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私是我们人性的一种表现,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关键的,其实基本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私的想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当一个人过于自私的时候能够改正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自私的产生原因以及改变方法,以下是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
简单的说,自私的人的内心想法是:先满足我的需要,别人的需要不用管甚至可以损害。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在人格的潜意识层面。人有许多需要,比如吃喝拉撒、安全、爱、融入家庭学校单位等等。需要是产生行为的源动力,人的行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但是,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需要会受到伦理道德、社会规范、法律法令等的制约,制约是为了增加个体满足自我需要的行为能顾及他人的需要。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吸烟就不符合其他人对健康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地方会张贴“禁止吸烟”的告示。那些不顾社会现实的条件要求,一味地满足自我各种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
自私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天生的成分是跟个体的求生本能相关——要让自己活下来。这一点在三、四岁的孩子身上就表现得特别明显了,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海底总动员》里面那群海鸥的台词—“我的,我的”。后天的成分,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资源的匮乏,导致个体为了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而采取非正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记得《读者》上刊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困难时期粮食缺乏,作者的母亲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每天把从别人家偷的粮食藏在自己乌黑茂密的头发里带回家,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个性上自我中心、对他人和社会极度依赖与索取又缺乏责任感。这样的个性形成,要么是家庭中兄弟姊妹过多,个体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正确引导,因而不得不采取各顾各,甚至“强取豪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模式;要么是从小被父母溺爱、有求必应,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他人都要围着我转、需要满足我的要求的性格。
自私是可以改变的。当个体感受到自私导致诸如妻离子散、众叛亲离等的境遇和痛苦,或者自私导致了自己更多需要受到损害比如因为偷窃而被收监等,个体就会有动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