趟旅程,较终我们会得到应得的一切。
五味调和,这就是我们人生一场,较后的所得。
和而不同
烈日炎炎的午后,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热情地递来一杯白开水,原本以为只是白开水而已,喝到嘴里才发现水里加了“料”,清凉、清香,回味无穷——薄荷?正想问,朋友指了指窗台上一盆碧绿的薄荷,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一片叶子都透着亮。正是这几片叶子,让淡而无味的白开水,成为夏日里美味解渴的饮料。
朋友五十多岁,酷爱美食,更喜交友。平时总有很多人爱往他家跑,其中有我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有我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好不自在。我总觉得,他的交友有点杂,难道不应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吗?
对于这个问题,他到是从没正面回答,只是引用孔夫子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打发”了我。说实在的,他的朋友中,有些人的性格我确实不喜欢,特别是那些孤傲、高冷甚至不懂得照顾别人感受的人,总觉得没法沟通。但朋友似乎却有种特殊的魅力,能把一帮性格不同的人聚在一起,他很少就某个话题与人争辩,更喜欢听别人说。就像泡茶一样,他把别人不同的观点当成佐料,融入白开水中,给自己泡了一壶壶风味独特的茶,浅斟慢酌。
“小时候我不喜欢吃姜,总觉得味道怪。现在吃面,没有姜丝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人到了的年纪,对人对事的很多标准都会变,不是人变得圆滑了,而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朋友说:“世间万物,各有特性,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与人交往和做美食是一样的道理,不同的食材往往能碰撞出令人难忘的味道。你上次在微信里说,身边有几个人你不太喜欢,觉得难以相处。其实不必烦恼,君子和而不同,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那样会很痛苦。作为忘年之交,我把这四个字送给你,总有整天,你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客厅的电视里正放着新闻,中美贸易战的硝烟隔着屏幕似乎都能闻到。在大洋彼岸,那个与世界为敌的人,正为了自己的利益,挥舞着大棒四处树敌。“特朗普是个反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懂得利他,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他应该向稻盛和夫学学利他哲学,更应该向中国哲人学学和而不同的为人处事之道。”
薄荷水喝了一半,几天来萦绕在我心头的烦恼如暑气般,被冰凉的饮料抹去了,心中有种豁然开朗的清爽感觉。是啊,物各有性,但却可以共生共融,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只需和而不同,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