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7年高考的录取工作的逐渐开展,2017高考带来的热度慢慢淡去,准高三生们又开始准备着2018年的高考。伊顿教育小编在这里搜集了2017年高考考生们身上的一些共性和一些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希望这些东西能够帮助到咱们18年的高考生们。也希望考生们的学习方法能够为其他正在求学路上的学子一些启发,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启发一:学习不应局限在课本
会提问比会作答重要
考生们当然都是应试环境里学习能力较强的人,而这种学习多是建立在兴趣和好奇心之上。
比如甘肃省理科考生肖智文同学,他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痴迷起了航模。刚开始只是玩玩纸飞机,后来越玩越“高级”,上初中开始,就学着自己设计、制作模型飞机,还做出了一台无人机。
他很警惕陷入“刷题”的“死循环”,因为他认为,学习知识,本应注重拓展和延伸,理解至上。因此,同一类型的题,他不会做许多遍,他更愿意花精力去找一些竞赛题锻炼,或者阅读一些航空杂志。还有一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带着好奇心,对他们来 说,会提问,比会作答更重要。
天津市理科考生王雨菲同学就有很好的“问题意识”,她的老师总结她较大的优势,就是在学习中能提出各种问题,然后第一时间问老师,一直钻研,直到弄懂为止。
而福建省理科考生陈汜玄同学则有一个习惯,他平时不做错题本,但每次有做错或忽略的地方,他都会把问题提炼成一句话,然后记录下来,考试前翻一翻,当作是“平时的自己”与“考试的自己”的对话。
因为有钻研的乐趣,学习就成了一件美差事。
河北省文科考生牛璐瑶同学就说自己在哪一步卡住,就会在那一步用红笔重点标注出来,要重新做一遍,将题按知识板块,分类整理才罢休。江西省文科考生金淼同学,则说自己经常用一两节自习课的时间,就钻研一道数学题目,虽然花费的时间多, 但能有效训练自己的思维,学习效果也好。
所谓“慢就是快”,由此可见,比起答题的速度和刷题的数量,我们应更注重引导孩子对每个知识点建立起清晰而深入的理解,不只是记住老师或课本上的知识,而是练习举一反三,提出问题,深入钻研。
启发二:不挤时间,管好时间
而观察这些考生们的整天,极少有熬夜苦读的。
吉林省理科考生曹宇涵同学就说,“我不贪黑起早,而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兴趣所在。”他每天晚上10点半之前就会睡觉。
江西省理科考生刘浩捷同学,高三时每天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从租住地去学校,中午放学吃完饭后,午睡半小时至40分钟,下午上学,晚上自习回家,看书到11点半到12点就睡觉,从来不开“夜车”到凌晨。
贵州省文科考生刘昱旻同学,每天早上6点50起床,中午增加1个小时的午休,晚上12点需要上床睡觉。
重庆市文科考生刘之铭同学,高一、高二都是晚上11点左右就睡了,高三的话晚一点,但也不能过12点,云南省文科考生张诠同学一般也在晚上12点前上床睡觉。
维持健康的作息只是基本,关键是要合理规划好学习时间。
重庆市理科考生杨馥伟同学,从高三上学期开始,就根据高中的各科知识点制定了大致的规划,细节到哪整天的哪一节课复习哪一个知识点,并且在整个高三严格执行。到了高考前两天,他都没有加大复习力度,反而比较,“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并且要有自 制力和执行力。”
四川省理科考生黎雨佳同学,每个星期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精确到每整天、每一个小时。她的教材和练习册放在书架上,几乎每一页都标注了很多符号。每个星期,她都会写一篇周记,把当周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情记录下来。她说,“有时候状态不 好,写周记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所以十分有需要。”
福建省文科考生温晋,则把每个周末都过得跟周一至周五一样——早上七点起,跟着上课时间看书、写作业……
而陕西省文科考生吴铮则坚持每天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从不拖到第二天,有时候,一道数学题,能做到夜里十二点。
启发三:专注比苦读更重要
比起“挤时间”学习,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学习是否。几乎考生都提到了一个词——“专注”。
黑省理科考生白昊昕同学就说,学习较重要的是紧跟课堂,“课堂效率要高,课上要把老师所讲的例题弄懂弄透,有不明白的地方,课下要第一时间去问老师。”
他自己有一个错题本,复习时会拿出来及时总结错误的地方,以便积累学习技巧,不再出现重复性的错误。他个人不赞成搞题海战术,要做一道题就要弄会一道题。
同省的文科考生李雨佳同学也说,自己从不占用课下休息时间来看书或者学习,但是在课堂上会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上课要认真听讲”是老生常谈了,但在本届考生访谈中,还是被大量提及。这个提醒确有需要,毕竟到了高三,孩子不会学习太多新知识,可能会觉得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多刷几道题来得有用,其实是舍本逐末。
甘肃省文科考生熊诗楠同学就提醒,复习时不要想着能面面俱到,如果刻意去把每个知识点记住,很可能会扰乱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效率,“还是要注重上课听讲,把有些含有隐藏概念的信息进行深挖,才能增强做题的广度和效率。”
“如果能跟紧老师的思路,想出他下一步要讲什么,让思维跟着他一起转的话,应该就没有问题了,”湖北省理科考生肖雨如是建议,“还有课间利用率,我每天都会写在一个小本上,每节课的课间十分钟要干什么,每天你都把课间利用率算一下,给自己打个分, 反思一下,第二天要改正什么。”
总结来说,就像内蒙古文科考生王麟同学所说的,高考是攻坚战,不是见缝插针,不是熬夜“开小灶”,而是一路走来,稳扎稳打,持之以恒,不偏科,不掉队,上课全心投入,熄灯踏实睡觉。不在晚自习结束后熬夜,也不参加额外的补习。学一点,消化一点, 不“欠账”。
启发四:留白时间培育创造力
阅读是一辈子的财富
观察考生们的生活,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不是学习机器,而是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和才艺。他们地管理自己的学业,留白时间培育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滋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首先,这些考生中有绝大多数没有或者极少参加过培训班或补习班。比如湖南省理科考生李啸宇同学,从小到大没有参加过培训班,也没学习过思维数学和英语,在他看来,学习上只要能紧跟着老师的节奏,稳打稳扎,完全不用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
福建省理科考生陈汜玄同学说了一句话,让我们深以为然,那就是 “一个人的高中,不能只有课本。”他坦言,自己性格上的塑造,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高一、高二时参加的很多课外活动。除了参加美式辩论赛、中学生精英峰会、学生会、诗社并组织拍摄微电影之 外,他还与同学组织了“薪火相传、爱心接力”慈善公益活动,通过义演、义卖等方式传播正能量。
学校的老师,也常用“”来形容这些孩子。湖南文科考生雷咏荃同学,除了钢琴、演讲、主持,喜欢唱歌、看电影,还参加过计算机奥赛;四川省文科考生涂涴童同学,曾担任学校《四季》校刊视野栏目的主编,还是学校学生会副主席,是田径高手,还自学法 语,达到一般大学法语研究生所要求的水平……
这些考生的兴趣爱好中,有2项尤为常见。
其一,是关注时事。
比如湖北省文科考生范筱雨同学,每月都会关注《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河北省文科考生牛璐瑶同学,也坚持每周看新闻周刊;陕西省文科考生向远方一有空就找新闻来看,重庆省文科考生刘之铭在高三期间,坚持读了当年 《中国日报》、《21世纪报》;还有安徽省理科考生申奥同学,他平时喜欢上网,一周上网的时间在4 个小时左右,每次都是去看看新闻,了解一下国内外大事……
其二,是热爱阅读。
四川省文科涂涴童同学,家里的书有近300本,都是她的心头好,平常不上课的时候,她呆的较多的地方就是书店。同省的理科考生黎雨佳同学也喜欢看书,尤其喜欢杜甫的诗歌,经常与语文老师谈天说地。
过一半同学谈到了阅读的意义。比如湖南省文科考生雷咏荃同学,她的卧室里一大半都是书籍,她会在阅读中积累,但并不提倡刻意地积累写作素材,因为“写作较重要的是情感,要对生活有所感悟。”
而对省高考考生王雷捷同学来说,阅读是他们家传承下来的宝贵的家规。他的妈妈虽然学历不高,却酷爱读书,记忆里,妈妈织布之余就是捧着书。因此,王同学和他的姐姐从小就是书虫,只要学校老师分享什么书,妈妈会给他买来。
他的整个童年,就是在书香中度过的,以至于到今天,他学习时,也会在抽屉里放本书,做题累了倦了,就看一下。睡前读书的习惯也从未改过,虽然只有晚自习到熄灯的半小时,也会抓紧时间读一点。
他的高考作文题目就引用了他很喜欢的泰戈尔的一句诗“旅途尽头,星辰降生”,文章里还重点引用了《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哈珀·李的一段素材做论证。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同学分享了自己对社会实践的热衷。
比如安徽省文科考生潘宇昂同学,他是学校模拟联合国主席,还喜欢读读书、弹吉他、练书法;再如广西省文科考生韩思雨同学,她兴趣广泛,加入了很多学校社团,辩论、演讲比赛、公益夏令营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还到招聘会上做志愿者、参加义工组织给农民 工送温暖……
这些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一句话,“我不是那种读死书的孩子,我更看重自己的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