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我们人来说安全感是重要的一种感觉了,安全感是我们很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我们跟人相处以及做事情的关键的,究竟和为安全感呢?当我们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我们该怎样给自己安全感呢?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什么是安全感,以及什么情况下能够感受到安全感,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未知的事情,都会产生一种担忧,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因此这样的担忧会带来恐惧和焦虑。
人们都期待自己有一个物质保障的生活,稳定的工作,安稳的生活秩序,在熟悉的环境中去生活。这是人们对于安全的需求,人们对于安全、稳定以及免除焦虑和恐惧,是有需求的,当这种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缺乏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什么呢?安全感是一种心理需求,是对于自身身体和心理的危险性的一种预知感。
对于安全感的满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就是精神上的安全感:
这个更多的方面是来自精神上对于安全的渴求,情感上的付出与获得的稳定性和信任性,决定了在精神上对于这个安全的预知性。
第二个就是物质上的安全感:
例如许多人通过不断的买房子,来增加自己对于安全性稳定性的追求。这点主要体现在对于物质的追求和满足上。
可以说明一下,当人们其中之一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很容易通过另一种安全感来填补自己的焦虑。例如当一个人的情感得不到正确的稳定的回应时,那么他很容易将这个安全感的需求转移到物质上面,从而获得满足。
对安全感的理解
从心理学对于安全感的理解和定义上,不同学派都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大多数学派都会将安全感的缺失归结于童年时期。
弗洛伊德认为,人是渺小的,人具有的能量也是有限制的,当接受到的外界的刺激,出了本身的控制和能量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危险感,创伤感,进而会产生焦虑。也就是说个体在幼年及成年的某个阶段,在欲望的控制和满足方面缺乏安全感,就很容易造成焦虑。
从现代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在幼年时期,孩童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关注,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以客体的身份存在的,当父母给予孩子稳定的、持续的爱和关注,孩子就能体验到这种安全感的存在,并且以这样的感受和认知,去认识这个世界和他人,并从中感受信任和安全。
心理学家霍尼提出了“基本焦虑的”概念,他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较主要的就是获得两个需求,一个是安全的需要,一个是满足的需要,而这两个需求主要的给予者就是父母。当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关心、重视,或者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中感受不到爱,只有冷漠等等,他们的需求就不会得到满足。
由于幼小需要依靠父母,他们要把对于父母的敌意压抑,而压抑的后果,就是将这样的敌意,投射给了外界,对于外界会体验到一种不安全感,或者是危险感。
缺乏安全感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缺乏安全感的人,由于对于外界常感受到一种危险感,他们就不能够客观的看待事情,对于许多事情缺乏信任感,对于自身价值的感受也低,也就是不信任自己。
他们通常依靠他人的评价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因此为了表面冲突,不敢于去表现自己。在对待感情上,常持怀疑的态度,之所以会有怀疑态度的产生,是因为对于自身的不自信而造成。他们没有强大的心理能量,或者说是内心,来让自己有信心去掌控事情,因此总是在不可控当中,感受失去的危险。
什么状态下会产生安全感?
对于安全感来说,主要表现在确定感和可控感上,这两个方面获得了,自然你就会提升了安全感。
提升信心,增加心理能量
正是因为感受自身自我价值的缺乏,会造成心理能量的缺失,因此对于许多东西持怀疑态度,因为从心底里认为自己不配拥有,也就是自己没有信心和能力去掌控。因此需要你学会去相信自己,从不断的小事情中,例如从完成一个手工拼图这件事情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
所谓的掌控不是真正的去控制,而是你的信心充足,你的心理能量足以让你对未知的事情产生确定感。
从容的面对失去
之所以缺乏安全感会体验到痛苦和焦虑,是因为时刻处在危险之中,而这个危险的信号,就是对于失去的恐惧。但是如果你能够正视失去的东西,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你就会减弱这种危险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