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规律其实就是从汉乐府诗开始的,在我们学过的很多的乐府诗中,有的是遵循平仄格律的,但是却不是全部都是如此。他既可以叫做古体诗,也可以叫做格律诗,但是无论哪个叫法,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都不是很科学的,这些跟他的特点有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发展的!
乐府诗主要起源于汉代,通称“汉乐府”,是继先秦“诗经体”、“楚辞骚体”又一新的诗歌形式。
两汉乐府诗是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音乐机构掌管搜集、流传下来的诗歌。来源一般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用的诗,相当于《诗经》中的“颂”;一部分就是民间收集来的民歌。
汉乐府诗无格无律,字数可以是齐言诗,但更多的是两言、三言、四言等字数不等的杂言诗。如的汉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自由灵活,只要求押韵,不讲平仄对仗。因为汉代时还没有《音韵学》,给汉字注音还是“直注”法,即用一常用汉字,给冷僻生字注音,“反切”法还是后汉才开始,当然就不会有什么韵书。因而押韵也较随意,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甚至平仄也通押,还可随意转换,不讲究一韵到底,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古代自由诗”。深受人们喜爱,千年传承不绝。
到了唐代,汉乐府诗被归入“古体诗”,以示与格律诗的“近体诗”区别。李白就偏爱乐府体诗,代表李白较高艺术成就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就是乐府体诗。以七言为主,夹杂部分三言、五言,甚至十言字句,使各种奇思妙想,火山喷发般的情感得到尽情释放。
喜欢古典诗歌,又不愿受格律限制的友友们,完全可以选择学写乐府体诗,这样既不受束缚,又有浓厚的古典风味,写得好的话,一样可以流传后世,一样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