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怎么样呢?西北工业大学学校的实力怎么样呢?学校都有哪些比较好的呢?相信了解相关的大学和是很有需要的。西北工业大学还是很好的学校了,伊顿教育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相关情况,以下是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
西北工业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重点大学,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我国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统筹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是“工程”和“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960年即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工程”立项建设;“十五”又进入“工程”重点建设,是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111计划”高校之一,“2011计划”高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即340万平方米),其中友谊校区1200亩,长安校区3900亩。
西北工业大学脉源三支,强强融合,群英荟萃,教育云集。经过70年的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地位日益增强:1960年即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工程”立项建设;“十五”又进入“工程”重点建设,是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校之一,“2011计划”高校之一(牵头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拥有基础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较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发扬“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三实一新)的校风,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600余人,博士生导师453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含双聘),“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长江学者”成就奖、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8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突出贡献7人,模范教师、教师9人,教学教育奖获得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7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人才”88人。学校现有7个教学团队,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8个国防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创新团队。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改工程“六大体系、十大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务处、网教中心和学校相关学院都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学校在经费投入、人员增加、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为学校各级“课程”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2003年至今,学校已建成“课程”27门,“陕西省课程”72门,校级课程95门。
学校始终把大学文化建设当成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使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先后制定下发《西北工业大学“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西北工业大学中长期文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整体部署。
高度重视对精神文化脉络的梳理,使之成为学校文化传统的根基。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对国立西北工学院时期的“公、诚、勇、毅”校训赋予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诠释,对西工大长期形成的“三实”校风增加了新时代的“创新”要求,形成“三实一新”的校风。
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对形成于国立西北工学院时期的校歌丰富和重新挖掘歌词内涵,成为新的《西北工业大学校歌》。这些带有西工大特质的文化传统,是责任与奉献、爱国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凝聚升华,契合了国防科技发展对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历代西工大人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科学构建体系,合力搭建平台,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共同参与、校内校外联动的文化建设大格局。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精心打造“模拟联合国”、“翱翔名家讲坛”, “美在工大”、“太白沙龙”等文化品牌,校园文化活动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扎实推进校园形象设计工程,确立并实施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将精神理念有机融入校园景观建设。校歌墙、“翱翔”浮雕、何尊勇士组雕、军工图腾柱等,诉说美丽传说、彰显海天气魄,营造了秩序井然、环境优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学校早在“九五”期间就选择网络育人新阵地,陆续建设了7大思政主流网站,形成了“建、管、导”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获得2005年教学成果二等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拓展新媒体应用,开通了三航四方BBS,建设了西工大新闻网手机版和新闻网微博,开设了中国网络电视台——西工大频道,受到师生员工的欢迎和好评,在促进沟通交流、保稳定、促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凝聚力量,文化彰显未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文化品牌建设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以不同方式和多种形式,诠释文化内涵,践行价值,使文化成为大学之魂。
校风: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 (简称三实一新)
校徽:图腾-翱翔,昔有华夏祖先,演绎羽人飞翔、嫦娥奔月、琴高游海,神思雄飞九天,壮志潮涌五洋。想象何其磅礴大气,梦幻何其浪漫激扬。 今有西工大人,在蓝天追寻羽人未圆之梦,在太空探索嫦娥未尽之路,在大海续写琴高未了之情。把神话变为现实,在现实中再创神话。
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精髓,肩负振兴中华大任,让创新的思想永远翱翔。
“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00余项,包括科技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预研计划、863计划、自然基金、以及各类行业基金在内的各类纵向计划。在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学校在大飞机、核高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0个重大专项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前期论证及科研攻关。学校科研经费连年递增,从2006年的9.15亿元到2011年的16.69亿元,“十一五”科研经费累计达61.55亿元,居高校前列。“十一五”以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03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西北工业大学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任务,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2007年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重大贡献奖”,是受此嘉奖的高校。2009年10月1日,在60年国庆大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我校研制生产。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入选2004、200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校以来已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5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其中博士3300多人,硕士22800多人。培养了中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博士,有34名博士和教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校友中有3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位将军和6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一大批校友成为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