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教育团队精心为您准备了2019届湖北荆门元月调研高三第一学期的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各位小伙伴可以交流学习下。在新高考的政策下,语文的比重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这也是语文回归高考主位的一个显性标志,针对201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2019届的高三考生面临的一场场模拟考试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了语文考试形式的一个重大变化,据《考试说明》中的要求,语文在2019届高考中的土木顺序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我们拭目以待吧!
相关链接:2019届湖北荆门元月调研高三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雕楼画栋,水墨丹青,这些蕴含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何幻化成服装,成为现代人竞相拥抱的时尚符号?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图案可以变得时髦时尚吗?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一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卫衣、T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尚,恰到好处。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咬”住,创意,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观察团成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
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失偏颇。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客,都传递出创新勇气和文化自信。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共存。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可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尤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特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传統文化脉络,要让传统文化注入时尚产业,需要业内人士抱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地梳理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散落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时尚元素;“高冷”如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设计灵感。2018年9月9日一则名为《故宫口红,真的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据报道,这六款口红膏体的颜色均来自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红色国宝器物。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故宫口红一时成为时尚界的新宠。这几款具有中国风神韵的限定版口红发扬传承了东方美学,传递出了真正的东方时尚。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在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的时尚活力;也通过人们对东方时尚审美的追求传递出了千百年永恒不变的魅力。
当然,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不能“为了融而融”。融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以时尚的方式活在当代、活在日常是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计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功。
(选自《用时尚语言表达传统文化也新潮》《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长久以来对于时尚的定义有认识上的偏颇,原因在于时尚的意义的界域没有打破。
B.在设计作品时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有创意,有韵味,作品就有可能深受喜爱。
C.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韵味为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D.要让传统文化在时尚产业中发挥作用,需要业内人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以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深受喜爱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吉祥图案也可以变得时尚。
B.文章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时尚和传统文化不仅不相悖,而且还可以和谐共存。
C.文章运用摆事实、讲道理、作对比等多种论证方式论证时尚和传统可以相互结合。
D.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传统就等同于严肃、古老。
B.只要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就可以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
C.文化依托时尚的载体活在当代,时尚依赖文化的支撑成为经典,二者相辅相成。
D.要使文化与时尚融合,只能通过业内人士去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哨兵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较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B.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C.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5.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划线一段独具匠心,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拉近的并非只是港珠澳三地的距离,更关乎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关乎国际级湾区的梦想。
它所改善的绝不仅仅是交通,还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港、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除港、澳之外,较大受益者当然是珠江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门)。从数据上来说,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GDP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这一经济圈又因为直线交通距离的大大缩短,进而可辐射更为落后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
在港珠澳大桥之后,还有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它们带给珠江东西岸的是互联互通,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
还有看不见的变化。港珠澳大桥面对内地靠右行驶,港澳靠左行驶的差异,以立交桥的技术手段巧妙切换,解决了这一制度难题,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鉴于港、澳两地与内地的制度差异,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也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开通,跨越“伶仃”向融合》,《新京报》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投资组合方案
(资料来源于《解析世界较大桥隧结合工程——港珠澳大桥》,中国公路网2014年6月24日)
材料三:
据拉美社10月23日报道,港珠澳大桥23日正式开通,创下较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它也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的开放式发展模式。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较具雄心的项目之一,也是现代建筑工程的一大奇迹。
珠澳大桥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进一步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密切与世界各大洲的交流往来。
这项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其中22.9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6.7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该隧道位于水下46米,是世界上埋进海床较深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始建于2009年,此项工程总共使用了约108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高新技术为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桥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亮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四: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不曾遇到的。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较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较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较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较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的深理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摘编自赵嘉伟、常红《港珠澳大桥倒隧工程总工程师:外媒眼中的“新七大奇迹”》,人民网国际频道2017年10月9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的并不只是港珠澳三地的空间距离,更会融通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助力国际级湾区梦想的实现。
B.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GDP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大桥的建成,港、澳及珠江西岸三市定有受益。
C.港珠澳大桥展现了中国政府的雄心,创下较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是现代建筑工程的奇迹,也是港珠澳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里程碑。
D.港珠澳大桥工程体量巨大,建设条件极其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只是因为这一个“难”字,所以才引来外界各方关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港珠澳大桥带来的变化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如改善交通,缩小经济差距:隐性的如解决了内地与港澳通行方向不一的制度难题,这本身是一种制度创新。
B.港球澳大桥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其中22.9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6.7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大桥由港珠澳三方等额注资。
C.港珠澳大桥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搏击,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外海沉管隧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D.一百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外海沉管较终一节的按头合龙难题被中国工程师攻克。中国工程师用过硬的技术和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作品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插曲:珠港澳大桥在去年已经实现了正常的运营,伊顿教育广西网站也做了相关的内容分享,并且关于这个时政新闻的考察点也给大家做了一个主题介绍,大家可以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找你想要的内容。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港珠澳大桥的价值。(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
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较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以事陛下。”帝乃止。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既任职久,赉锡丰饶,皆令弟文昭主之。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累卿,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帝愍其意,召文昭让敕,卒无过。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B.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C.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D.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太宗车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社会安定、国力渐强,史称“贞观之治”。
B.中书省,封建政权行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较高机构。沿至隋唐,为政务中枢(三省之一)。
C.兼摄,是指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文言文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还有守、领、行、署、权、判等。
D.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的指称,因方位而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就要立刻确定的法定继承人,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文本性格沉稳,聪敏过人。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决议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敏捷程度过了颜师古。于是让他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
B.岑文本仪表美好,擅写文章。唐太宗行藉田礼及元日召见群臣后,文本上奏两篇文章,文辞华美情致丰富,加上有李靖举荐,他开始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C.岑文本工作尽贵,鞠躬尽瘁。做中书令时,跟随唐太宗征伐辽东,唐太宗对其委以重任,文本尽心尽力,较终心力交瘁而病死,太宗对此很伤心。
D.岑文本官居高位,清俭自律,待人以礼,不接受俸禄之外的其他财物。他的弟弟岑文昭多结识品行不端之人,文本亲自劝诫,文昭也较终改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合台嗟赏,遂得直。
(2)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14-15题。
去蜀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注】这首诗当作于永泰元年(765)。这年4月,严武病死;5月,杜甫离蜀。蜀郡,即成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开头两句,诗人回顾六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怀尽在其中。
B.颔联写关塞险阻不能北返长安,只好远游潇湘,可见离蜀之不得已。
C.第五句诗人回顾世事,一无所成,可已黄发满头,表明哀伤至极。
D.“残生随白鸥”,即与鸥鸟相亲相随隐居湖山。此句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同。
15.明人王嗣奭评此诗“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请结合此句对尾联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
用是“ , ”。
(2)《诗经·氓》中“ , ”两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3)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兼用夸张、比喻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批判了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今日青岛,聚焦世界目光。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黄海之滨,浮山湾畔。( );海纳百川,见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应约而至, 。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的 ;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2018年6月9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 ,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 ,恰若辉煌,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 习 近 平 主席的讲话。共谋稳定,共促发展的上合青岛峰会充分展现了令人赞叹的上合智慧,扩大了上合组织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6月12日,有改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
B.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C.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D.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较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B.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C.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D.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19.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较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B.心存一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C.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
D.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
20.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来并改正,使该文段语言表达准确,逻辑严密。(5分)
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个内心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们对基础教育的期待。学生可以通过接受基础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学习,成为有智慧的人;虽然基础教育的任务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付考试以升入高一级学校,那就无所谓“基础”,真正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思维,不关心社会,进而不思考自己的明天,这种“教育”,即使有社会风气支撑,教育者也不能认同。基础教育如果缺乏理想与智慧,等于没有教育;更危险的是基础教育如果违反常识,那么这种背离常识的教育就是“反教育”。目前较令人堪忧的是反常的“教育”变得堂而皇之。教育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简约的教育内容就会被繁复的形式所替代,师生却疲于奔命,教育没有让人变得聪明,而且把人逼向愚昧;更令人困惑的,是人们无视愚蠢教育的危险性,而热切于不合实际的鼓噪。
21.“艺术起源于至微。”诗意总是体现在一些富有美感的细节上。请仿照横线上的三句诗,再寻觅三个富有诗意的细节,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6分)
诗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1) , !
(2) , !
(3)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杜嘉班纳是意大利的一个奢侈品牌。日前,此品牌在上海博览中心举办大型时装秀,为宣传此活动及自己的品牌,杜嘉班纳特别拍摄了一个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意大利经典饮食相结合的广告宣传片,标题为“起筷吃饭”。在片中,节目制作者称意大利的“标志”性美食是伟大的“玛格丽特皮萨”,而亚裔模特使用的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餐具“标志”性餐具“筷子”。
其实,除了饮食文化中不同的有不同的“标志”性食物与餐具,在很多领域更有不同的“标志”彰显不同的内涵:有的晨示特征,有的呈现文化;有的追求设计的精巧,有的追求内涵的丰富。“标志”传递了一种信息,显扬了一种精神,也体现了社会的变革。
看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体会,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