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高三语模试题!二模你准备好了吗?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樱桃 2018-04-16 10:16:02

二模也逐渐开始了距离我们的高考也越来越近啦,小伙伴们都在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并且开始对自身的问题进行解决,二模你准备改好了吗?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河北省唐山市的语模试题,以下是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语模试题!二模你准备好了吗?

  河北省唐山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突,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获甚微。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

  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需要手段,“持续的甚或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的现代性发展阶段,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因为黑格尔把握了那个时代主体间、间关系的本质,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正如前文所述,在各个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有限的发展条件时,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和平不过是弱小面对大国霸权的无奈选择,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短期相互制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平衡便必然会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

  但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远不是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发展的时代,而是处于现代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对外战争不能确保自身和平,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时候再抱着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不放,显然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冲刺和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性思维,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p#分页标题#e#

  现代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是都居于其中的历史境遇。那么,为何唯有中国能够率先提出越传统现代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呢?这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由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决定的。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道路从来就不是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而始终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这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其开启之日起,就与西方经典现代性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的市民社会、原子化的个人、“一切人反时一切人的战争”,在中国道路中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由此可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不仅体现于提出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做到了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成功提出一种越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观和发展观的新方案。其较根本、较重要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为这种新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和鲜活的示范。

  (节选自桑明旭、郭湛《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格尔认为战争是必然的,有了战争就能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民族就不会堕落。

  B.在现代性发展的初始阶段,战争和冲突不可避免,和平只是小国的妥协或大国间的制衡。

  C.中国为适应时代发展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思维,强调公共性,提出全球治理的新方案。

  D.受中国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题,文章首先设问,然后通过对比论证得出结论。

  B.文章引用黑格尔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是为了证明在当时战争和冲突是必然的。

  C.第三段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历史阶段,论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D.文章从历史回顾、现实基础和世界意义等方面来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所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收效不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把握时代特点。

  B.因为西方文化关注个体、关注自身利益,所以他们很难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

  C.中国如果较初选择了西方发达的发展道路,就不会率先提出符合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p#分页标题#e#

  D.全球治理方案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并且具体可操作,才会有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斗 茶

  李艳

  “黄局,上回我输,这次咱老哥儿俩再比一回!”

  “还叫黄局,骂人了啊!”老黄摆摇手,“老李,你这人还真倔!先说好了,这次谁输了可得请客!”

  老黄和老李那可是一对历来已久的“冤家”!在单位上就明争暗斗,廉政风一来,俩人又争着戒烟戒酒,较后连茶也争着戒。可笑的是,退休后居然又争着解除了“戒茶”之律,一言不和就斗茶!

  老李点头嘿嘿一笑,“我先开始!”话一落他先烧上一壶山泉水,又从包里拿出茶饼置于茶盘上,下刀,开饼,茶箕收拢待用。开水先热了杯器,茶叶入壶,再沸水醒茶,头汤去掉,再冲二泡。公道杯分好,二人各一杯。只见细白瓷盏里,茶汤艳红剔透,与杯白相映,煞是好看。老黄端起一杯,腕部送力,杯中茶汤便由着腕力向顺时针方向搅动,茶色在汤中匀动,香气也随之而出。老黄眯眼一嗅一啜,入口醇厚回甘,齿颊留香,茶韵无穷。

  “不错!有年头!”

  老李这才端起杯品饮。先让茶汤在口腔中游了个来回,再落入喉咙。之后笑容满面,胸中稳操胜券,“好吧?比你上次赢我的岩冷古茶还略胜一筹!”

  “老倔头,别高兴的太早了!等着,我拿宝贝出来!”老黄洗杯换壶,当他用茶箕盛着茶从茶盒里拿出来,老李的眼先直了!

  “黄局,你这,你这茶还真是宝贝呢!”

  “嗯!确实是宝见!”老黄得意地笑了!“蒙顶黄芽!稀罕吧?!”

  说起蒙顶,还有个故事!当年,苏东坡与蔡襄在惠山寺斗茶,用的是素有“天目”之称的鬼毫建盏杯,自恃有“仙茶”之美誉的“蒙顶山茶”,加之东坡对品茶、烹茶的造诣,以为便能斗赢大学士蔡襄。不料,在烹好茶出汤后,蔡襄的茶盏里,茶饽沫纯白似雪,经久不散,“咬盏”之艺把东坡赢得心服口服。因此,这段的“斗茶”让蒙顶更加扑期迷离了!

  “你拿蒙顶来压我?哼!茶艺不行再好的茶也是浪费!再说了,就这蒙顶,一败名‘垂’千古!”老李翘起二郎腿,嘴巴上这样说,眼角的精光还是闪烁在那盒蒙顶上!

  “哈哈!能受东坡先生青睐,虽败犹荣!等着看好吧!”老黄也没含糊,娴熟的茶艺一点不比老李差!不消一刻,茶出。老李低头闻着茶香,眼观茶色,只见杯中汤色黄中透碧,清澈透亮,手指摇杯轻晃,仿佛一团琥珀在杯中生香,品一口,甜香鲜爽,甘如洌露,茶香由口鼻引入身体各处,直令筋骨松软,毛孔舒张。#p#分页标题#e#

  “服不服?”

  “不服!我还有货!”老车头边说边开始第三盘斗茶。

  他这次拿出的是一个普通的茶包。

  “不是我说你,太倔!你说说,要是当初不戒茶,你个副局能那么早就内退?”

  “嘿,你正局退休难道就不是因为戒茶?”

  “我那时可是病退!戒茶也是因为服药不能喝茶才戒的。你戒,是因为怕人送茶!

  人家连茶都不送你了,你还在官场混啥?定内退不选你选谁?”

  “黄局,你装病那会儿还真像!”老李用手戳戳心口,“心痛呀!退了也好!自己买茶喝,心里踏实!”老李端起刚泡好的茶一饮而尽。

  “退下后是踏实了,可是,心里咋又空了呢?”老黄是个空巢老人,儿子在外工作,一到月底除了收到他们通过手机银行的入账通知,平时连个照面部没有,退休后的生活,也就和老李出来斗荼时,翻出压箱底的好货赢了他,才感觉生活尚有一点生趣!想起这些就一阵心紧,端起杯也—饮而尽,这茶汤刚入口,一股难忍的苦涩茶碱当即让他差点没吐出来!“这是什么茶?”

  “闺女给我买的茶,较便宜的那种!知道我爱喝茶,每个月都送来……”

  老黄举杯再饮,在口腔里细细品着,让味蕾在苦涩的茶汤里缓缓苏醒,慢慢回甘,咽下后,他对老李说“明天,我请客……”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神态描写,写老黄拿出“蒙项黄芽”时,老李“眼先真了”“眼角精光闪烁”,表现老李的惊讶与艳羡。

  B.老黄和老李退休前“戒茶”与退休后热衷“斗茶”的情节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人走茶凉”社会现象的思考。

  C.小说插入“苏轼与蔡襄斗茶”的故事,既写出了老黄内心的得意、老李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意趣。

  D.小说在写老李、老黄斗茶艺时,通过对沏出茶水的描写、人物品茶时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老李和老黄茶艺的精到。

  5.作品三次写“斗茶”,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试分析小说以“斗茶”为题目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喷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同频。由较初的网友自娱自乐,到如今由网络小说转化出版图书,改编为影视作品、游戏、动漫及相关产品,进而带火大众娱乐市场,打造出“互联网+”的庞大产业。作为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从英出现之日就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此后又出现了诸如仙侠、盗墓、探险、玄幻、穿越等多种类型题材,诞生了《悟空传》《鬼吹灯》《甄嬛传》《诛仙》《步步惊心》等一批网络爆款小说,目前,网络文学已经实现了多点输出,已经实现了影视作品和网络文学的内容联动,实现了以网文IP为的全链路生态。#p#分页标题#e#

  在大众化、商业化的背景下,读者的地位得到空前增强,创作者已经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人物和故事走向;读者的阅读趣味能影响到文学网站整体的创作风格,甚至网络文学整体的创作趋向和类型革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8.14)

  【材料二】

  2011-2018E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亿元)

  

2018年高考(368)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材料三】

  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以读者按章付费为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此后,包含打赏、月票等付费机制的商业模式逐渐完善,并为各大文学网站所借鉴。这种付费阅读机制的建立,使孤独地写作、孤独地阅读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网络文学的读者不再是单方面地阅读和接受作品,而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在作者的写作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评论,从情节设计到遣词造句,对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读者对每一章的评价还可以即时通过订阅量、打赏金额等数据反馈到作者手中。

  这些数据不仅体现着作者的人气,也决定了作者的收入。按照起点中文网现行的付费规则,普通会员、初级VIP会员、高级VIP会员订阅付费章节的价格分别为每千字5分钱、4分钱、3分钱。价格看似不高,但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付费阅读全本的价格着实不菲。读者还可以对作者提供除了订阅收入之外的“打赏”。通过打赏,读者不仅希望小说的情节构造能跟进他想象的场景,同时还对作者的一些情节强烈要求整改,这也成为他们“要挟”作者改变情节的重要手段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网络文学:孤独写作与阅读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材料四】

  从表面上看,发表网络文学作品是“零门槛”的,但想要从成千上万的作家和作品中脱颖而出,需要经历层层关卡,首先就是“签约”关。当编辑从工作后台无数有待审核的新书中将一部作品选出,联系作者完成签约合同,这位作者才能从“非签约作者”进入“签约作者”的行列。签约后,编辑会安排针对作品的分享和宣传活动,如果读者的反馈较好,作品就会“上架”,开始收费订阅。

  即使成为“上架作者”,要获得较高的稿酬,也并非易事。一般说来,VIP订阅所得的收入,由网站与作者平分,如果一个作者每日更新5000字,当他得到1000份VIP订阅,扣除网站50%的分成,作者当月的收入为1500元,“签约作者”本就已经是网络作者中的一小部分,而“上架作者”在“签约作者”中占到的比例大概是15%-20%。由此可见,网络作家将写作转换成稿酬收入,进而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写作的难度之大。#p#分页标题#e#

  (摘编自王丹《商业化带给网络文学的机与危》)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8年高考(368)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网络文学是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它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并受到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

  B.根据材料二市场规模、增长率这两项,我们能够了解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发展趋势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C.根据材料二,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一直呈较快增长趋势,而增长率从2016年前的较大波动到趋向稳定。

  D.2013年到2015年,网络文学增长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这说明网络文学发展在这一时期处于低谷。

  E.网络文学的发表是“零门槛”的,只要网络作者进入“签约作者”的行列,他就可以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化写作。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哪些特点。(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炎美须眉,峻风宇,文藻雄蔚。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有紫芝白雀之祥,诏表其闾。炎三世以孝行闻,至门树六阙,古所未有。终丧,为司勋员外郎。德宗在东宫,雅知其名,又尝得炎所为《李楷洛碑》,寘于壁,日讽玩之。及即位,拜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制,天下财赋皆入左藏库,及第五琦为度支,京师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乃悉租赋进大盈内库。自是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宦官以冗名持簿者三百人。及炎为相,言于帝曰:“财赋者,邦国大本。五尺宦竖,操邦之柄,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则无以计天下利害。臣请出之,以归有司。”帝从之。初,定令有租赋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玩敝。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帝善之,使谕中外。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时卢杞与炎同秉政。杞无术学,貌么陋,炎薄之,托疾不与会食,杞阴为憾。赵惠伯为陕西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帝意衔之。先是,萧嵩尝度曲江南,欲立私庙,以为天子临幸处乃止,后炎复取以立庙。飞语云:“地有王气,故炎取之。”帝闻,震怒,会狱具,诏三司同覆,贬崖州司马同正。未至百里,赐死,年五十五。久之,诏复其官,谥平厉。#p#分页标题#e#

  (节选自《新唐书·杨炎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惠伯为陕西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B.赵惠伯为陕西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C.赵惠伯为陕西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D.赵惠伯为陕西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阙,外大门的一种形式,种类按其所在位置有富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等等。

  B.度支,官名,“度支”原为度入为出之意,唐代为户部属官,掌管财赋统计与支调。

  C.版籍,一指版图,可引申为疆域;二指册。文中“版籍”的意思应当属于前者。

  D.私庙,犹家庙,为祖先立的庙,是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一般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炎注重孝道,承传优良家风。他家三代注重孝行,父亲去世后,他筑庐墓旁,思念哀嚎,得到朝廷褒奖。

  B.杨炎忠于职责,直言规劝皇帝。他当宰相之后,规劝皇帝将租赋的管理权从宫廷之内重新归还给有关部门。

  C.杨炎锐意改革,建议税法改革。面对租庸调税法的诸多弊端,他主张实行“两税法”并得到皇帝的坚决支持。

  D.杨炎得罪权臣,招致杀身之祸。他得罪卢杞,引来卢杞怀恨,后来卢杞向皇帝进言,终致使他被流放,赐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

  (2)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南乡子

  陆游

  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华热闹的生活情景。

  B.三十年来像梦一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世事无常的不尽慨叹。#p#分页标题#e#

  C.“客路萧萧两鬓秋”,写出了作者他乡为官,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

  D.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

  E.扁舟、月笛和烟蓑等意象,构筑一幅宁静淡远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心境。

  15.词中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试做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对潭中鱼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静态时,呆呆地静止不动;动态时,“ , ”。

  (2)在《离骚》中屈原不被君主接纳遭受指责后,他选择了“ , , ”以服饰为喻来表达自己保持高洁的心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昭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

  在抗战年代,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他们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至今还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中国文化的隐寓比兴的手法再次显露了其传达幽微、表意真切的功能,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开冥发悟,洞穿透彻。

  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总理指出,我们应该本着荦荦大端、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的精神做好这次接待工作。

  扶贫慈善信托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但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从资金规模来看,目前扶贫慈善信托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

  面对年轻同志的意见,老同志要始终保持可亲可敬、值得的态度,不能满嘴官话,老气横秋,端着架子摆谱。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在航天、医药、生物和信息等领域的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强,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B.中国拥有世界上较早的丝织文明,这一伟大创造曾经沿着草原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广泛流传,途经阿尔泰山南麓再向北较终到达南西伯利亚。

  C.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和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未因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强大的魅力。

  D.中国明代的青花瓷,既继承了元代青花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西亚文化、希腊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硕果。#p#分页标题#e#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乔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登门看望。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王强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过15个字。(6分)

  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然而,由于时代和环境差异, ,不管是摆放在博物馆还是故纸堆里,这些文化总是向外界表示着略显保守和僵硬的“面孔”。 ,才能成为鲜活、可亲的大众文化。可以说, ,而是缺少把传统带入现代生活的创意。

  21.下面文段有两处逻辑关系存在问题,请加以说明。(5分)

  没有良好的家风就不会有幸福的家庭,在家风建设中身教胜于言教。“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父母”的影子。家风对人的影响就像雕塑一样,需要精雕细琢,才有好作品。幸福家庭固然需要的物质条件,但家之兴衰不在于富贵贫贱。只要让每一个小家都成为温馨港湾、厚德之所,就能实现国泰民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粉骨碎身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 维吉尔)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名言警句内涵丰富,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名言警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明确文体。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语文试题
上一篇:2018年河北唐山市二模语文A卷试题答案! 下一篇:2018高考作文应该怎样写?2018高考作文写作思路训练!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