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对于这个现象还是很常见的,项羽的分封没有过多久就有手下人反了,但是刘邦的分封却能够稳定呢?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里面究竟存在哪些差异呢?伊顿教育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两位分封之所以结局不同的原因,以及其他因素,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给大家启示。
刘邦的封王和项羽的封王,同样是起兵造反取得江山后,通过封王封侯奖励功臣,意图稳定政权的举措。但是,二者的分封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带来截然相反的后果:项羽主持封王之后,短时间内叛乱迭起,导致他很快就走向了穷途末路;刘邦分封王侯之后,采用稳健的政治策略,一步一步的巩固了政权,为汉室400年江山打下了基础。
1、 诸侯王构成的差异
项羽总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构成成分较为复杂:(1)、实力强、名声大的,汉王刘邦、九江王黥布、常山王张耳、衡山王吴芮、燕王臧荼。(2)、六国原来的王,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代王赵歇、辽东王韩广、胶东王田市。(3)秦国的降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4)、因军功或偏爱而封王的,陕西王申阳、殷王司马昂、临江王共敖、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5)实力较强的齐相田荣因与项羽作对未获封,赵将陈余因不听号令只获封三县。
刘邦名义上分封了八位异姓王,其中燕王卢绾是顶替因起兵谋反而被杀的原燕王臧荼的位子,所以,当初刘邦实际上只封了七名异姓王。诸王当中,楚王韩信、韩王信久在刘邦帐下效力,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在助刘灭项中立过大功,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只有燕王臧荼和长沙王吴芮是项羽时期获封的。
两相比较,项羽比刘邦封王数量更多,成分更复杂,因而掌控难度更大,潜藏的危机就要大得多了。
2、 时间的因素
项羽分封诸王是在公元前206年,当时秦王朝的暴政刚被推翻,天下人心浮动,诸侯王各自拥兵虎视眈眈,项羽集团虽然实力较强,但也没有的控制优势。项羽引兵回到彭城不久,齐地田荣就因不王不公起兵造反,赶跑了刚刚获封的齐王、胶东王和 济北王,拥兵自立为齐王;随后赵将陈余也因不王,向田荣借兵打败了常山王张耳,占据了他的地盘另立赵王;刘邦按功劳本该在关中称王,但被排挤到汉中,趁着项羽出兵打田荣的机会,很快回师关中击败雍王、塞王和翟王,完全占领了三秦地盘。自此而始天下又陷入一片混乱,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群雄逐鹿逐渐演变为楚汉相争的局面。
刘邦封王是在公元前202年初,项羽乌江自刎后,诸侯中已经没有了可以与刘邦的汉营抗衡的力量。当年十月,燕王臧荼起兵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剿灭了叛军,改立自己的亲信卢绾为燕王。年底,有人告发楚王韩信有谋反迹象,刘邦用谋臣之计夺了韩信大权,改封他为淮阴侯。两年后,韩王信因与匈奴勾结造反被打败;又过了两年,赵王张敖因受部下谋反牵连被夺爵。自封王时算起,六年之后韩信因谋反罪被诛,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兔死狐悲生反心,都被刘邦相继消灭了。
两相比较,项羽封王后,各地造反迅有用为烽火燎原之势,根本无法扑灭;刘邦封王后,几次造反间隔时间都较长,给了刘邦充分的时间一一分割歼灭。
3、 实力与谋略
项羽封王时,过于强调一己之私的个人意志,自己的爱将都分到好地盘,六国的旧王都被撵到边远地区,功劳很大的刘邦被排挤到汉中,不喜欢的人干脆就不给爵位,一系列的偏激作法缺乏起码的智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不满的结果就是烽烟四起的反抗。
兵进咸阳时, 项羽兵力40万,刘邦兵力10万。等到天下大乱、诸侯反楚时,各路诸侯的兵力之和大于项羽的兵力。项羽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和部下的骁勇善战,疲于奔命地四处厮杀扑灭反抗的烈火。随着战争的延续,他的实力消耗殆尽,到垓下之战时,项羽所部就剩下了10多万人。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他的上面还有一位虽然徒有虚名但又确实存在的义帝,因而项羽的身份只能算一个团体里的带头大哥,诸侯造他的反,不过是“兄弟阋于墙”,没有道义上的心理负担,也就不受道义上的谴责,尽可以放心大胆地干。
刘邦不论封王还是后来的封侯,都表现得比较谨慎,注意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因而引起的怨恨不多。在实力方面,可以与刘邦的汉军主力掰掰手腕的只有韩信统帅的军队,但是刚有不好的苗头,刘邦立刻采用陈平的计谋褫夺了韩信的兵权。所以后来不管哪路诸侯造反,都无法形成与汉军主力相抗衡的态势。
此外,刘邦封王时,已经在众人的拥戴下称帝,诸侯王与刘邦份数君臣、形同父子,起兵造反就是犯上作乱,首先在道义上就处于劣势地位。
有了上述存在的诸多不同,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封王,项羽的结局是崩溃,刘邦的结果是汉室江山不断延续了。