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北承德一中高三段中模拟语文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2-13 14:25:48

  成语的考察原先都是单独的一个基础的考察,与其他的题目不会相互关联,和名句默写的题目一样,原来的基础考察内容包括成语辨析、古诗文默写和病句修改。本次的考试已经将成语的考察变成阅读理解的一部分,在文中添加适当的成语,这不仅仅是对于各个句子的意思的理解,还要综合全篇的文意来理解,所以考察的综合性更强,语文的考试也变得越来越有难度。

相关分享:河北承德一中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详解版!

2019届河北承德一中高三段中模拟语文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内外经验可供参考。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需要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需要依靠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发生转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追求“以人为本”,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通过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只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程度,才能减少决策的偏误和实施的阻力,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因此,通过构建有效的民间参与机制等,才能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各种社会冲突,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p#分页标题#e#

  (摘编自高启杰《乡村振兴需要实质性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融合是其他方面振兴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B. 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因此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

  C.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 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因此要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一段以十九大报告引出乡村振兴战略,论述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举措。

  B. 文章从制度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两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需要的实质性创新内容。

  C. 文章第五段论述了社会管理的格局、方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质性创新指明了方向。

  D. 文章全文采用总分结构,其中,后面三段层层推进,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需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就要了解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注重实质性的创新,

  B. 社会管理的实质性创新可以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实现乡村宜居。

  C. 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

  D. 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利于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汽笛 · 布鞋 · 红腰带

  陈忠实

  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

  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较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走进考场的较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p#分页标题#e#

  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

  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

  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有改动)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母亲的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 “他”好胜心强,想到自己与火车上的人的差距,变得十分愤怒,强忍着疼痛,走到终点,想用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C. 本文描写了“他”在报考中学路途中不断变化的心理,由开始的激动,到后来的卑怯、崩溃,较后又产生了希望,充满了勇气。

  D. 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

  5. 文中的“红腰带”、”布鞋”、”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 文章为何将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体会。(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中小学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2019届河北承德一中高三段中模拟语文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p#分页标题#e#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较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好的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较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

  C. 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 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 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p#分页标题#e#

  C.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9. 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父靖,镇北将军。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 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B. 同年,文中指在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也可以指年龄相同或相同的年份。

  C. 从事,古代官名,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 纲纪,汉魏晋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也指社会秩序和法度。#p#分页标题#e#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他平定了张昌的叛乱。

  B. 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 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 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 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打发回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奉饯:饯行。 擐:穿着。泛菊:菊花酒。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B. 在重阳节这整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C. 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进步的信心。

  D. 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15. 本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_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三、语文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______,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________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放心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________。王室对猎鹰________,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p#分页标题#e#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俯拾即是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顶礼膜拜

  B. 目不暇接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情有独钟

  C. 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顶礼膜拜

  D. 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情有独钟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较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 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 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较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D.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20.下面这则通知有五处词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后并修改。(5分)

  通知

  全校师生:

  我校将于9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午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8月10日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夜郎自大,井中之蛙,见树木不见森林,突显了自我封闭的危害。

  材料:

  团结 退步 失职

  众人划桨开大船 前怕狼来后怕虎 做整天和尚撞整天钟

  孤掌难鸣 得过且过 裹足不前 独木难支 畏首畏尾 敷衍塞责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下面是关于素养的一些关键词:认可、责任担当、人文情怀、国际理解、理性思维、自我管理、批判质疑、健全人格、审美情趣……

  在你看来,哪些素养对于现代中学生较为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行程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南宁风景名胜介绍!石埠双忠庙的历史以故事!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