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一旦王朝被灭,很少有那个统治者会对前朝的人或者事情有包容的,但在历,朱元璋灭了元朝之后,在自己当政期间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这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什么会发生?有哪些历史原因呢?下面我么就从当时社会背景来分析下!
朱元璋以及后来的明朝帝王,面临的局面是:北元——蒙古建立在元朝的版图之上。无论从汗统,从礼制,从统治集团的自我意识看,北元都是元王朝的延续,尽管它已经失去了元王朝的正统地位,成为偏安塞北的小朝廷。站在传统伦理的立场上,北元之存在本身,便是向明朝统治的合法性提出的挑战。
在农民革命中发迹起家的朱元璋,当他成为新的帝王的时候,需要改换昔日叛逆者的形象,为自己的新王朝制造理论根据。他清楚,象红巾军那样远祧宋祀,完全否定元王朝九十余年的统治,在广大汉族地主,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无法获得同情。
近百年统治的元朝已经赢得很多人的效忠。至正年间,元户部尚书张昶,受命至江东,授朱元璋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被羁留仕明,以才辨甚见信任。累官中书省参知政事,然自以元臣,恋恋旧朝,竟大书“身在江南,心思塞北”,遭杀身之祸而不悔。还有许多元朝遗老,坚决拒绝仕明,以为“破亡,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要说服这一部分人无视北元的存在,是不现实的。
因此,1367年徐达率大军北伐中原的同时,朱元璋发表了由宋濂起草的的檄文,声称“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明确无误的肯定了元朝的正统地位。
朱元璋不止一次的颂扬元王朝,目的就是给自己的新朝做理论的奠基。既然“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二,则福祚无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择焉”,那么元朝后嗣们“沈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
在这种情况下反元就成为顺民心、应天命的正义举动。数十年战争的结果,明朝终于建立并得到巩固,于是朱元璋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于是天更元运,以付于朕。”明朝理所当然地成了当今正统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