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高考制度在我国已经试行了一些年,但自从2020年开始,我国各省份才开始大规模实行。新高考改革开始之后,一部分家长欣然接受,还有一部分家长则表示不能适应。不过一项改革有利就有弊,适应也是需要的时间。所以我们只要在不断适用的过程中,找出问题和弊病,不断进行进步的改革。新高考之后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改革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新高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图片源于摄图网)
明年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正式开始实施,但是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实施,也难免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高考改革的变化
1.较主要的变化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数学不在区分为文数和理数。语文、数学、外语都是考试科目,其中“3+3”地区为理、化、生、政、史、地(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3+1+2"为物理、历史必选一科,然后从剩下的四科中任选两科。
2.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就进行组织,是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自选三科关乎高考较终成绩。
3.英语听力(部分地区有口语)和笔试分开考核,听力考试有两次机会,取成绩较计入高考总成绩。
4.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学校会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不仅在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的笔试、面试中会占有很大优势,在高考录取也会有所参考。
二.新高考带来哪些影响
1.就拿省来举例,说好新高考是为学生减负,但实际上学生反而被各种各样的考试累弯了腰。为了应付合格考、选择考,平时增加的考试、补习完全不少反增。
2.为了应对合格考、选择考,那非考试科目就很可能会为考试科目让路。毕竟临近考试,即使老师上其他科的课学生也听不进去,这在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3.新高考改革之后要求学生刚上高一就得把选考科目和发展方向定下来,可是这个时候学生可能还十分迷茫,根本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而选科肯定也会影响后续的学习。
4.让学生自主选科的结果就是物理被很多学生抛弃,因为物理学起来难度比较高,所以学生们都不太愿意去选。这可能也是实施“3+1+2”选考模式的一个因素。
5.在文理不分科之后,数学无形之中就给“文科”倾向的学生增加了难度,“文科生”需要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所以在这样的政策下,很容易出现成绩好的学生负担小,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
既然目前的高考改革已经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那改革的意义在哪?
三.高考改革的意义
1.新高考改革打破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现象,目的确实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正义,只是改革目的虽强,但是具体实施过程还需要不断探索。
2.新高考调整了高考科目,扩大了学生考试科目的选择权,随之配套进行的还有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等,使之满足学生选科、选课的要求,促使学生能够尽快确定发展方向,发现自身的优势。
3.增加了考生考试选择权和择校权,比如外语考两次,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录取;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招生有的优势。
4.新高考改革取消“三本”,合并录取批次,并实行平行志愿,或院校组志愿,这样既促进高校平等竞争,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又让学生更进一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将兴趣与大学、选择结合起来。
综合来看,虽然新高考在改革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从选科模式的调整可以认识到,高考改革是在不断进步的,在程度上弥补之前的不足,而且现在还有一些省暂未启动高考改革,未来能够制定出更好的新高考政策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