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我国伟大的作家,他的《家》和他的《寒夜》都是家喻户晓的佳作,并且《家》还被巴金的好友曹禺改成舞台剧,也收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在巴金的晚年,他给自己的小读者也传递着一份温情,在小学生给自己的寄去的信件中,他每一封都仔细地给其回信,讲述自己的写作心得和历程。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巴金《致成都东城街小学学生》
在巴金近80岁高龄的时候,收到了几个小学生写给他的信。信中,小学生们用迷惑不解的稚嫩语气问巴金:“巴金爷爷您写了这么多书,是因为什么呢?”
巴金看了这些信,不禁会心一笑。他躺在病榻上,花了整整三个星期的时间,给这些小学生们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今天的金句就出自这封回信。
在信中,巴金深情地讲述道:“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
巴金的成名作是《家》,这部作品后来被曹禺改编成了戏剧。而巴金之所以要写这部作品,正是因为他对祖国和同胞有着深沉的感情。
巴金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亲身经历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尤其当他的大哥承受不住压迫而自杀后,沉痛的巴金感慨良多。
他再也不希望和他大哥一样的大好青年再这样离去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活着。
于是他满怀悲愤地写下了《家》,这本书颇像他的自传,书中的很多人物都是他家中的成员。主人公觉慧和他一样,就是一个在封建家庭里长大的青年,他一次次地反抗,较终义无反顾地从封建大家庭中出走。
这部小说一经发表,果然好评如潮。无数青年读者如痴如狂地读,他们觉得这部作品实在写的太好了,这简直就是自己生活的写照。
甚至有很多人真的开始效仿起了主人公觉慧,他们大胆地进行反抗,热烈地呼唤革命。
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的呼声此起彼伏,无数青年人就这样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投身到了革命队伍之中。
因为《家》在社会上的反响是在太大,很多人纷纷给巴金写信,希望他能把这部小说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这样影响力会更大。
巴金的好友曹禺自告奋勇地要接下这项任务,巴金觉得曹禺在戏剧上的造诣高于自己,于是放心地交给了他。
当时正值盛夏,曹禺在一艘停泊在重庆的轮船上改编《家》,他光着胳膊,流着汗水,昼夜不停地写,在船上度过了整整一个夏天,终于把《家》的剧本改编出来了。
巴金读后欣然肯定。不久《家》被搬上了舞台,该剧在重庆连演两个月,盛况空前。《家》也因此声名远扬。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巴金用自己的笔为武器,担负起拯救祖国,拯救民族的重任,让旧中国这个年迈的病体吸收了无数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苦闷彷徨的广大青年指出了一条明路。
美好的世界不是在惆怅中等出来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建立。
巴金的这句话内容朴实,感情真挚,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作家的写作心经居然如此单纯。无论是作品,还是生活,巴金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有此志向。巴金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能打动人心的好作品不是华丽的文辞,而是真挚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写作时也能有此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