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良这个人物我们是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大智慧,确实我们是能够感受到到智慧的,这个人物确实是能够准确看透人物们的心思,因此能够准确找到解决的办法。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张良 这个人物是不是真心拥护刘邦的,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刅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
张良拥护刘邦,出于真心,毫无疑义。先用几件史事说明张良是真心拥护和辅佐刘邦。
一、张良其人
张良,字子房,为汉代谋士,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封留侯。其本人是战国时韩国贵州后代,祖父两代均为韩国相,秦始皇灭六国统整天下,张良散尽家财,寻刺客杀秦始皇以报仇,并会同刺客在博浪沙埋伏袭击秦王,误中副车未能成功,被秦王通缉。流亡下邳,得黄石老人神奇传授兵书《太公兵法》,后在陈用地起义期间,聚集数百人起义。
二、君臣相遇
张良与刘邦相遇,是在投奔自立为楚假王的景驹途中。其时刘邦也聚集了几千人,正在下邳西面攻城略地,张良与刘邦相遇后,史载: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刘邦起兵于沛地,故称沛公。张良遇刘邦,可谓一见如故。张良给别人说《太公后法》,别人都不理解,给刘邦一讲,刘邦立即就理解并采行,所以张良引为知已,连楚假王景驹都不再见了,直接就跟着刘邦干上了。
张良跟从刘邦后,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并且一改对部下粗鲁的习惯,十分礼敬张良,言必称“子房“。
三、鸿门救主
刘邦打下咸阳后,项羽军到鸿门,欲攻打杀死刘邦。其时刘邦还在胜利的喜悦中,完全没有意识到正在到来的巨大危险。正是张良的朋友项伯,来告知张良,项羽要杀刘邦。项伯的本意,是让张良离开刘邦,逃开个人的灭亡,张良此时完全可以不管死到临头的刘邦,而自己一个逃走。
但张良没有丢下刘邦独自逃命。《史记》载: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并且拉着项伯找到刘邦,把情况详细报告,让刘邦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并在鸿门晏上,多方设法,保全刘邦性命。
所以说,张良对刘邦,是在危难之即,不离不弃,坚定支持。
四、离而不弃
张良本是韩国人,项羽建立楚国后,分封诸王,其中就包括张良的故国韩国,封给了韩王成。而刘邦则被封汉王,迁居巴蜀。张良本着故园,与刘邦相辞去到韩王成部。
临行之时,张良建议刘邦烧了从巴蜀回到汉中的栈道,见到项羽,又告之说:“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从而解除了项羽对刘邦的警惕之心,使项羽放心攻打齐国,从而让刘邦得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机会。
韩王成被项羽杀死后,张良第一时间逃回到刘邦身边,刘邦也立即封张良为成信侯,随军攻打项羽。
五、功成身退
刘邦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后,大封功臣。张良因是谋士,未有直接军功,刘邦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可见,张良对刘邦,是难不相弃,成不居功,只封了个很小的地方为留侯。而且不久即称病隐退,杜门不出。
六、助立太子
刘邦晚年,欲废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遭到多年大臣反对,但均没有改变刘邦的心意。此时,又是张良,指点太子请出商山四皓,说动刘邦,较终没有废立太子,保持了政权交替的稳定性,增加了大汉江山没有因为废立之事而再次动荡。
以上史实说明,张良对刘邦是真心拥护,刘邦对张良是真心信任。
张良拥护刘邦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共同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刘邦张良都有反暴秦、救民水火、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而且张良认为刘邦天性仁以爱人,会是个对百姓仁爱的君主。二是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怀,张良与其他人说《太公后法》,别人都不理解,惟一对刘邦,一说即通,并能立说立行,取得实效,确实有一种知已难求而得遇所求的感觉。三是刘邦对张良也特别敬重和信任,刘邦本身出身低贱,其军政集团人员也均是低微出身,行为粗鲁,唯有张良出身高贵,学识涵养极好,是以刘邦对张良也确实格式敬重,言必称子房,并且几乎言听计从。张良也从内心感激,真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