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总是微妙的,父母总是想要把较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但是有的时候孩子不太理解父母的关爱,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进行交流呢?或者说自己的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fume应该怎样关心呢?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秦学小编有很多的内容要分享给各位学生和家长,希望各位学生和父母在相处的时候能多多的理解,父母也要学会理解海西的处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相关内容吧。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1 -总是没说两句话,你和孩子就吵起来了?
周日早上,一位妈妈和我诉苦,说刚刚和女儿大吵一架,女儿哭得稀里哗啦,自己也气得够呛。起因很简单,就是刷水池这样一件小事。周六夜里,女儿自己煮了面,也刷了锅和碗,但没有清理水池。周日早上,妈妈准备做饭,看到了水池里面油兮兮的样子,就让女儿来处理干净。“哎呀,你看看你,用完水池也不知道刷干净,这让别人怎么用?和你说过多少次了,还这样!”屋里正在学习的女儿顿时火了,觉得妈妈一早就找自己的茬儿。三句两句之间,俩人话赶话,吵得不可开交。妈妈一怒之下,说了好多不中听的话,比如女儿的成绩、女儿和同学的关系,女儿听了之后,气得大哭,指责自己的妈妈是“神经病”。“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我辛辛苦苦把她养大,竟然这样和我说话!”我听过之后,和她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年4月,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了一件震动社会的事件。傍晚时分,在车流横行的大桥车道上,一辆私家轿车突然停下来了。车门打开,先是一个女士走出了车门,接下来的一幕,更加令人吃惊:一个17岁的高中男生,抹着泪从车中夺门而出,穿过了重重车流,来到大桥边,一跃而下。男孩的妈妈,也就是先出来的那位女士,来不及阻止儿子,一下瘫在了桥栏边。原来,男孩在学校发生了一些矛盾。母亲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两个人起了冲突,孩子一怒之下,结束了自己正值青春的生命。我说,你知道这说明什么吗?青春期的孩子,惹不得。如果我是你,我会选择帮孩子洗好水池,晚些再沟通。这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感悟: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做好的的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
2 -情绪表达没有问题,但不能攻击孩子
养孩子,都会有特别崩溃的时候。孩子上小学后,我们陪孩子写作业起,就发现,为什么这道题怎么也讲不明白?为什么错过的题目一再犯错?为什么说好的学习1个小时,不到20分钟你就又走神了?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一哭一闹,很自然地就“鸡飞狗跳”。孩子再大一些,我们和孩子争吵的点则变成了为什么考试又没考好?为什么排名又下降了?为什么偷偷玩手机?为什么早恋?为什么琐事总处理不好?和青春期孩子的每次争吵,都是两败俱伤。孩子“记恨”父母,父母白费力气。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往往不领情。为什么这样呢?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父母的情绪控制出了问题。带有情绪的沟通,很难为人所接受。当我们在孩子面前不可抑制地发脾气,强烈地表现出伤心、失望、愤怒等负面情绪后,孩子即使内心认为父母的话有道理,很有深意,孩子也不会去反省什么,因为他的心已经被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但老师,我真的很生气,我这个时候要做饭,我的火气一下就上来了,真的很难控制,怎么办?”对啊,应该怎么办?我们要明白,情绪表达本身没问题,但不能攻击孩子。下次情绪突然上来时,父母不妨这样做。
3 -情绪管理的前提是察觉情绪。
明晰一个认知:控制情绪的关键是要把情绪脑转变为认知脑。我们从外界接收的信息,通常有两条通路可以传递给大脑。一条是短通路:丘脑→杏仁核;一条是长通路:丘脑→扣带回→大脑各区域相应皮质→杏仁核。杏仁核在我们的大脑中,扮演“心理哨兵”的角色,负责处理与情绪有关的事务。有的心理学书籍上,形象地把短通路称作“情绪脑”,而把长通路则称为“理性脑”。这两条通路,除了路径长短的区别之外,携带的信息量也相差甚远。从丘脑直接到杏仁核这条短通道,只能携带少量信息,较突出的特点是“快”。长通路则可以携带大量信息,对信息的加工也更为精细。也就是说,通过这条路径,我们可以充分地思考、权衡,并做出理性的决定。控制情绪,就是要把情绪脑向理性脑转变。我们在看到孩子的“不良行径”后所产生的情绪就是通过“情绪脑”产生的。我们第一反应是把情绪发泄出来。但事实上,真正有助于我们和孩子解决问题的,应该是“理性脑”。如何才能将情绪脑控制住,在发脾气前,及时转变为理性脑呢?觉察情绪是第一步。我们如果没有察觉情绪,就没有后面的调节到认知脑的那一步。如何察觉?当我们感到自己动怒了,你的声调、肢体、心跳,都会不一样对吗?那么你就需要注意了,这个时候,先给自己按下一个暂停键,不要发作、不要讲话,给自己一些缓和的时间。
4 -情绪察觉的基础上,你需要这些技巧
在缓和的这段时间里,你需要这样做:
01 和孩子共情,和自己对话
有效沟通都是建立在共情基础上的。你需要既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情绪的不快或者困扰,但又不能伤害孩子的情感。一个方法是通过和自己对话的方式来完成共情。比如,我会在和孩子有冲突的时候(通常是我希望他怎样,他却没有怎样)的时候,先和自己来一场对话。“我为什么难过?“另一个我”回答:“因为他没有写完作业。”“他为什么这样?”“另一个我”回答:“因为他有点贪玩。”“那他会写完作业吗?”“另一个我”回答:“他会写完,但会写到比较晚。”这个时候,我就给自己梳理出一条思路。我开口不会是情绪激动的指责:“和你说过多少次?你怎么还不早点写完作业,你真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我白疼你了!”而换成了另外一套说辞:“妈妈知道你想要多玩一会,但妈妈也想和你一起玩,你能不能快点写完,陪妈妈一会?”这个时候,我的小孩就会很听话,而且开心地去做作业了——他知道,自己被妈妈需要,自己也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面临着情感和生理上的过渡阶段,这个时候的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理解,更需要我们多想一步“为什么”。
02 表达多用“我”字句,少用“你”字句
“你怎么又考这么点分?你是不是又没有努力?!”“妈妈有点担心你较近的状态,我知道你是个要强的孩子,但这样下去,似乎离我们的目标有点远呢,我们要想个什么办法呢?”如果你是孩子,不知道上面两个句子,你更能接受母亲对你说哪句呢?显然是后者,在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是关心我的,而且她很信任我,也想陪我共同解决问题。而前者中,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怒气冲冲、对自己充满愤怒和不满的妈妈。为什么同样是没考好,前面那个妈妈就让我们焦躁、不安,而后面那个妈妈却让我们心生“近意”呢?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两个妈妈都是为了孩子好,都为孩子而担心。但前者选用了“你”字开头,表达了对孩子的不满,后者则用“我”字开头,选择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有效的沟通技巧。
03 如果语言解决不了的问题,写信、发微信都是不错的选择
比起口语沟通,文字沟通是一个更加深层次思考的沟通方式。它需要调动我们更多的理性思维。如果情绪实在难以控制,不妨给孩子写一封信、发一段微信,经过深思熟虑的语言,往往能去掉很多情绪,直击问题的本质。
父母和孩子保持融洽的关系才是较好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家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