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同学和我聊起,说广州的节奏太快了,生活太急躁了,他毕业后想去佛山。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确实很快,消费压力也重,据统计,16年广东毕业生平均月薪资为3393元,在除去房租、水电和生活费之后,能够支配的钱少的可怜。
从此,一顿麻辣烫也变得奢侈,变成一个月苦苦支撑的一个难得的安慰;被迫改变了一些不健康的习惯,不敢再随意深夜买醉、吃麦当劳肯德基。
出门逛商店,看到一件喜爱得不得了的衣服,却迟迟下不了手,后来终于说服了自己,在某宝买了一件盗版的,可即便如此,还是感觉心如刀割。
生活的压力正在慢慢压榨我们,只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房子都显得奢侈无比。
我有一个同学,初中辍学了,后来去了我大学毗邻的一个城市——深圳,选择了一份生产线工作,因为他没技能没知识,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后来我来到了大学,有了人生第一部手机,我通过一些渠道联系到了他,几年的时间,他真的改变了很多,虽然依然开朗,可每次我都能透过他的眼神看到一丝失望与落寞,于是我知道,他过得其实并不好。
他很孝顺,幸好车费不是很贵,所以他可以经常节日回家,然后待个几天又匆匆跑回来上班,一路奔波的日子很难受,可这就是现实。
我们一直听别人说,有多少多少人逃离了北上广深,回到了家乡,但可能他们也没意识到,与此同时,又有多少毕业生拎着大包小包来到了北上广深,又有多少人选择“北漂”,虽然只能挤在一间小小的地下室,却依旧努力着,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有段时间很喜欢邓,叛逆、街舞、搞笑。
高中看过一篇文章,里面一个场景到现在每次想起都还那么清晰可见,写的是邓北漂住在一个狭小的地方,“每月租金200元,又脏又窄,推开门就是床。一到冬天,屋子里就飕飕地漏风,经常冻得人一晚上睡不着。”
可那段和流浪汉一样的生活,他忍了过来。
那次开始,我知道了有一个词叫“北漂”,那时就像第一次看到火苗的原始人,惶惶恐恐,不敢靠近怕有危险,可也被它的光和美所吸引,想要走,却频频回头留恋。
也是那时起,我对自己说,我要去北漂,后来才知道,原来还有“南漂”。
#p#副标题#e#
之前看《鹅厂wo谈会》时,有个毕业生也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我毕业后该不该去大城市呢”。
当时几个嘉宾也说到了自己毕业时也碰到过这个问题,只是一番考量后,他们还是选择留在大城市,说到底,就是平台大、机会多。
有人可能会说小城市也有很多机会和平台,为什么一直要扎堆在北上广深呢?
这一点,我一直推崇“得到”创始人罗胖提过的一个概念,叫“概率权”,也就是在做选择前,我们可以用概率和权重来思考,做出判断和抉择。
首先呢,无论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很多平台和机会,但是在大城市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肯定是大于小城市的,虽然竞争更激烈,但是大量资源、机会也都在这边,而且视野见识的扩展更有助于你成功,所以从概率上来说留在大城市的成功性更大。
那权重就更好理解了,假如你在大城市和小城市都做成了同一件事情,那在哪一个地方你会获得更大的收益、更大的影响力和让更多的人知晓呢?
毫无疑问是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更大,协助网络更复杂、也更完善,你更有机会通过这个链接网络链接到更多人,获得更大的收益和影响力。
留在北上广深注定生活压力会明显大于小城市,但成功的概率权也会随之变大。
其实说到底,逃离北上广深,就是选择回到内心相对舒适的区域,逃与不逃,二者没有说哪一个好,哪一个坏,只是我们在做出抉择前,需要自己先想明白自己较需要的、较在乎的东西,然后结合概率权,做出正确的决定。
北上广深,每年都那么多人逃离,可也有很多人背负着梦想刚刚踏入这片土地,所以无论你如何选择,都希望可以得到自己较在意的东西。
而可能较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并不属于哪个地方,究其一生,我们可能都只是一个不断漂流的流浪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