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期末考试其实就是考生们即将升入高三阶段的试题内容了,其实这也是我们放暑假之前的考试了,不管怎么样我们高二的学生们马上要进入高三阶段了,相信同学们不管是学习的态度还是学习的方式和方法都是会取得一些改变的,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那么我们从现在起认认真真对待我们的每整天,其实这对于高三的学生们来说才是较重要的。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试题的原题和答案,下面是详细内容,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
遂宁市高中2020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需要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增量回归,创作水平明显提升。这是电视剧业界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成果,是管理部门从源头促创作、大力扶持剧本的重要收获。
②献礼剧是近两年现实题材主旋律剧的主体内容。其表现内容和视角丰富多样,表现重心各有侧重,落脚点皆是表现中国的时代变革与中国人的心灵变迁。这些作品多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努力在社会变革中展现改革者的家国情怀与人物的情感命运,以普通人的生活变迁来折射时代洪流与社会百态。
③现实题材剧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首先由人物性格和行动来承载。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群像的丰富性,直接构建着作品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世界,是作品生活实感与艺术品质的基础要素。与此同时,现实题材剧中的人物总是生活中具体的人,有的社会身份和所从事的行业特色,通过恰当的形象化、艺术转化予以有效表达,是确保作品艺术似真性的前提。
④都市情感剧、家庭伦理剧、青春爱情剧等类型作品在现实题材剧中占比较多。前不久播出的《都挺好》借助纯熟的叙事技巧、的表演水准,打破了不同圈层的接受壁垒,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冲击力。 作品对世事沧桑、人世沉浮,对善良仁义的传统美德的表现,让这类剧赢得了独特的口碑。2019年农村家庭伦理剧《麦香》《绽放吧,百合》《春暖花又开》等表现了逆境中的善良与坚守,带给人们朴素的美感。
⑤的青春爱情剧,不只需要年轻靓丽的面孔,更需要有趣、有精神品质的灵魂,需要创作者发现生活的慧眼,跳出模式化窠臼与狭小的思想格局。2018年的这类剧中既有表现留学生生活又杂糅了反腐元素的《归去来》,也有杂糅体育竞技元素的《甜蜜暴击》等,将个人成长与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青春书写,为电视剧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⑥现实题材创作要将现实主义原则贯彻始终。近期《大江大河》《较美的青春》《外滩钟声》《启航》《都挺好》《破冰行动》等作品的成功,恰恰是将现实主义原则贯通了创作制作全流程,有力证明了影视艺术的原创力是合力的结果。电视剧的叙事容量大,传统的单兵作战式创作日益被集体创作代替,因此造成一些作品缺乏严谨的整体构思和逻辑线索,贯通的故事被小品化的“事故”替代,不少剧情通过“事故”相连来保持戏剧张力、吸引观众,由此造成作品段落之间的割裂感。当然,表演不在线、艺术匠心缺失、制作粗劣同样会伤及作品的生活实感,造成创作质量不均衡。
⑦现实题材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创作者需要保持与时代积极热情的对话关系,深入开掘生活、进行有效的艺术转化与提炼,以艺术匠心夯实创作全流程。惟其如此,现实题材电视剧才能不断提升品质、成就高峰之作。
——节选自人民日报 2019.6.6 戴清《以艺术匠心提升影视原创力》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电视剧业界与管理部门合力,促进了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增量回归以及创作水平的提升。
B. 献礼剧的表现内容和视角丰富多样,表现重心各有侧重,但多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展现改革者的家国情怀与人物的情感命运。
C. 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与人物群像的丰富性,是确保作品艺术似真性的前提。
D. 青春爱情剧需要创作者发现生活,打破了狭小思想格局。2018年的这类剧为电视剧市场增添了活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讲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落脚点在于折射时代洪流与社会百态。
B. 文章第③自然段主要讲现实题材剧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在于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群像的丰富性。
C. 文章第⑥自然段全段阐述了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要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
D. 文章末段彰显写作目的,强调现实题材承担着时代使命,呼吁以艺术匠心提升现实题材电视剧品质、成就高峰之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的青春爱情剧“更需要有趣、有精神品质的灵魂”,所以演员的颜值不需要关注。
B. 近期《都挺好》《破冰行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成功证明了贯彻现实主义原则的重要性。
C. 集体创作代替传统单兵作战式创作,造成一些作品缺乏严谨的整体构思和逻辑线索,缺乏贯通的故事。
D. 只要创作时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就不会伤及作品的生活实感,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只有普通群众深入地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然而,学习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就可以,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材料二: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所谓“得其大者”是指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要义。这种要义是指长期以来被中国人民、中国社会所接受的至今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有“大学”与“小学”之分。“大学”也被称为“德性学问”,重在心性之学、德行修养、人格塑造;“小学”也被视为“文献学问”,重在考据,研究文字、训诂和音韵。前者强调“尊德性”,后者强调“道问学”。两者既相互争辩又共同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但对于当下普通大众而言,传统文化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学习传统文化,首要侧重于其所蕴含的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材料三:
中华传统文化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繁多,但在于儒道两家。学者夏海在《国学要义》中指出,在短时间内掌握传统文化的要义,较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抓住了儒道经典和概念,就基本建构了传统文化的四梁八柱。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本源,是较有价值的著作,儒道的基本经典有《老子》《庄子》和“四书”;概念是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认识和反映,儒道的基本概念包括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等。学习经典要注重原著的学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有句名言,一本解释经典的书都比不上原著本身。不读原著,只读别人诠释注解的东西,恐怕皓首穷经也难识传统文化的真面目。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做古人的传声筒,也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更不是以古颂古、尊古薄今、为学而学,而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前提下,掌握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对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内涵,要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紧扣以爱国主义为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的时代精神,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诠释。既要掌握其中的历史基因,不忘本来,开创未来;又要更好地创新,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学习传统文化不需要背诵名言警句,不需要掌握历史典故,而是要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
B.《国学要义》指出,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是在短时间内掌握传统文化要义的办法。
C.“一本解释经典的书都比不上原著本身”告诉我们掌握传统文化要摒弃解释经典的书籍,只读原著。
D. 材料四中提到的“现实文化”是指社会主义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的时代精神。
5.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选文所选的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讨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具有思辨性。
B.“中华传统文化”的要义是指长期以来被中国人民、中国社会所接受的至今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 中国传统文化有“大学”与“小学”之分,前者强调“尊德性”,后者强调“道问学”,二者互相争辩,不可调和。
D. 学习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去粗取精”,掌握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6.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传承传统文化的要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细马回家
曹文轩
①细马确实是一个很有主意的男孩。他已暗暗行动,准备离开油麻地,回他的江南老家。他去办的地方,想先把自己的迁出来。但人家笑话他:“一个小屁孩子,也来迁。”根本不理他。他就在那里软磨硬泡。管的人见他不走,便说:“我要去找你家的大人。”他怕邱二爷知道他的计划,这才走掉。他也曾打算不管他的了,就这么走了再说,但无奈自己又没有路费。现在,他已开始积攒路费。他把在放羊时捉的鱼或摸的螺蛳卖得的钱,把邱二爷给他买糖块吃而他没有买糖块吃省下的钱,全都悄悄地藏到床下的一只小瓦罐里。
②当然,细马在暗暗进行这一计划时,也是时常犹豫的。因为,他已越来越感受到邱二爷是喜欢他的,并且越来越喜欢。他不会游泳,而这里又到处是河。邱二爷怕他万一掉进河里——这种机会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也实在太多了——就教他学游泳。邱二爷站在水中,先是双手托着他的肚皮,让他在水中扑腾,然后,仅用一只手托住他的下巴,引他往前慢慢地游动。一连几天,邱二爷就这么耐心地教他。邱二爷是好脾气。细马终于可以脱开邱二爷的手,向前游动了,虽然还很笨拙,还很吃力,仅仅才能游出去丈把远。
③那天,邱二爷在河边坐着,看着他游,后来想起一件什么事来,让细马不要游远了,就暂时回去了。细马突然起了要跟邱二爷淘气一下的心思,看着邱二爷的背影,就悄悄躲到了水边的芦苇丛里。邱二爷惦记着水中的细马,很快返回,见水面上没有细马,一惊:“细马!细马!……”见无人答应,眼前只是一片寂静的水面,邱二爷又大喊了一声“细马”,纵身跳进了水中。他发了疯地在水中乱抓乱摸。在水底下实在憋不住了,才冒出水面:“细马!细马!……”他慌乱地叫着,声音带着哭腔。细马钻出了芦苇丛,朝又一次从水底冒出来的邱二爷,露出了大门牙,笑着。邱二爷浑身颤抖不已。他过来,揪住细马的耳朵,将他揪到了岸上,然后操起一根棍子,砸着细马的屁股。这是细马来到油麻地以后,邱二爷第一次揍他——第一次揍就揍得这么狠。细马哭了起来,邱二爷这才松手。细马看到,邱二爷好像也哭了。
④这天深夜,细马觉得有人来到了他的床边。他半睁开眼睛,看到邱二爷端着一盏小油灯,正低头查看着他的被棍子砸了的屁股。邱二爷走了。他看着昏暗的灯光映照下的邱二爷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然后闭上双眼。不一会,就有泪珠从眼缝里挤了出来。细马想起,邱二爷去江南向他的父亲提出想要一个孩子,而他的父亲决定让邱二爷将他带走时,邱二爷并没有嫌他太小,而是喜欢地将一只粗糙的大手放在了他的脑袋上,仿佛他此次来,要的就是他。而当他听父亲说要将他送给二叔时,他也没有觉得什么,仿佛这是一件早商量好了的事情。他在那只大手下站着,只觉得那只大手是温暖的……
⑤但细马还是计划着走。
⑥夏天过去之后,细马与邱二妈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冲突。邱二妈向邱二爷大哭:“你需要马上将他送走!”
⑦邱二爷是老实人。邱二爷与邱二妈成家之后,一般都听邱二妈的。他们家,是邱二妈作主,邱二爷只是随声附和而已。他想想细马在油麻地生活得也不快活,就不想再为难细马了,就对细马说:“你要回去,就回去吧。”他去把细马的迁了出来。
⑧邱二爷把细马送到县城,给细马买了一张长途汽车票,又买了一些路上吃的东西。邱二爷很想将细马一直送回家。但他有点羞于见到细马的父亲。再则,细马已经大了,用不着他一直送到底了。
⑨细马上车后,将脸转过去看邱二爷。他看到邱二爷的眼睛潮湿着站在秋风里,一副疲惫而衰老的样子。细马还发现,邱二爷的背从未像今天这样驼,肩脚从未瘦得像今天这样隆起,脸色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枯黑——枯黑得就像此刻在秋风中飘忽的梧桐老叶。
⑩细马将脸转过去哭了。车开动之后,细马又一次转过脸来。他看到了一双凄苦的目光……
第二天黄昏时,桑桑正要帮着将邱二爷的几只在河坡上吃草的羊赶回邱二爷家时,偶然抬头一看,见路上正走过一个背着包袱的孩子来。他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那不是细马吗?但他不相信,就揉了揉眼睛,双脚不由自主地往前走着,仔细地看着:细马!就是细马!他扔掉了手中赶羊的树枝,翻过大堤,一路往邱二爷家跑。一边跑,一边大叫:“细马回来了!细马回来了……”
节选自《草房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②段说细马在暗暗进行一计划,是指他的迁与攒路费回江南老家。细马进行计划时犹豫是因为他感觉到邱二爷对他的关爱。
B. 文章第④段插叙细马被领养那天感觉到邱二爷大手温暖的细节,表明细马不想离开油麻地的心情。
C. 文章第⑨段较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邱二爷的神态,形象地写出了细马离开给邱二爷带来的巨大打击。
D. 文章结尾桑桑扔掉树枝,翻过大堤,一路往邱二爷家跑,还边跑边叫:细马回来了!细马回来了……既呼应标题,又留给读者无尽思考。
8.作者擅长抓住细节来表达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哪些细节表现了邱二爷对细马的爱。(6分)
9. 对小说标题用到的“回家”,你如何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①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陕西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注】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特召 特:特意,特地
B.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副:符合;
C.辟三畏斋以居 辟:开辟,开设;
D.焞始入见就职 始:开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干禄,“干”是指追求,“禄”是指旧称官吏的俸给,这里的“干禄”,是指求禄位,求仕进。
B.靖康,是宋钦宗的一个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C.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D.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尹焞正直刚毅,不愿意诋毁老师,不愿以诋毁老师而求得官位,他放弃科举,终身不就举。
B. 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C. 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过他的。
D. 尹焞忠言无果。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陕西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5分)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4—15题。
行香子·述怀
苏 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①,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本词开篇描绘了恬美的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引起下文的抒情议论,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
B. 本词中“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三词,作者集中使用三个典故,使构成博喻,说明人生的虚无。
C. 本词下阙作者悟出人生认识。“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写实,写出作者放下名利浮云,归隐田园的惬意生活。
D. 本词音节流美,音韵和谐。尤其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两段排比,语言畅达,极有韵律。
15.“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 ”,以美女衬英雄;再写“ ▲ ”,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 ▲ ”两句,感慨当年的英雄豪杰们,经过风吹雨打,现在也成了历史。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 ▲ ,
▲ ”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第II卷(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岁月不饶人,母亲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精精神神地来往了,固然她还是那样一副好强逞强的样子,但更多的时候,也只是精神上的一种象征,气息上的一种贯通。
想到这些,她能够来这个城市的次数,怕是 了。母亲离不开她习惯了的生活世界。到了城市,她 是诸多的不自在,精神的元气上,像是漂行的浮萍,无根在水泥路上的生硬,茫然在霓虹灯下的暧昧,听不到了鸡鸣狗吠,让她感觉有些落寞。看到的那些娇惯的宠物,没有家乡的土鸡土狗让她感到亲切,她甚至还看不惯那样的一种矫揉造作,( )。她也像是看稀奇一样地看着这城市的 ,像是看着一个她永远也走不进的世界。
到了城里,她总是会 地看着我们,她总是说:这样看着你们,心里暖和。有一年春节,我们醒来,发现母亲竟然在我们的床边守着看我们,一副看不饱看不够看不厌的眼神,在夜光里闪烁。
渐渐的,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同时也习惯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母亲在她的孤独里,孑然了她的生命存在,卓荦了她的生命蕴藉,走直了她脚下的弯路,佝偻了她脊背的凸显,昂扬了她精神的矍铄。
17.依次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屈指可数 竟然 斑驳陆离 聚精会神
B.历历可数 反而 斑驳陆离 目不斜视
C.屈指可数 反而 光怪陆离 聚精会神
D.历历可数 竟然 光怪陆离 目不斜视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发现,母亲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
B.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但是母亲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
C.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发现,母亲享受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
D.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但是母亲享受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
19.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她感到这城市的人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但是她并不就此厌倦了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
B.她感到这城市的人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她也因此厌倦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
C.她感到这城市的人也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但是她并不就此厌倦了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
D.她感到这城市的人也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她也因此厌倦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过20个字。(6分)
说杂文,必说鲁迅;有了鲁迅,杂文才有说头。以鲁迅为标杆,① ▲ ,一是独立的写作姿态,一是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至于写什么,怎么写,确实很“杂”。那些小觑杂文的人,往往看到“杂”的表象,② ▲ 。杂文是作者思想根基与文化底色的生动反映,文字特色鲜明,尺幅能起波澜,千字可兴风雨。
好的杂文总能点醒我们沉睡的大脑,发现某些悖谬,打破我们自以为是的圆润,不再习以为常,不再心安理得。学生坚持阅读杂文,内心在受到思想穿透力冲击的同时,③ ▲ ,还享受到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快乐。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过30个字。(5分)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近日随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记者从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了解到,与其他技术卫星不同,这枚卫星的主要用户为青少年,将为未来科学之星接触航天前沿科技,搭建起天地之间的一座“鹊桥”。
“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暨“天启三号”卫星,由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苏新颖表示,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国内航天发射的里程碑,“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随之成功入轨则是国内科普教育发展史的一项创举。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也有人说:人怒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怒是健康长寿的大敌。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原文“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群像的丰富性,……是作品生活实感与艺术品质的基础要素”)
2.C(文章第⑥自然段不仅讲了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要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还讲了造成创作质量不均衡的原因)
3.B(A项原文是“不只需要年轻靓丽的面孔”;C项“代替”错;D项应该是需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4.D(A项“不需要背诵名言警句,不需要掌握历史典故”错,原文是“绝不是简单的……”;B项“”错;C项“只读原著”过于)
5.C(C项“不可调和”错,原文“两者既相互争辩又共同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6.①掌握要义(学生如答“深入了解价值体系、精神实质”请酌情给分)②大处着眼③删繁就简 (学生如答“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请酌情给分)④把握时代价值(每点2分,答对3点6分)
7.D(A项,细马暗暗进行的计划只是攒路费回老家;B项,从后文“但细马还是计划着走”可知,此时的细马还是想要离开油麻地;C项不是神态描写,是细马的心理描写。)
8.①邱二爷耐心地教细马游泳;②细马淘气骗邱二爷时,邱二爷发疯似的在水里乱摸;③邱二爷气得操起棍子打他屁股,看见细马哭,自己也哭;④深夜邱二爷端着油灯看他被棍子打了的屁股;⑤邱二爷去江南领孩子时,不嫌弃细马。⑥看见细马不快活,不再为难细马,送细马回家。(每点1分)
9.①指小说情节的开端,细马暗自攒钱想要回江南老家;②指小说的结局,细马较终回到油麻地邱二爷家;③“回家”也指细马从心里回归了邱二爷家,揭示小说的主旨:真心真诚的爱让人心灵依归。(每点2分)
10. D (始,才)
11. C(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错误,“处士”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这里不指官员)
12. 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皇上认为他“恬退”是在授予“处士”之后)
13. (1)陕西平民尹焞做学问穷究事物的根源本质,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有能够过他的。(“穷”“根本”“无出其右”各1分,大意2分)
(2)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
(“不识”“抑”“以”的宾语省略,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尹焞字彦明。年少时拜程颐为师,曾参加进士考试,发出的策问有诛杀元祐党人的议题,尹焞说:“唉,还可以凭借这求得俸禄吗!”没有答题就走了出来,告诉程颐说:“我不再参加进士考试了。”于是尹焞终身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靖康初年,种师道分享尹焞,说他德行高尚,可以安置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将他召到京城,但他不想留下,皇帝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联合上奏:“陕西平民尹焞做学问穷究事物的根源本质,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有能够过他的。朝廷特意征召,却只是赐号‘处士’让他回去,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祈望皇上对他特别加以赏识提拔,来抚慰士大夫的愿望。”皇上没有回复。
第二年,金兵攻陷陕西,尹焞全家被害,尹焞昏死而后又苏醒,门人把他抬到山谷中才得以幸免。绍兴四年,他停留在涪州。涪州,是程颐研读《周易》的地方,他开辟了三畏斋来居住,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侍读范冲举荐尹焞代替自己,授为左宣教郎,尹焞称病辞谢。范冲奏请赠给尹焞五百金作为路费,派遣漕臣拿着诏令到涪州亲自送他启程。绍兴六年,他才开始上路,写文章祭拜程颐之后才走。
宋高宗赵构渡江南迁,这时赵鼎已经离任,张浚独自做宰相,递上奏章举荐尹焞,说他的学问修养有远时人的地方,请求下令江州的守臣迅速将他从水路送到京城,尹焞又一次称病辞谢。皇帝说:“尹焞可说是安于退让啊。”下诏让他做秘书郎兼说书,催促他启程,尹焞才入朝进见就职。不久,尹焞称病告假,授予代理礼部侍郎兼侍讲。
这时金国派遣张通古、萧哲来与宋朝议和,尹焞上奏章说:“我看到本朝遭遇辽、金战祸,自古以来未曾听闻,中原地区没有能人,以致奸滑之徒作乱。如今又要进行和议,那么人心将整天天远离。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又给秦桧写信说:“现在北国使臣就在朝堂之上,天下人忧虑愤恨,如果和议一旦达成,他们整天天更加强大,我们整天天更加疲弱,日渐被剥削,天下有沦为夷狄之地的危险。天下人痛心怨恨深入骨髓,金人如狼虎一般贪婪侵夺的本性,不言而喻。天下人正把这件事寄希望于您,希望有办法改变现状,哪里料到已经这样做了。太严重了。”他的奏章和信都未获回复,于是尹焞坚决辞却了新的任命。请求告老还乡,转任一个官职后退休。绍兴十二年,尹焞去世。
14.C(“写实”错)
15.
示例一:词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2分)从这两句词来看,词人并非真的想要归隐。(2分)上阕的饮酒赏月,淡看名利,不过是自我解脱而已;下阕的“归去”“作个闲人”不过是他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牢骚之语。(2分)
示例二:词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2分)从这两句词来看,词人真的想要归隐。(2分)上阕写放着良辰美景不去享受,却要劳神费力,追名逐利,太不值得;人生苦短,稍纵即逝,不及时行乐就来不及了;下阕写怀才不遇,才华又有何用?还不如归隐以保全天真,顺应性情。(2分)
16.(1)小乔初嫁了 樯橹灰飞烟灭
(2)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7.C
18.A
19.C
20.
①杂文的写作至少要有两个要件
②而忽视了其独立的思想和批判的底色
③思维方式获得锻炼 (每句2分,意对即可)
21.主要用户为青少年(1分)的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1分)升入太空(1分),国内科普教育(1分)完成创举(1分)。
22.作文
文章能围绕着“怒”,理性思考,具有思辨性才能在一类文上给分,单纯写“怒”或者“不怒”在二类及以下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