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李白一样,有个神秘的异域出身,还似乎带着皇家的血统,风流倜傥,出口成章,击剑也很棒,那么才华横溢,那么少年得志,可以让贺知章等文坛元老鼎力相助,可以让唐玄宗青眼有加,因此可以狂放不羁、恃才傲物,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庙堂厌倦了,还可以去江湖,“且放白鹿青崖间”,照样有一帮朋友捧着,即使是落魄,也是诗意的落魄,可以“举杯邀明月”。
李白这样的“开挂人生”,毕竟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拥有。
绝大多数人,只能像杜甫一样,出身贫寒,辗转求学,却也是籍籍无名,好不容易来到首都,却发现自己只能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只能“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在长安做“京漂”多少年呢?他自己说“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实际上比这个还长,这么多年的艰难岁月毫无诗意,但他都写成诗了。
离开长安之后呢?更为艰难。
“今夜鄜州月”,他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之中朝不保夕、忍饥挨饿,老家里的孩子甚至也饿死了。
自己呢?做官也不得意,性格耿直,被贬官。然后就是漂泊到四川,寄人篱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较后死在漂泊的路上。
十足悲催的“中年危机”。
但他也都写成了诗了。
杜甫的诗歌之所以动人,就在于他的苦难和危机是真实的,他不仅记录了自己的苦难,还记录下大唐的苦难。
无论再难,他对大唐一直有信心,即使对自己已没有信心。这是越了自我。
这样的杜甫,怎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